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别报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07.3.5)

2010年02月24日 17:51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这里是中央电视台七套农业节目“两会”特别报道《又是一年春来到》。今天,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首先来看记者来自“两会”现场的报道。

  

    主持人张玮:今天的演播室我们请来了农业部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柯炳生主任。

  

    柯主任您好 ,今天温家宝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您听了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您最大的感想是什么?

  

    农业部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进一步得到了强调,作为一个农业经济研究人员我对此也感到非常振奋和鼓舞。

  

    张玮: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建设现代农业。我们说,建设现代农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它的基础。我们也知道,去年川渝大地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干旱,很多人都很关注这件事情。那么,目前我们国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今天的话题一起来探讨一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去年那场大旱,不知道您那时去没去过重庆附近的地方?

  

    农业部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我没有去过,但是我始终在关注这件事情,关注过。可以说,去年那场大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确实是非常大,经过干旱之后当地的情况怎么样呢?我也是专门去重庆做了一次调查,没想到,我这次去了还有一个以外的发现,一起来看我们记者做的片子。

  

    (张玮访农家小片)

  

    观众朋友,张玮现在正站在重庆大地上为您发回现场报道。

  

    去年,百年不遇的川渝大旱震动了全国。但今天我们来到重庆市武隆县采访时却发现,这里的很多老百姓却在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旱中获得了丰收情况真是这样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就想带着您进入一户农家进行采访,一起来看。

  

    家住重庆市武隆县长坝镇张永才老汉就是去年大旱中丰收的农户之一

  

    (重庆市武隆县长坝镇村民 张永才 )“家里种了几亩水稻?”“大约五亩三四。五亩多。”“2006年收了多少水稻?”“大约6000多斤”“2005年收

  

    了多少水稻?”“4000斤。”

  

    一直依靠种菜为生的吉全一家也在去年大旱中获得丰收

  

    “今年菜收成怎么样?”“今年菜收成好。”“今年收入多少?”“今年估计一亩地1000多斤。”“就这个菜。”“一亩地多收四五百斤。”

  

    刚才看到这个小片 ,去年,川渝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但是他们这个地方农作物并没有受到干旱的影响。没有减产,反而多收了一些。您现在给我们分析一下,原因会是什么呢?

  

    我猜,无非是两个原因,一个是作物的品种特别耐旱,要不然就是有特殊的水源,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们一起来看记者在当地的调查。

  

    整个旱情特别严重,怎么会多收了?靠水库的水,有水,靠水库的水。

  

    这里很多农民告诉我,在大灾之年之所以能有好收成,是因为武隆县的水利工程搞得好,那么这里究竟有什么样水利设施?又是怎么发挥作用的?现在我就来到了武隆县的一座中心水库。

  

    原来,几年前为了保证当地饮水和灌溉,当地政府多方筹措一亿多元资金,修建了这座水库和很多引水渠道,去年大旱,正是这些水利工程保证了

  

    当地农民的丰收。

  

    (重庆市武隆县水利局局长 余忠)通过主干渠,干渠、支渠到达了每一块田地,保证了灌溉。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