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抽干的村庄 (2008.4.8)

2010年02月24日 18:03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彭中信是娄底市娄星区山泉村村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因为村里水资源丰富,所以五年前老彭修建了几亩地的鱼塘,每年都能收入几万元,家里的小日子一直过得很滋润。可是,2007年冬天,被家人视为命根子的鱼塘却突然出了差错!

  

    


好好的鱼塘怎么会突然没有水呢?老彭觉得女儿有点大惊小怪,但还是往鱼塘赶去。眼前的情景让他目瞪口呆——整个鱼塘只剩了几个大圆坑,而鱼群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眼看着一家人的指望成了泡影,老彭欲哭无泪。好好的鱼塘为什么会突然“漏底儿”?老彭百思不得其解。而此时,鱼塘的灾难还在继续。村里倒霉的不光是老彭一家,村民彭金中的近4亩鱼塘也遭受到了同样的命运

  

    为什么村里的鱼塘会一个接一个的塌陷?由于村民们不明就里,莫名的恐怖气氛很快就在这个小山村里蔓延开来,人们感觉到,似乎有一个神秘的阴影正在威胁着自己的生活。

  

    村民们不光担心生命受到威胁,也在担心自家的收入会像老彭他们一样突然“缩水”——因为在山泉村,大约有一半人家靠养鱼为生,养鱼的收入占了山泉村村民收入的60%,鱼塘的塌陷让很多村民陷入了无奈之中。然而 就在此时,与之相邻的涟源市渡头塘乡泉塘村又出了一条新闻。

  

    


泉塘村村民大都以地下井作为生活用水,但是就在山泉村的鱼塘干涸之后,泉塘村人突然吃惊的发现,自己家的井水打不上来了。更让人意外的情况发生在泉塘村的泉塘井,这口井冒出的泉水曾经终日不绝,形成了水面足有三四亩的大塘,灌溉着周边5个村的大部分农田。自古以来,这口井都是村民的依靠,然而,今天它已经完全改变了模样。

  

    位于泉塘村的面积达50多亩的泉塘水库,更是附近几个村子农田用水的重要来源。然而,就连这汪赖以生存的水,也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过去,长年不竭的地下水和自然雨水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极为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水库和鱼塘中的鱼类肉质鲜美,商品价值极高。但是今天,水的流失已经开始影响村民的生活。

  

    没有了水,失去的不仅是鱼塘,它意味着从今年开始,祖祖辈辈种植的稻田将因为缺水而无法再种植水稻。更令人惊心的是,灾难并没有止住脚步,村民们一直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

  

    随后,很多村民家陆续出现了地基下陷、房屋严重变形的现象。从没水到地基沉陷,从鱼塘失水到古井干涸,这几个靠“泉”吃饭的村庄似乎在一夜之间改变了模样。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2008年3月26号,我的同事来到娄底,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

  

    据记者调查,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山泉,泉塘等几个村子的农田里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坑洞40多个,鱼塘塌陷达20多亩,家家户户的水井全部干涸,大小水塘全部缺水,直接影响了近千亩农田不能耕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据了解,湖南省娄底市素有百里煤海之称,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位于石井乡的桥溪港煤矿正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于2007年8月正式开采的。而村民们则认定,是煤矿为村子带来了灾难,并且曾与2007年与煤矿负责人发生过激烈争执。

  

    难道这一连串的灾难果真像村民们所说,与矿井有关吗?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的说法证实了村民的猜测。

  

    


总投资达2800多万的桥溪口煤矿属于大水矿井,整个矿区的地下水资源都比较丰富,为了保证生产,矿区开始大量抽水。随着煤矿抽水的日子越来越长、抽出的水越来越多,山泉村、泉塘村等村子的灾难也就随之开始了。

  

    那么,对于煤矿而言,每天都要排出2000立方米左右的地下水,难道不知道会对周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吗?采访中记者发现,煤矿负责人其实心知肚明。

  

    那么,对于桥溪港煤矿属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大水矿井、一旦开采有可能开来环境危害这一事实,当初当地政府部门是否知情呢?

  

    煤矿抽水造成危害之后,娄底市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石井乡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处理受灾农民的问题。现在,塌陷地面的回填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各项补偿工作也已经启动。

  

    对受影响的农田,按娄底市相关规定予以补偿,即每亩补偿750元,农民还可种旱地作物;二,对受影响的水库、池塘,实际影响多少就赔偿多少,如鱼塘内的鱼按实际数量和市场价计算,原则上就高不就低。对生活饮水构成影响的,当地政府正在搞人畜安全饮用水工程,承诺把自来水安到每家每户,整个工程预计要投入100万至200万元。在石井乡,记者看到,这口深水井已经接近完工。

  

    目前山泉、泉塘两个村受影响的农户在200至300户,按照上述方案,资金总投入将高达500万元以上,从中,人们不难看到当地政府部门帮助受害农民解困的决心和工作力度。不过,亡羊补牢固然值得庆幸,但为何当初不能防患于未然呢? 当环境保护遭遇经济效益,为什么受伤的总是环境?也许,从当地国土资源部门负责人的采访中,人们也许能够看出几分端倪。

  

    截止到发稿时,娄星区已经将一部分补偿款发放到了农民手中,善后工作正在有序展开。但是,这个合法煤矿给村落留下的安全隐患,是不是就从此完全消失和改善了呢?听了刚才那位分管领导的话,很难让人们彻底放下心来。到底什么才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应该坚持的方向?我想,也许几个字就能概括: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