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6日 10:37 专家观点 我要评论
近一年来,在金融危机的寒流当中,汽车这个实体行业颠沛流离,世界老牌企业纷纷亮起了红灯,破产、重组的厄运如影随形。而对于中国的车企来说,日子似乎并不那么坏,在危与机的觥筹交错之间,中国汽车业憧憬满怀,金融危机之下,中国汽车业如何把握全球汽车产业格局转变的机遇?中国汽车的全球化发展之路究竟该如何走?《今日观察》评论员和导演深入到了汽车业的一线,带来了一份来自一线的报道。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同评论。
《今日观察》国庆系列——中国式突围来自一线的报告,海外抄底,中国汽车企业频频出手,吉利汽车如何迎战新机会?
中国式突围(二):汽车业提速
李书福:高盛入股吉利 是双方的共赢
(吉利集团董事长 《今日观察》 特约评论员)
其实金融危机对高盛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在这种情况下高盛投了3.3亿美金给吉利,这个数字,是我们商量的结果。吉利的今年比去年销售量规划是增长25%,但事实上,吉利可能会超出计划,达到30%;销售额可能会达到50%,或者60%,实现这样的一个增长。我想高盛看中的是一个综合的方面,它不是说某一个方面,如果一定要说强项的话,我认为可能就是看中了我。
刘戈:吉利是以万全的准备迎接无限的商机
(《今日观察》 评论员)
李书福董事长在他的讲话稿里有那么一句话:没有别人的危机,哪来我们的商机。就是别人的一场危机,确实变成吉利的一个商机,它在这个时候引进很多先进的水平,以及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是用了很低的价格。如果是在早几年的话,他引进这些人才、这些设备,需要更高的价格,但是现在它用很低的价钱,就把这些拿到了。所以,李董和他的团队老说,不要猫冬,而是要冬泳。因为冬泳必须要有足够的体力,必须要做好准备。现在看他们冬泳游的非常潇洒,那么这是来自于什么呢?还是那句老话,就是机会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
李书福:顺势而为 顺利实现战略转型
(吉利集团董事长 《今日观察》 特约评论员)
对于在金融危机当中,吉利关掉了可以享受到汽车下乡补贴的一些生产线,我们的争论很激烈:销售公司方面认为,有下乡补贴,就继续生产;财务部门认为,关掉这个生产线不是很妥当,因为这不符合方向;经营管理层就这个问题的话争论不休,最后一致下定决心,取得一致的认识,把那些技术落后的,产品相对比较陈旧的,全部淘汰掉。
我们从07年开始决定进行战略转型,既然决定了要战略转型,就不造那些落后的产品了,一定要造技术领先,品质优秀,服务周到得产品,从而改变吉利的品牌形象。如果吉利继续生产老产品,虽然享受到国家的政策补助,但对吉利品牌伤害太大,所以就下决心把它停了。战略转型吉利定的早,国家的补助政策出来迟,所以不能因为这个政策出台了,吉利就把原来的战略转型方向改变。
另外,因为全球经济低迷,金融危机产生了一系列的我们平常所发现不了的商机。比方说,没有金融危机我们就很难买到一些高技术的机器设备,因为西方国家,尤其是那些高精尖的数控起床,高精度的这种数控机床,以前他们不卖给我们。通过这次的金融危机,他们放开了市场,我们可以马上购买。另外有一些以前价格比较高的设备,金融危机以后,他卖不出去了,价钱也可以折价了。此外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期间,出台了很多好的政策。比方说可以免掉关税,原来要审批的,现在不要审批了,进来就可以了等等例如这样的很多好机会,通过这一场金融危机,我们要把它用起来。
刘戈:积极应对品牌升级问题
(《今日观察》 评论员)
吉利的全方位出击,可能也会有一些困难。因为从品牌上来说,高端品牌做一些中低端的话很容易,但是中低端品牌开始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汽车,定位成这样的一个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世界最低价的汽车,现在要升级,这个还是难度比较大的。
李书福:挑战永远存在 我们充满信心
(吉利集团董事长 《今日观察》 特约评论员)
挑战很大,但挑战永远存在。这绝对不是一转就成的,转过来以后,要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走,在走的过程中,就像攀登一样的,是很艰难的。方向是对的,旅途是艰辛的,曲折的,坎坷的,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我们充满了信心。
国家产业政策助推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业未来如何跑得更快更稳?
李书福: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生存和发展 需要大家的努力
(吉利集团董事长 《今日观察》 特约评论员)
中国汽车进家庭的历史时期已经到来了,但是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工业,到底能不能生存和发展,最后在世界上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能不能取得长远的成功,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工业是不是真的符合了现在汽车工业发展的规律潮流,清楚了没有,准确了没有,这些都要在事件当中要不断地总结探索。总而言之,自主品牌要节能、环保、安全;价格上要有优势,经济性、舒适性,各方面性能指标上要有优势,要让用户切身的感受到买自主品牌汽车是划算的,是物超所值的。
刘戈:中国自主品牌必须自主创新
(《今日观察》 评论员)
我到吉利车间里去看,发现包括一些大件,比如发动机,变速箱,包括整个的电控系统,都是吉利通过自主创新,自己的技术。比如发动机,买进口的发动机,可能需要两三万块钱一台,自己来搞,质量上一样的,几千块钱就下来了。变速箱的价格也是差很多,包括电控系统都节省了30到50,这样就有一个差价,这个差价,导致品质是完全一样的,但价格低,这样肯定会有竞争力。所以,中国的自主品牌走对了自主创新这条路。
董扬:并购存在风险 应审慎应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并购存在很大风险,现在国际上的统计,企业间的并购,大概成功率不到一半,那么我们也看到很多国外的品牌,在外国资本间并购来并购去,有些时候就做得很失败,像这次经济危机,通用、福特都卖出了大量过去并购的公司。我自己的意见,最保险的是吸引人才,其次是购买专项技术,再其次是购买品牌,并购企业的风险最大,一般来说被并购的企业,都是他自己坚持不下去的,那我们的企业真要搞清楚,你自己是不是比原来的所有者强,能够把它经营下去,才能够做并购的工作。
王青:通过三方面 形成汽车对外投资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本人不太主张大张旗鼓地盲目地对外进行整车项目的兼并或者是收购,建议还是投资到一些核心的部件,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技术瓶颈的领域。第二个方面就是,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未来汽车发展的技术方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汽车动力的电动化,将是技术革命的一个主要方向,投资以后的话,必须要加强对被投资企业的资源,和整个研发的整合,我想通过这三个方面,能够比较清晰的形成,我们以企业对外投资为主体的整个国家的汽车对外投资的战略。
李书福:企业应具备核心竞争力 实现振兴和突围
(吉利集团董事长 《今日观察》 特约评论员)
一个企业,有没有生命力,有没有前途,有没有未来,关键看这个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用钱是买不来的,核心竞争力,就好像一个人的生命力一样,要靠自己平常多学习,要谦虚,要研究,要实习,要锻炼身体,这样一个人的这个核心竞争力才能够慢慢的形成。
刘戈:中国企业应把握时机 实现振兴和突围
(《今日观察》 评论员)
现在看来,种种现象,种种事实,种种数据都表明,中国企业工业的黄金时候到了。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所以,中国企业在这个时候,不大胆地走出去,什么时候走出去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重播23:50-24:20;次日中午13:00)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