个人信息应定为个人财产

2010年02月26日 10:34  专家观点 我要评论

  

有关个人信息安全的话题持续引起公众的关注,现在有一种说法,无论你是谁,你的手机号码一定存在某一个数据库里;无论你是谁,你的各种信息可能都被贴上价格标签,被无数次非法买卖;无论你是谁,你的信息都可能在信息高速路上,裸奔了很多年,而你自己完全不知道。这些听上去很可怕,这并非危言耸听,就是现实,究竟谁在收集我们个人信息,我们怎样保护个人信息可以避免被过渡手机呢,今天我们将对此展开评论。CCTV2《今日观察》主持人王小丫和评论员霍德明、张鸿共同评论 。


我的信息我做主
买房购车,办卡,信息时代个人信息索取涉及多个领域,是谁管理不善,还是随意泄漏,个人信息保护面面临怎样的难题
 


霍德明:应警惕无处不在的个人信息泄露
(《今日观察》评论员)
     
    最近遇到一件事让我引起警惕,有一次我到店里买衬衫,正好没有我的尺码,结果店员就让我留下信息来, 帮我定制一个跟原来价钱一样的衬衫。结果拿出一张表格来让我填,如姓名、性别、职业、地址、电话号码等,接下来还要填工作单位,还要填职称,还有收入,我问店员要工作单位和职称干什么。他说有时候打电话、职称方便联系。反过来想,这个其实是信息泄漏,但我有警惕了,就没再填下去。 这样的例子其实涉及到两个层次:一是个人信息,第二,谁有权收集?个人信息保护法还没有出台,什么是个人信息在法律上不是很确定,谁又有权利收集个人的资料,这是公权利。去旅馆住宿的时候,需要护照、身份证、军官证等,而且他们把手机号码以及还有其他证件号码全部都抄录下来了,基本上使得个人信息随时随地都在被泄露。作为消费者,对于这些信息应有所警惕。


张鸿:要确定哪些机构有权收集个人信息
(《今日观察》评论员)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天李先生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李先生您好,你的女儿某某出了车祸,需要你把住院费汇到我们帐户。事实上像这样的例子很普遍。甚至有极端的诈骗案例,这些情况存在其实还因为有市场需求。3.15曝光的垃圾短信、电话广告等存在就是很好的证明。 整个市场需求非常大,这个黑市存在,某种程度上因为存在大量的前端机构在收集我们的信息 。然而个人信息界定即使界定了,哪些机构、哪些部门、哪些单位有权在多大范围内收集个人信息?比如说买房的时候是不是需要提供身份证号,是不是需提供联系方式,是不是需要知道学历是什么,收入水平是什么,婚姻状况是什么,宗教信仰是什么?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