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4日 18:03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5月27日,记者专程来到07年遭受竹蝗灾害比较严重的广东省清远市,在清新县飞来峡镇的竹林里看到:已经孵化出土半个多月的竹蝗成群结队,遍布在毛竹的叶片上。这些分布在竹林里的竹蝗目前个头不算大,只有2、3厘米长,但是村民们却深知它的利害。
1万多亩竹林成了竹蝗的大食堂,对当地的村民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张金锡是清新县飞来峡镇文洞村委会大围村村民,多年以来一直靠卖竹为生,这两年,由于他家的竹林遭受竹蝗的啃噬,他已经不再指着竹子卖钱了。
在张金锡的引领下,记者看到:和正常生长的竹枝相比,原先被竹蝗啃噬过的毛竹长得又细又小。毛竹变细小对张金锡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呢?
如今张金锡家多数的竹枝砍下来与木柴一起用来生火做饭,他已经决定不再靠卖竹维持生计而改种了果树。那么,小小的竹蝗为什么能够对毛竹的生长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呢?
竹蝗,俗名蚱蜢,在我国江苏、安微、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福建、台湾等竹产地,毛竹(又称楠竹)分布区均有竹蝗危害发生。此外竹蝗还危害水竹、淡竹、刚竹等多种竹类。竹蝗分成虫、跳蝻(若虫)、卵三个阶段,一年一代。
受到竹蝗危害后,竹尾的叶片枯死,竹林就像被火烧过一样,严重影响竹的产量和质量。我国是世界上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材蓄积量和年产量都居世界首位,2007年受到竹蝗影响的程度如何呢?
广东省生长的多为毛竹,2007年受到竹蝗危害的竹林面积达13万多亩。清新县笔架山林场根作园村委会的村民们基本上以竹为生,提起竹蝗的危害,村委会主任石斯满更是深有感触。在石主任的引领下,记者来到当地的一个竹木材市场,石主任将当地拒绝收购、被竹蝗危害过的竹材与正常生长的竹子做了一个比较。
从4月底到5月,陆续孵化出土的跳蝻成群结队地爬上竹尾,昼夜不停地啃食着村民们赖以生存的竹林,在这种状况下,有没有办法对付它们呢?要想减少竹蝗的危害,就需要掌握它的生活特性。抓得早,治小是指:竹蝗的幼虫—跳蝻刚出土的时候体质比较弱,而且相对集中,这时候喷很小面积的药物,用粉机喷杀就可以控制其危害。
按照以往的经验,根据年初的平均气温和平均降雨量,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可以预测竹蝗产卵地的孵化出土时间,通过对竹蝗幼虫2-3次喷杀,就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控效果。但是,近两年和以往有所不同:竹蝗的生活习性开始发生明显地改变。
如今,竹蝗孵化2、3个小时就爬上高竹,如果还是在地面上调查,调查的次数不够就很难发现它。
竹蝗生活习性的改变,大大增加了防控难度。那么,当地有没有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呢?针对竹蝗爬上竹干时间的提前,当地的防治方法也随之跟进。目前,有关部门已经组织村民实施了两次大规模灭杀竹蝗的行动。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今年广东省的竹蝗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今年5、6月份我国南方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偏多,全国平均气温与常年同期持平或偏高的异常气候,有利于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加重和大区域发生。记者在当地采访期间,暴雨连连,这给今年的竹蝗防控工作增添了压力。频繁地降雨天气以及竹蝗生活习性的改变,使得及早防控和主动防控显得越来越关键。
据了解,今年全国防控竹蝗的战役也已经打响。近两年,全国对竹蝗的防控理念和以往有没有不同之处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两年,广东省竹蝗的防控工作逐渐向生物、仿生物方向转变,除了药物防控以外,一些民间的传统方法也充分发挥了无害化防控的作用。
当地的村民还通过观察竹蝗产卵地,在竹蝗还没孵化以前将卵块挖出来焚毁,通过减少竹蝗孵化数量来减轻危害。针对全国近两年竹蝗危害的新特点,减少竹产区的损失,全国的竹蝗的防控工作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呢?
目前,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正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咨询、设立网页、送科技下乡等多种方式,向基层测报人员和林农传授竹有关竹蝗的主动监测及防治技术,加强无公害的新农药、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以便有效、可持续地提升竹蝗的控制水平。不过,竹蝗是自然界生态链中的一环,不可能彻底清除,所以防控竹蝗危害的工作是持久战。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