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生物“黑客”(2007.4.2)

2010年02月24日 17:52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说起福寿螺,大家一定会想起2006年夏天发生在北京的公共卫生事件:当时数百名群众因为食用福寿螺,引发了“广东管圆线虫病”。一时间,大家谈螺色变。如今,这起事件已经顺利平息,因为吃福寿螺染病的老百姓也早已痊愈。可是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农村,又一次出现了谈螺色变的情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是疾病卷土重来吗?

  

    开春以来,广西、广东等地的农民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头天插到田里的秧苗,第二天居然神秘失踪。

  

    秧苗都到哪里去了呢?难道是有人故意破坏?就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突然有了一个意外发现。

  

    原来,在稻田残存的秧苗中,蠕动着一个个体态硕大的螺蛳,经当地植保站的工作人员查看,这种螺师,就是福寿螺。而它正是残害秧苗的罪魁祸首。

  

    据了解,福寿螺最爱吃幼嫩的秧苗。那么,一个晚上能让一块地的秧苗全部消失,稻田里到底能有多少福寿螺呢?这种软体动物又是怎样毁掉秧苗的呢?

  

    广东农民张群英十分钟内就从田里捡到一大堆,最大的几乎有人的半个拳头大小。

  

    为了保护自己的庄稼,张群英一有时间就呆在田里拣螺。好几次他明明感到田里的福寿螺都被自己拣完了,可是不到两三天,意外的情况又出现了。

  

    无数个螺奇迹般冒出来。数天的辛苦成了无用功,怎么又有螺了呢?张群英怎么也弄不明白,就在这时,他突然在田边发现了一串串奇怪的红珠子。

  

    这些红珠子是什么呢?它和福寿螺有关系吗?从植保站工作人员那里,张群英才找到答案。

  

    张群英这下总算明白了,虽说自己天天在拣福寿螺,可自己拣螺的速度,跟福寿螺的繁殖速度比起来,实在相差太远了。据了解,一只福寿螺一年可以繁殖2.5万只小螺。目前,我国十多个省份都已发现福寿螺危害,受害面积不少于10万公顷。南方的水稻产量每年因此减少10%左右。

  

    可是,令大家困惑的是,以前从来没听说过福寿螺这个名字,田里也没见过。这福寿螺到底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呢?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梁广文告诉记者,福寿螺属外来物种,它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将其作为高蛋白食品引入广东,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但是,由于福寿螺口味不佳,因而并没有得到预期的市场反应,甚至出现了滞销。那些养殖户纷纷将福寿螺抛入了水沟、池塘。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些移居野外的小东西竟在荒野中迅速繁殖,疯狂地蚕食着田野里的水稻,灾难由此一发而不可收。

  

    事情总算弄明白了,福寿螺属于外来物种,人们为了一饱口福之欲,在没有进行风险评估的情况下贸然将它引起,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近年来,外来物种入侵危害农业生产的事例,还远远不止福寿螺这一件。来看一组相关链接

  

    2006年8月,福建省宁德市的渔民发现,他们养殖的一种水产品--二都蚶,全部神秘死亡。

  

    原来年年丰产的二都蚶,为什么突然死亡呢?渔民们多方寻找原因,最终锁定凶手,就是这种名叫大米草的植物。大米草原产于北美洲,近年来作为防风固堤植物被引进我国福建沿海地区,可它的疯狂蔓延,不仅挤占滩涂,而且导致海水退潮速度减慢,从而造成近海淤泥上涨,水产品死亡。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