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的坚守 (2007.9.11)

2010年02月24日 17:59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这是一名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时,给孩子计量体重,以便在今后对比孩子是否长胖了,从而验证孩子们在王守奇这里生活得怎样?而对于这样的情形,已经当了26年小学教师的王守奇早已司空见惯。

  

    王守奇所在的龙马镇村远离中心集镇,交通闭塞。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这里一直是贫穷与落后的代名词。1981年,刚刚初中毕业不久的王守奇成了村里唯一的一名代课老师。

  

    在那个物质与文化同样贫乏的年代,还有些懵懂的王守奇就这样成了“孩子王”。随后不久,西南地区最大的蓄水工程——升钟水库建成蓄水,龙马镇村也在淹没区内,一些学生的家因此被分割在了不同的岛上。

  

    没有定所的“鸭棚子学校”轮流在不同的小岛上课,一旦遇到刮风下雨或雾天,只好停课。虽然王守奇用渔船接送孩子们时,总是很小心谨慎,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突然而来的大风,使开阔的水面瞬间掀起层层波浪,接送孩子们的渔船就像一片树叶,左摇右摆,飘荡不定。

  

    尽管王守奇努力保持船的平衡,但一个大浪过来,渔船发生侧翻,王守奇和8名学生全部落水。完全不会游泳的王守奇在水里拼命扑腾,很快就精疲力竭。

  

    经过这一次历险,王守奇想建一所寄宿制学校的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一来可以保证孩子们正常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这样只需要每周两次接送学生,减少了行船途中的危险次数。经过两年的筹划,他的愿望终于在1986年达成了——村民们投工投劳,两间砖木结构的教室建了起来。

  

    有了固定的教学场所,上课的学生逐年增多。然而,4年后,王守奇自己却打起了“退堂鼓”。

  

    原来,由于缺少资金,大家在建校时因陋就简——用黄泥代替水泥。4年的风吹日晒,教室很快就成了危房。而此时,王守奇的爱人也因为心脏病住进了医院。

  

    当时,王守奇已经由代课教师转为民办教师,每月100多块钱的工资,是他们全家人主要的经济来源。妻子这一病,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加捉襟见肘,窘境不得不让王守奇重新审视他的职业。

  

    最终,王守奇还是决定留下来,继续教书。可教室早已成了危房,没有办法再上课,王守奇和学生们又该怎么办呢?

  

    1994年初,通过一位美籍华人的资助,村民们再次投工投劳,又盖起了三间教室。而这次建房,村民们第一次用上了钢筋混凝土。在这里上学的学生最多时有80多人,最少时只有10几人。由于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这些学生都集中在一个教室上课,因此也就有了“复式授课法”。

  

    


学校离王守奇的家不到50米,大部分孩子们都是吃住在他家里。这些孩子只要交70斤大米就是一学期的生活费用,不足的部分就靠王守奇种地、养鸡、养鸭的收入进行补贴。而这样的补贴一直持续到现在。

  

    每天晚上的查夜是王守奇必不可少的工作,每次给孩子盖被子时,他总是很小心,怕惊醒了熟睡的孩子们,但有些孩子是必需得叫醒的。

  

    现在,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是王守奇曾教过的学生——他们如今几乎都走出了大山,务工、经商,而把孩子依然留在了王守奇这里。但是,逐年增涨的学费却让不少家长感到难堪重负。

  

    每到新学期开学时,王守奇总要给一些贫困生垫付学费,乡中心小学的财务室里,也留下了多张他打下的欠条。就是靠这样的付出,20多年来,王守奇所在的龙马镇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和升学合格率全都保证在了100%;先后有400多名孩子在王守奇身边学习、生活,从村里走出了近30名大学生。王守奇也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劳动模范等诸多光荣称号。

  

    在南部县的升钟库区,像王守奇这样“一所学校一个教师,一个教室几个班级”的教学模式并不鲜见。

  

    不少教师都在库区工作了几十年,与王守奇一样——一条船、一间教室、一个老师,承载着孩子们对山外世界的希望。当地教育部门曾做过计算,仅王守奇一人在20多年里,就划断了16根船桨,行船总里程两万多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半圈。

  

    然而,教书育人仅凭教师的一腔热忱还是显得有些苍白——早些年,王守奇任教的龙马镇村也请过其他几位民办教师,但最终还是因为这里待遇低,条件差,这些老师都相继离开了。

  

    每周一的这个时候,王守奇就要去接各个岛上的孩子来上学。他现在开的这条机动船是去年初刚添置的,11万元的费用全部是由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解决的。新的机动船不仅比过去的小渔船安全多了,而且也省时省力。

  

    王守奇告诉记者:近几年,当地政府每年都要给他的学校划拨一定的资金,用于校舍修缮、添置教具;还给他开通了远程教育系统;他本人的月工资目前也涨到了1200多元;从2006年开始,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后,他的学生每学期还能享受到120的寄宿生活补贴。

  

    这段时间,王守奇显得特别兴奋——由浙江一位商人捐款10万元修建的教学楼就快竣工了。这幢二层教学楼不仅有教室、老师办公室,还有学生宿舍,这也是村里第一幢教学楼。

  

    而在这个学期,学校还获得了上级部门配发的一台电脑,可面对这个鲜新玩意,王守奇有些犯难了,不得不向儿子请教。而让王守奇感到“力不从心”还不仅仅是电脑。

  

    陪学生们做游戏的是老师名叫张敏——她刚从师范专业毕业不久。张敏是从中心学校自愿下派到龙马镇村小学支教的,她也是村里第一位女教师。她主要是教授艺体类科目和英语。在张敏上的第一节音乐课,王守奇也悄悄地坐到了最后一排。

  

    结束采访的时候,王守奇告诉我们的记者:再过几年,他也到了要退休的年纪,看到张敏老师,他似乎看到了孩子们今后的希望。26年来,学校的基础设施和他的待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相信: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越来越重视和各项投入的加大,将会有更多的年轻人站到三尺讲台上,更多孩子的明天也会因此而变得充满希望。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