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犬办”缘何成了“养人办”?

2010年02月26日 10:37  专家观点 我要评论

  

 听说过“养犬办”吗?顾名思义,“养犬办”管的就是养狗的事情。这几天,河南郑州市的“养犬办”突然之间名声大震,原因是他们被当地媒体爆出曾经收取的近千万的管理费用但是下落不明,当地人戏称为“收狗钱不办狗事”。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养犬办”怎么就成了众矢之的呢?养犬办的千万元的管理费去了哪里?养犬办为什么会落入收钱不办事的怪圈?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著名财经评论员向松祚、刘戈共同评论。

郑州“养犬办”收钱上千万,媒体质疑,只收狗钱,不做事。
刘戈:“养犬办”虽是临时性机构  但职能健全、完善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养犬办”这个机构源于两年前郑州市通过了一个《城市养犬条例》,有了这个条例以后,具体怎么执行呢?当时为了表达政府的重视,就成立了一个临时性的机构——养犬办。养犬办把原来分散于各个行政职能部分的,比如农业部门管的畜牧、兽医部分,卫生部管的狂犬疫情防疫部分,环卫部门相关卫生清洁部分,还有公安部门管的犬伤人咬人事件部分等等,它把这些职能部分都拿过来,成立了养犬办。养犬办最后还涉及到养人,因为它把这么多职能拿来以后,这些机构的人不可能都跟过来,所以又召集了一些协管员,最后成立了一个规模比较庞大,包括市政府一级,区政府一级,两级的养狗办。养狗办从行政的级别上来说,很健全和完善,但它是一个临时性的机构。

向松祚:“养犬办”只收钱不办事
(《今日观察》 评论员)

其实关于郑州“养犬办”的争议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焦点,我想主要是“狗钱”收的越来越多,但是“狗患”却越来越严重。据郑州市民表示,在郑州,每一个街道里都能发现没有拴链子的狗到处乱跑,每一个草坪都可以踩到狗屎,而且每年都有数千人被狗咬伤。2007年,郑州市因狂犬病死了的是6个;2008年,人数上升至8个;今年已经有13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新闻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全国媒体的关注核心就在这儿。养犬办本来收了这么多钱,就应该维持一个正常的养狗环境,避免狗对人造成伤害,结果狗咬人,狂犬病死人,这样就使得市民非常奇怪,这个养犬办到底是干什么的?所以人们才说养犬办成了养人办,养犬办甚至成了敛财办,它是一个收钱不办事的机构,而且钱也收的非常高,成了一个营利性的机构,进行营利式的管理,我想这就是人们主要质疑的问题所在。

刘戈:养狗办只追求办证高利润
(《今日观察》评论员)

一旦设立了这样的一个利益机构,规定了每一只狗都有600元的收费办狗证的费用以后,他们所有的有限人力一定都把所有精力放在了这个上面。据官方统计,郑州市有5万只狗,现在只办了一万多只狗,还剩下3万多只狗,还存在这么大的一个任务量,如果把所有的狗都办了证,把钱都收上来的话,总共有3000万元的收入,那么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他那点人手就只够办收钱这一件事情,不可能再有人力物力去办别的事情,更不用说怎么样处理好人和狗的和谐关系。所以,大家现在质疑的焦点就在养狗办没有把狗事办好。

向松祚:高额管理使用须公开
(《今日观察》 评论员)

收的钱去哪里了?收费是否合理?我们可以跟国际上的一些国家做个比较,比如新加坡是养狗很多的一个国家,新加坡每一只狗也需要办证收费,40块钱包括打疫苗、植入身份证的芯片等。那么在香港,每条狗包括打疫苗、办证等等,是70块钱。而郑州的收费居然达到了600块,郑州养犬办自己都承认,打疫苗,植入芯片的成本全部加起来也就70块钱,但养犬办竟然收了600,盈利率达到800%了。郑州养犬办副主任王平在接受很多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养犬办其实还没有担负起管理狗的责任,现在养犬办只是收狗费,办狗证。如果养犬办现在只是有收狗费办狗证的职能,并没有负起管理狗的责任,那么养犬办有没有权力收另外的530块钱,这样做符不符合国家的《行政法》?现在就有很多人在质疑,另外530块钱到哪里去了?有人说养犬办的人以考察养狗的名义到北京、上海,甚至到一些很好的旅游点去旅游,养犬办自己也承认,去了乌鲁木齐和很多地方旅游。现在郑州市要求公布账目,那么大家可以拭目以待,这些钱到底拿去做什么了?

曾经的“馒头办”、“禁操办”、“空饷办”,从这办到那办,何以生生不息,层出不穷?
刘戈:办公室成了“办证室”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个办、那个办,都叫xx办公室,但是在这个办公室的后面,实际上还有两个字叫“办证”,就是办公实际上是办证,办证后面是什么呢?是挣钱。行政通过成立这样的办公室,最后往往把某一项权力集中到某一个部门手上。这个部门拿到了权力之后,如果某些人或者某些机构要来获得这样的某种资格的话,就要到这个地方来办证,并且要收钱,这样就变成了一个怪圈,所谓办公室就变成了办证室。
   
向松祚:临时机构增加社会成本
(《今日观察》 评论员)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很多名称我都没有听说过,觉得稀奇古怪,这种办、那种办的这种名称确实有点雷人,听起来非常的滑稽,滑天下之大稽。
首先,这样做实际上大大增加了社会运行的成本。比如最近河南、河北,还有安徽很多县都出台了“玉米办”,就是农民要砍掉或者烧掉玉米杆,每亩玉米地必须要办证,并且交500块钱,所以河北有农民听到这个事以后就说,那我们以后吃喝拉撒是不是都要办证啊?
第二,办证费用的负担非常高。其实中央各级政府已经一再三令五申的要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减轻工商业的负担,要为社会创造一个低成本的运作环境。现在的“玉米办”每亩要交500块钱,如果种10亩玉米地,就要交5000块钱,但是一亩地能挣多少钱呢?过去有“馒头办”,办一个证,少则收一千,多则收1600,而且当时的“馒头办”还分市级“馒头办”和区级“馒头办”,每一个级别都要收钱,养犬办也一样。
第三,一旦这个办、那个办成立以后,它马上就滋生一种恶性自我膨胀,甚至衍生出一种腐败和稀奇古怪的行为。比如以今天谈的郑州“养犬办”为例,他是在鼓励办证,因为你办一个证就要交600块钱,每年还要交200块钱的年检费,所以证办的越多,他收钱越多,他们就鼓励把没有证的狗抓过来,如果抓狗过来,就发奖金,很多人就到处抓狗,甚至去买狗来收取这个奖金。总之,性质已经完全变了,跟过去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了。
总之,这里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增加了整个社会的不确定性的运行成本,特别是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农民的负担和小工商业主的负担,这与中央的精神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竹立家:临时性机构确实必需  但收费应公开透明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从公共管理角度来讲,在一些应急过程中间,设置一些临时机构都是很正常的。一般来说这种临时机构,一确实必需;二必须经过沿革地立法机构的审批,但是不能把临时机构变成长期机构。仅仅一个养犬在郑州市就有一个处级单位,一个科级单位,这个是有点匪夷所思。这在城市管理史上都是罕见的。其二在收费方面应该公开透明,或者上交给相关的财政,从郑州市这个个案来看,他们是重收费轻管理。

李成言:政府应将信息公布公开  不应胡乱设置临时性机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要反思我们的政府管理在机构设置上出的问题,要反思我们政府怎么做到信息要公布,要公开,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无视于《组织法》,无视于中编办的权威,他们在下面根据自己的需要,想设什么就设什么,而这些临时性的机构,又得不到规范和管理,就容易滋生腐败,产生大量的公共权力的问题。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有一个什么问题就设一个什么办,这个思路是错误的。

向松祚:应进行大规模清理  坚决取缔只收钱不办事的政府机构
(《今日观察》评论员)

对这样只收钱不办事的政府机构,我的态度非常明确,坚决要取缔。虽然我们今天谈的,看起来是一个很小的事情,但是折射出来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真是有这种滋生出来形形色色,无穷无尽的这种“办”,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可能都没办法进行下去。社会不仅没有管理好社会,社会还可能变得越来越混乱。这些办为什么要取缔?因为他们只收钱,不作为;只收钱,不做事,完全是因人设室,而不是因事来成立这个机构。设置这样的机构,实际上增加的只是社会的负担,增加的只是老百姓的负担,而且有些机构的设立和他们收钱的合法性,都是值得怀疑的,这样的机构我建议全国应该进行一个大范围的清理,不合适的坚决把它取缔掉。

刘戈:盲目运动式执法导致“养人办”产生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某些地方政府里头,已经形成一种办事的习惯,如果一旦要对一件事情要动大手术,要表达对这样一个事情的重视的情况下,那么就开始搞运动式的一种执法,在这个时候,各种各样的办公室就应运而生,到最后,这样的办公室就是有钱有人办,没钱没人办,不管什么办,最后都变成了“养人办”。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