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冷静地按照中央既定的方针走自己的路

2010年02月26日 10:37  专家观点 我要评论

  

金融危机爆发一年之后,中国经济现在的情况究竟怎样呢?经历了危机的一年当中,中国经济的各个行业、企业发生了哪些变化?不久前,我们的记者和评论员深入到了中国经济的第一线,带来了各个领域的最新的情况。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天的时间当中,有来自家电、汽车、服装、体育、教育等各个行业的代表,将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和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中国经济如何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突围之路。我们今天,将首先来关注中国经济的宏观走势和走出危机的中国模式。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以及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后,宏观经济数据向好,中国经济是否已全面回暖,中国式突围究竟有哪些亮点?

成思危:尽管经济增长  还是要保持审慎的乐观态度
(著名经济学家、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今日观察》 评论员)

我一直说,我是一个审慎的乐观主义者,所以我强调的是我们看问题,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问题。2008年上半年经济速度开始下降,从2007年的四季度的11,降到2008年一季度的10.6,2008年下半年的二季度的10.1。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加深,下滑的速度加快,所以三季度是9,四季度是6.8。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启动四万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这个计划实施以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尽管一季度的6.1,还是下滑,但是下滑速度大大减缓了,二季度上升到7.9。从整个来看,上半年我们达到了7.1的增长速度。从这一点看,我国的经济是逐步地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我们现在需要注意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还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所以这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更重视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是最近为什么中央把又快又好发展,改成又好又快发展,把好字当头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今天还是不仅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问题,保持审慎的乐观。
   
张鸿:中国宏观经济回暖  最严寒时期已过去
(《今日观察》 评论员)
这个时期也应该触底反弹了。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兵分多路去看了全国各地的一些企业,的确是有回暖的迹象。从宏观的数字来看也能感受到,比如说中国500强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美国500强,虽然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说我们更多的是500大。还有一个就是,1到8月份,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净利润下跌了10.6%,但是比1到5月份的时候,跌幅已经减少了12.3%,降幅在收窄。所以无论是说500大还是500强也罢,它依托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回暖,现在基本上可以判断就是,最严寒的那个时期已经渡过去了。

成思危:经济已回暖 但需要夯实基础 
(著名经济学家、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今日观察》评论员)

就从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点来说,一系列的振兴政策应该说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正如中央再三强调的,这种回暖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
从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分析,上半年经济增长7.1,投资的贡献是6.2,消费的贡献是3.8,净出口的贡献是负的2.9。那么从这三个数字就可以看到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刺激的。这个投资刺激包括了四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包括比较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货币政策。但投资快速的增长,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我在《人民日报》上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就指出这可能会造成产能过剩,库存积压;效益降低,还有污染回潮。所以我们在投资刺激经济时,一定不要忘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定要把好字放在快字的前面,这是在投资方面需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是在消费方面,消费贡献了3.8,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我们应当看到,老百姓的消费总体还不够强;第三个问题就是外贸是负增长,起了拉后腿的作用,我国的外贸在下降了25%。这在世界遭遇金融危机时,可能也是一个必然现象。所以从投资的角度,外贸的角度,还有消费的角度来看,这三个问题都是我们现在需要努力加以解决的问题。
   
张鸿:形势虽已回暖  经济仍要坚持持续发展
(《今日观察》 评论员)

成思危先生在《人民日报》中的那篇文章说到我们整个的刺激计划,一揽子的计划,其实就是一个治病的急药,但猛药下来以后,政府不可能永远有那么多钱,总有一天规模会减少,现在信贷的发放已经在减少。虽然说是微调,其实下调的幅度还是挺大的。接下来就是怎么让它能够持续地能够发展下去,我们原来一直说是刺激经济,但是也提到一个观点,就是能不能撬动经济。

危机时刻,中国采取哪些果断应对措施?一揽子计划重振增长,中国模式为何引发全球关注?
成思危:冷静地按中央既定方针走自己的路
(著名经济学家、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今日观察》 评论员)

中国经济经过60年的发展,经过艰苦曲折的探索,到现在为止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
中国经济模式本身还在不断发展,它本身还在不断地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还不能说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模式。我们还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国外对中国的评论已经有很大的变化,特别是最近我到国外参加很多国际会议,讲学,十年前说中国是威胁,中国崩溃,但现在说的更多的是中国责任。中国已经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实际在这个背后,当然一方面是他们用奇迹这个词,对中国经济发展成绩的肯定,但另一方面也是给我们套上更多的责任。但是中国尽管是经济总量很大,但13亿多人口,人均GDP 排名在世界100名之后,GDP只占到世界得6%。所以中国不可能去扮演英雄救美,英雄救欧的角色,只我们能努力地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最近胡锦涛主席在华盛顿讲了,我们做好,中国自己做好了,就是对世界的贡献。所以我们要保持一个冷静的头脑,既不要被中国崩溃、中国威胁论给吓倒;另外,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不要给人家捧傻了,我们还是要冷静地按照中央既定的方针走我们自己的路。

张鸿:需要着重考虑如何稳定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今日观察》 评论员)

在这一次危机当中,有两个情况。一个是当时中国采取措施非常及时,在美国,还有欧洲一些国家的政策还在犹豫不定的时候,我们已经出台了四万亿的救市计划,这个是值得很多国家借鉴的;另一个就是怎么能够让经济在见底以后,怎么能够稳定地复苏,然后可持续的发展,这个就是我们接下来政策需要考虑的。

李扬: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对扭转经济下滑趋势,发挥了巨大作用,多项经济数据指标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但经济结构调整在中国是一个老问题,很难一蹴而就得到解决。

樊纲:中国经济复苏是可持续的  不会出现W型调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经济学家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中国经济复苏是可持续的,不会出现W型调整,明年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减小,但房地产投资、企业投资和出口形势有望好转。
 

王一鸣:从需求结构、产业升级、体制改革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围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突围,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需求结构要调整,要提高消费率;二、产业要升级,要培育新兴产业;三体制改革要有战略性突破,要服务于战略性转型的需要,要突破制约转型的关键环节。

成思危:复苏在望 任务艰巨 不可懈怠
(著名经济学家、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今日观察》 评论员)

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就是“复苏在望 任务艰巨 不可懈怠”。现在经济已经是在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我们就要更重视,不断重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这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所以我们今年要实现一个踏踏实实的8,可持续发展的8,一个为明年和今后工作创造更多有利条件的8,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

张鸿:“投资、外贸、消费”三驾马车齐头一起并进突围
(《今日观察》 评论员)
拉动经济是靠三驾马车,投资,外贸,加上消费。现在全靠投资者一马当先,剩下两个都相对比较弱,所以现在我们就需要让另外两驾马车跟上来,然后再一起突围。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