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地的秘密 (2007.6.25)

2010年02月24日 17:54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魏城绍今年53岁,祖祖辈辈生活在下魏村,种着二亩责任田,经营着村头一家农资店,在老魏家的责任田里有三个坟头分外刺眼。

  

    按照赣南的风俗,家人去世,坟地一般都修在自家的责任田里。不光老魏是这样的情况,村里很多人家都是如此。

  

    风俗已经流传了千年,老乡们在耕作的时候与祖先为伴,不但不觉得不方便,反而认为可以得到祖宗的保佑。

  

    然而,离2007年春节还差十天的时候,正在店里忙碌的老魏接到了一个惊人的通知。听到这个消息,全村炸开了锅,动祖宗的坟在当地是非常忌讳的,尤其又在腊月里。想着祖宗连年都过不好,向来好脾气的老魏当时就发火了。

  

    尽管村支书魏细华下了很大的力气,但时间一天天过去,事情却毫无进展。

  

    不光是老魏,村民们都觉得不合情理、激烈反对。那么,下魏村为什么突然要群众迁坟呢?

  

    原来,村里的坟地、零散耕地无形中浪费了大量土地,而且每家每户杂乱的沟渠还时常影响春耕灌溉,如果将土地集中整合,合理规划后再重新分配就可以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

  

    眼看就要开始春耕了,又到了用水的高峰时期,魏支书非常希望通过这次的土地整理一次性解决问题。

  

    为了平整土地就要打扰祖宗几百年来的安宁,就要破坏下魏村千百年来的风俗,村里人想不通。据了解,不光下魏村,自2006年开始,江西全省都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土地整理,地处赣西北的安义县部分土地整理项目已经收尾,那里的情况又怎样呢?

  

    记者见到黄礼义的时候,他正在新承包的责任田里抛秧。他已经11年没有下地干农活了,但是今年他破例了。

  

    在无锡闯荡了11年的黄礼义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他经营的铝合金门窗专卖店已初具规模。黄礼义原是村里的种田好手,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当年背井离乡也是不得已。

  

    原来,土地整理之前各家各户的田地十分零散,既降低了土地利用率,又无法采用现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不仅降低了农业竞争力,也阻碍了农民增收。如今,在国家资金的支持下,黄洲村把布局零散、大小不一、高低不平的耕地进行平整,并修建机耕道路及排灌设施,大大方便了农民耕种

  

    同时,在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的支持下,黄洲村还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对农村地区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

  

    宋大妈在新增的两亩地上种上了棉花,一亩的收益能达到两千多元,刨去各种费用,一年能增加收入四千元。

  

    享受到好处的还不止他们,200公里外的鄱阳县路风镇同山村村民通过土地整理,使原来的人均不到七分的耕地增加到现在的两亩。与黄洲村不同,同山村并没有荒山可以利用,但他们的土地是怎么多出来的呢?

  

    据村里的老人讲,这片面积很大的浅水面原是村里的低洼地,已经存在几百年了。由于长期积水无法排出,缺少耕地的村民只能望水兴叹。

  

    


2007年1月,在鄱阳县国土资源局牵头下,投资500万元的土地整理工程开工了,短短两个多月,就把荒废了几百年的的水滩变成了千亩良田。

  

    看来,土地整理还真是造福一方的好事。据了解,上面这些项目都源于江西省2006年底提出的土地开发整理新思路——“造地增粮富民工程”,这个工程计划5年内投资82.6亿元,造地30万亩,整理耕地350万亩。如果这一工程顺利实施,大家可以想象这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将起到多大的作用。在安义县和鄱阳县的良好经验的影响下,下魏村的迁坟问题能得到顺利解决吗?

  

    按照魏支书的想法,土地整理后,全村可以多出近千亩土地,这对于人均仅有4分耕地下魏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要改变老乡们固执的旧观念,把这件好事办成却并不容易。在村干部的耐心工作下,村民们的老观念逐渐动摇了。

  

    迁坟事件的圆满解决,让接下来的工作顺畅了很多。下魏村不但对现有耕地进行整理,同时还把村东边无人居住的老屋、废弃的猪牛栏等拆除,造出连片土地近500亩,新建灌溉渠道1万米,新建机耕道路10公里。并利用荒山开发果园2000亩,人均果业面积1亩,让村民们致富的希望变成了现实。

  

    为期5年的江西省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实施半年多来,已经整理土地百万亩,增加耕地5万亩。同时,以土地整理为抓手,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硬化道路,让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

  

    我国耕地面积18.27亿亩,人均1.39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

  

    我国以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更为严峻的是,我国有限的耕地资源还在继续减少

  

    据统计,全国耕地后备资源为10000万亩,江西约占300万亩

  

    国家已累计为土地整理投入专项资金近300亿元

  

    今年计划资金为160亿元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严把土地闸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基。在土地问题上,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今天是第17个“全国土地日”,让我们一起记住今年土地日的宣传主题“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