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种”下乡 (2008.7.11)

2010年02月24日 18:04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这是吉林德惠市达家沟后窑屯的村民,在开心地表演自编自导的节目。每天,村民在忙完一天的活计之后,都会不约而同的聚集到这里来,这里也因此成为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村民们活动的这个地方是由市文化局组织的欢乐庄稼院示范点。在这里,村民们可以投入到歌舞、戏曲、曲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自娱自乐。

  

    像全国许多地方的农村一样,后窑屯村民居住分散,有时也难免有个磕磕绊绊。而在这样的文体活动中,有了沟通交流,话说开了,矛盾也就自然化解了。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老百姓愉悦了身心,和睦了邻里,净化了村风。

  

    绿园区核心镇踊跃村的张付才自己组织起了一个十几人的乐队,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十里八村的乡亲,只要闲下来都会在茶余饭后,聚集到张家,听他们演奏,伴着他们歌唱。

  

    玩得开心,玩得健康,玩有所得。这是所有在欢乐庄稼院里活动过村民们的一致感受。这里集农家大书屋,文化活动室,农民之家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以常年开展活动,村民自己就可以组织小型综合演出,自编自导自演,说身边事演身边人,农民参加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样就让文化之根逐渐扎根在乡村的泥土里。

  

    一个小小的欢乐庄稼院囊括了各种村民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或现代时尚、或传统原生。这确实和以往政府单纯的送文化下乡不同,它给了农民创作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天地,让文化实实在在的扎根农村,极大的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那么这样形式的活动,最初又是如何开展起来的呢?

  

    长春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四百多万。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农民闲时没事干,打牌赌博、斗殴滋事等情况时有发生,农村被人称为“文化沙漠”。如何改变这一状态,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呢?长春市确定了通过送和建把文化种在农村,长在农民心里,使其有自生能力这样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思路。

  

    2007年3月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委文化厅和长春市委宣传部长春市文化局共同主办的“打造欢乐庄稼院先进文化百村行”大型工艺文化活动拉开了序幕。并针对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着力打造欢乐庄稼院示范点,以点带面,辐射四方。

  

    长春市先后在二道区劝农镇同心村,英俊镇胡家村,绿园区核心镇,双阳区山河镇庄家村等地建立了13个欢乐庄稼院示范点。对于已经存在的农民自办的文化点,则因势利导,给名分给设施给鼓励,使其更加完善。

  

    要改变以往文化下乡一阵风的状态,就必须要把文化“种”在农村,扎根农民心里。问题的关键是怎么种?种的方式种的品种是不是符合农村农民的需要,与农民所思所想所盼能不能严丝合缝地对接上。

  

    以欢乐庄稼这一活动为载体,一年多来,长春面向全市农村组织协调文艺巡回演出358场,送图书近百万册,送电影12800场,建立农家书屋550个,建立图书馆农村分馆30余座,初步探索出了党委政府牵头鼓励农村自办,部门紧密配合,社会力量参与,新闻媒体助推的多元共建农村文化的新模式。扎扎实实地把先进文化种在广茂的黑土地上。

  

    根据一段时期的实施经验,长春市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合力共建农村文化阵地打造“欢乐庄稼院”的实施意见》,作为指导全市深入开展这项工作的总纲。明确了欢乐庄稼院的平台功能,将愿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各部门各单位都包括进来,加强协调、密切协作,有效地整合了资源。

  

    一个载体,一个平台,多种农村文化建设资源共享。长春市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党员远程教育,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十几项全国性活动都纳入打造欢乐庄稼院先进文化百村行这一活动中。做到了共同建设,工作开发,成果共享,避免了各自为战,资源浪费。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既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也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既不能现行思维,认为有钱就有文化,也不能空唱高调,长春市采取文企联办,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赢方式,找好平衡点,形成共同体。

  

    大力培育农村文化产业,给予参与发展的企业一个初始推动力和良好环境,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文化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这样黑土地上种文化,就有了两台播种机。一个是在农村建立的大概念的不走的欢乐庄稼院示范点,一个是面向农民文化需求的文化企业,双机齐动,相互促进,共同耕耘,把文化种在广大的农村。

  

    农村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间性,较明显的非盈利性,和传承的习惯性。这些特点就决定了我们种文化的内容和采取的方式,一定要实事求是。在中宣部的直接指导下,全国许多地方也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建设活动。

  

    在江西吉水县水南镇,当地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的开展的文化进农家活动,让农民们的夜生活也丰富了起来。现在的水南镇休闲广场,每天晚上都像夜市一样热闹。

  

    过去每到冬闲,老百姓白天闲得无聊,晚上更是没事可做。如今,这里的老百姓不仅成立了秧歌队、舞蹈队、艺术团,政府还投资百万元修建了休闲广场,解决了老百姓的活动场地问题。

  

    黑龙江省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文化大院”的活动,同样将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融入其中,极大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文明了乡风,陶冶了村民的情操。

  

    经过一年多的开展,全国都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建设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2008年7月5日, “打造欢乐庄稼院,夯实农村文化阵地”经验交流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中宣部副部长欧阳坚及12个省市宣传部门相关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

  

    会上,吉林、江西、安徽、江苏、湖南、辽宁、河北、北京等省市代表分别介绍了各地农村文化建设的情况。如安徽在全省开展了“党旗映江淮、百花颂和谐”的千场文艺演出活动;湖南开展的“超级戏乐汇”活动,为群众开辟了“零门槛”的公共大戏台;河南着眼于培育“乡土艺术家”,扶持民间表演团体,仅宝丰县就拥有民间表演团体1200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在在我国农村地区,超过6成以上的村庄,都开始组建这种类似于文化大院的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老百姓在这儿找到了他们自己的精神家园,日子过得是有滋有味。同时,我们各级党委政府也必须投下身来,以为人民负责的态度和深切的历史责任感,为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扎下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根而思考和行动。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