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来袭 (2007.7.24)

2010年02月24日 17:55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暴雨是从7月17日凌晨5点左右降临璧山县的,在随后的几个小时里,重庆市的其它28个区县也相继出现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当天上午,重庆市气象台发布了当地历史上首个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暴雨的突然袭击,很快造成璧山县内涝,没过多久,璧山县城开始进水,最大水深处近3米。大部分交通、通信、电力、供水相继中断,璧山县城俨然成为“汪洋”中的一座“孤岛”。

  

    灾情发生后,当地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党员干部、解放军官兵,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迅速投入到抗洪抢险中。但是,由于暴雨来势凶猛,水位猛涨,一些着急回家的群众在途中,就被困在了洪水里。

  

    为防止群众在混乱中出现更大的危险,救灾指挥部一方面封闭了危险路段,另一方面,派出冲锋舟全面搜救,转移受困群众。

  

    据气象部门测算,仅在7月17日凌晨5点到下午4点的11个小时内,璧山全县大部分降雨量达到了200毫米以上,这也是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115年从未遭遇的特大暴雨,而有的乡镇当天的降雨量更是达到了288毫米。暴雨引发的洪水使全县13个街道、乡镇,124个行政村,近42万人民群众受灾。

  

    暴雨引发的山体滑坡不仅使璧山全县多处公路中断,同时,还造成不少农村群众的房屋损坏、倒塌。河边镇福兴村村民张德兵和妻子本来就身有残疾,看着自己的房子被山体滑坡损毁,仅有的一点点家当也没有了,再加上两亩稻田绝收,夫妻俩顿时陷入了绝望。

  

    在众人的劝说下,张德兵夫妻最终打消了轻生的念头。有村民腾出自家的空房,无偿为他们一家提供食宿。村里的老人们对张德兵5岁的女儿更是格外照顾,偶尔有了零食,也不忘给小孩留上一份。

  

    为回报好心的村民,张德兵夫妻俩只要有空,都要帮大家做点零活,就连他们的女儿,也学着给邻居老奶奶掰玉米。

  

    


张德兵在感激乡亲们慷慨相助时,总有些不安——因为乡亲们同样遭了灾,家境也不宽裕,张德兵总觉得自己一家人给大家添了麻烦。于是,他们一家又跑回濒临倒塌的老房子,看看能不能找出点生活用品,尽量给大家减轻些负担。而此时,还有人比张德兵更着急——此时,河边镇的镇长助理柯昌蜀和同事正在山沟里艰难前行。

  

    从镇里到张德兵所在的村庄原来只需要10多分钟,因为山体滑坡,柯昌蜀他们现在只能选择一条羊肠小道进山。由于暴雨刚过,山路崎岖难行,同时,还要防范新的山体滑坡,一路上,他们不得不走得很小心。不到10公里的山路,他们足足走了近两个小时,终于找到了张德兵一家。

  

    大家的共同的帮助让张德兵一家可以暂时度过难关。然而,在这次暴雨中,当地20万余亩粮食作物受灾,因灾绝收面积达到11000亩,同时房屋损坏、倒塌1万多间,璧山全县有近6万人需要转移安置,这些受灾群众的境遇又如何呢?

  

    这里是青杠街道来凤片区的一个灾民集中安置点,每天的这个时候,社区干部们都要为受灾的群众送来干粮和矿泉水。

  

    陈九彬、罗有秀夫妻俩是从临近的荣昌县到璧山务工的农民,由于租住的房屋被洪水冲垮,他们和其他三户受灾户被安排到了这间教室里临时居住。一样的遭遇,让过去完全陌生的他们走到了同一个屋檐下。

  

    这位老人名叫周长勇,今年已经76岁了,由于患有白内障,近乎失明。洪水来临时,是社区干部背着她逃了出来。当天,老人被安排和陈九彬他们同住一屋,在老人的子女还没有从外地赶回来之前,一直是陈九彬他们轮流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考虑到老人体弱多病,陈九彬夫妻俩让出了床位,自己打地铺。

  

    在璧山受灾地区,像这样的“临时家庭”还有很多,有的“临时家庭”甚至有300多人。虽然有的灾民集中安置点条件还比较简陋,但是受灾群众对救灾工作还是给予了充分的理解。

  

    截止目前,璧山县已从财政划拨资金900万元,用于抗灾自救,共发放大米88吨,食油8800桶,干粮10万件。同时,国家民政部也划拨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重庆市各受灾区县抗灾自救。

  

    我们的记者在重庆璧山采访时,感受到的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我们广大的党员干部,在暴风雨来临的时候,是他们冲在了最前沿;这种力量更来源于我们的人民群众,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善良和勇气,鼓舞着每一个人。现在,重庆各受灾地区已经全面转入抗灾自救,我们也期待着更多的力量参与到他们重建家园的行列中。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