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6日 10:35 专家观点 我要评论
今天要关注的是今年高考报考人数减少的现象。又到了高考时节,近年来,高考的报名人数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而今年,高考终于没有了往日高考人数突破多少多少万这样的新闻,大多数省份的高考人数出现了减少,个别省份的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10%。是什么导致了“高考遇冷”?到底是社会进步中的观念更新,还是“高考改变命运”的信念发生了动摇?央视经济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著名财经评论员何帆和张鸿共同评论。
上千万考生冲刺高考,今年高考大幕即将划上句话。媒体热议,84万应届高中生缘何不报名参考?
张鸿:经济、能力等造成部分适龄考生放弃高考
(《今日观察》评论员)
确实有因为自然减员而减少的因素,今年参考高考的多数都是91年出生的,91年全国人口出生率突然就降低到了19.68%,这当然和加大计划生育的政策是有关系的。也有一个民间的说法,91年正巧是个羊年,有很多人有一点迷信不愿意在羊年生孩子。
今年应届的高三毕业生是834万,其中就有84万放弃了高考,也就是说十分之一的应届高三毕业生没有参加高考。我们现在关心的是走到桥边上的这些人,为什么不愿意去过这个独木桥。时代走到今天,对于一些有条件有能力的家庭和孩子来说,有更多的选择,比如说美国高考。现在有特别多的SAT培训班,价位在2千到1万8左右,不到20天的培训就可以适应美国的SAT高考。考起来比较容易,只要英语补过就行,数学基本上就是咱们初中甚至小学的水平。还有在一些经济发达的这些城市,外来人口比较多,他们没有本地户口。孩子在本地受教育,然后回到户籍所在地去考试的话,根本考不上大学。所以只能去选择外面的高考。
何帆:就业压力、原有高考制度失修导致弃考
(《今日观察》评论员)
实际上这是一个多项选择题,因为它的原因还会有很多。一个就是就业压力,到去年年底的时候,应届大学生至少有四分之一没有找到工作。而今年就业压力比去年要更加严峻,会影响到很多人不愿意参加高考。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今年在有一些地方进行教改,导致很多参加复读的学生不愿意折腾而放弃复读。
还有一点如果是说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今年在国内参加高考的人在减少,那为什么这些年来,出国去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呢?并以每年这个速度以30%的速度在递增,这个需要有关部门做出解释。新的桥是建起来了,但是原来的桥有一点年久失修了,如果再不修的话,就可能会成危桥了。而对于一些贫困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在农村的这些贫困的学生来说,现在看到这个独木桥、变成了一个危桥,不敢再过了,有很多实际上是没有到高中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
2004年的时候,有一个东北师范大学做过一个调研,在6个省17个县做过一个调研,到初中的时候农村孩子的辍学率都已经高达40%。对农民来说,投资教育是属于投资的成本很高,投资的周期很长,投资的风险很大,而且投资的收益会很低。所以对农民来说,不投资教育是一个理性的选择,但是对国家来说就是一个灾难。因为国家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是需要人才储备的。
新名词“空巢班”备受民众关注,考生数量锐减的现象,引发出对教育改革怎样的热议?
张鸿:某些高校无提高竞争力意识,也不能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最好的市场导向
(《今日观察》评论员)
如果说考生开始放弃大学教育,那我们大学,还有我们的教育体制都应该进行反思。我们大学包括高考其实一直垄断的,公立大学和民营的大学是不可以和他同日而语的,这些大学没有天然的提高自己竞争力的意识。所以它不可能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最好的市场导向。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高考一直是以大学为本,而不是以考生为本,比如说招生,考生只能报一个或者最多两个志愿,然后大学来一个一个挑考生。在国外的这种考试,比如美国高考,一年可以考6、7次,同时可以报10几个,20几个学校,考生可以拿着这些学校的通知书去挑选,所以它是以考生为本的这样一个招生制度。所以你不以顾客为本,那顾客抛弃你那是迟早的事情。
何帆:高考公信力的损失让高考失去原有的魅力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过去我们说高考是人生的跳板,现在看这个跳板弹跳力不像过去那么强了。过去我们说高考是鲤鱼跳龙门,你跳过去之后就成龙。但是现在你跳过去之后,还是一条鱼,而且还是条小鱼,很可能还会被大鱼给吃掉。
现在我们看到这个高考原来在整个社会中的公信力正在逐渐的受到损害,比如说罗彩霞这个冒名顶替的事件,还有浙江航模加分的事件,都让大家不断的受到刺激。现在就算你考上大学,在找工作的时候也经常会看到有一些这种靠关系,而不是靠能力的现象,所以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逆淘汰的机制。就是对那些处在一个弱势家庭里的孩子来说,教育本来是改变他们命运的一个机会,但是现在对他们来说这个机会越来越少。如果现在这个教育让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感到失望,甚至绝望,那就不只是遗憾了,可能会铸成一个大错。
熊丙奇:高校忽视竞争 导致高等教育公信力下降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问题专家教授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高校本身的改革非常重要,高等教育实际上是要参与竞争的。它不是说我是一个当然的卖方市场,而是要慢慢进入买方市场,也就是说它要接受挑选。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的高等教育在过去几年里面,没有注意到竞争的压力,没有在竞争的环境下来提高自己的质量,是导致目前高等教育公信力下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尹鸿:高等教育需要在社会发展中自我调整
(清华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教育的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这几年我们讨论的也很多,包括现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的专业性不足。在专业性不足情况下讲通识性,其实是既不通识也不专业。还比如说,学生分配跟社会的关联度。现在大多数学生在校都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干什么。现在大学教育在中国,一定程度上来讲,它达到的规模跟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相匹配。在这种情况之下,大学教育的水平质量,想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想适应人的培养需求,它一定是有困难的,其实这就是一对悖论。这种悖论我觉得,就是在发展、调整、转型过程中去平衡。
张鸿:相关部门应积极寻找弃考原因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今年有十分之一的高三毕业生放弃了参加高考,这84万放弃高考的人是怎么构成的?他们的家庭收入水平是怎么分布的?哪些是城里的孩子?哪些是农村的孩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不愿意参加高考?是主动放弃,还是被动放弃?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教育部门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因为我们今天如果做了一个充分的调研,有一个充分的依据来说明这个事实的的话,就会对我们明天制定教育政策,包括的高考政策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依据作用。
何帆:教育管理部门需转变身份 干教育就是干服务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中国的高教育已经变成了一个滞销品,已经卖不出去。有一些买得起的人现在不想买了,人家已经到国外去留学去了。还有一些想买但买不起的贫困家庭的孩子,不是他在放弃,而是他在被放弃。还有一些可能,就是尽管他现在还在上学,但是他对这个服务是不满意的,他是在无可奈何在接受。那不管怎么样,我们看到中国的教育管理的部门,得转换一下身份。过去的时候,因为手里头拿着一个高考的指挥棒,所以他很像一个交警,他可以指挥整个这个社会,指挥这个教育。但是现在要把心态调整过来,就是其实干教育的是干服务的。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