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4日 18:05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张玮:观众朋友大家好!
顾国宁:大家好!
张玮:这里是 “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 史丹利 麦收2008特别节目录制现场,欢迎各位的到来!
顾国宁:我们的节目是由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独家冠名播出的。
张玮:夏收已经结束,夏粮总产超过2400亿斤,连续五年增收。其中既有丰收的喜悦,也有农民和农业部门的辛勤汗水。
小顾:今明两天,我们将在这里,和大家一同分享麦收时节发生的故事、一同分享中国丰收的喜悦!
张玮:在走进今天的节目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
小片内容简介:
河南南阳是粮食主产区,素有“中州粮仓”之称。2008年5月11日,温家宝专程来到内乡县赵店乡小谢岗村,察看小麦生长情况……他对正在地里除草的农民说:“一路上看到小麦就要丰收,我十分高兴。希望今年风调雨顺,能有一个好收成,能够颗粒归仓。
温家宝:从免税到直补,今年又增加直补,这几年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今后每年还会有新的政策。要让农民继续增收。
温家宝还来到了内乡县灌涨粮库,他走进仓库,爬上梯子,来到库顶察看粮食储存的情况。这是一个县级粮食储备库,储存有100亿公斤粮食。温家宝对粮库负责人就说:你一定要向我报告真实情况:库存账实是否相符?有无亏空亏库现象?我和你们一样,都要对人民负责。
张玮:总理南阳之行的背后,其实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粮食安全问题的关心和重视。让人高兴的是,2008年不光河南丰收了,全国都是一个丰收年哪!下面咱们就请上来自山东平度市的一位种粮大户王华强。
张玮:前段日子我们的记者去了一趟王华强所在的平度市,平度市的夏粮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记者带回的小片。
小片内容简介:
记者现场报道:“这里是位于山东省平度市的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点,总面积达到1万亩,前面我们所讲的高产创建示范户王华强的麦田也在其中。”现在,这里的小麦都已经收割完毕,据农业部门专家的现场验收,这些高产创建示范田的平均亩产都在600公斤以上,而像这样集中连片的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点在全国有150个。
这些天高兴的不只是王华强,全国各地的农民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据农业部预计,今年夏粮总产超过2400亿斤,增产60亿斤以上,实现了自建国以来的首次连续五年增产!
小顾:我身边的是王华强的父亲王大爷,王大爷听说,今年您自己得收成没有您儿子好,这是为什么呢?
王大爷:我儿子从施肥、科学管理与自家的区别,我们那是高产创建的示范区。
小顾:王大爷刚刚说了一个名词,高产创建。到底什么是高产创建,我们今天还请来了另一位嘉宾,现场交给张玮。
张玮:给大家介绍一下,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胡元坤,我想问问高司长,什么叫粮食高产创建?
胡司长:我们国家人多地少,要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只能走主攻单产,持续提高单产的路子。高产创建就是以万亩连片为单元,农户和科技人员相结合,良种和良法相配套,集成推广技术,实现高产田块再高产,中低产田块多增产,这是农业部在全国推广的一种平衡增产的新的组织生产方式。
张玮:关于高产创建,司长刚才算是给我们启了蒙,下面让我们看一段背景小片。
小片内容简介:
200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0030亿斤,实现自1985年以来连续4年增产。为了继续保持粮食生产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部决定将2008年作为“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广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有利于充分发挥技术推广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我国粮食生产潜力、有利于形成科技兴粮的合力,也有利于推动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落实。粮食高产创建实行部、省、县三级联创、以县(农场)为主的原则,突出优势,科学选点;严格管理,规范运作;集约资源,合力推进。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建设500个万亩优质高产创建示范点,并力争示范区粮食单产实现“6789”的目标要求。
张玮:刚才在看短片的时候我注意到了这么一个数字,也就是我手里牌子上的这个数字 “6789”,这几个数字究竟代表了什么呢?
胡司长:示范优良品种、集成高产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控、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进机械化生产、建设标准粮田等。力争500个示范区粮食单产实现“6789”的目标要求,也就是说小麦集中连片亩产600公斤以上,单季稻700公斤以上,玉米800公斤以上,双季稻900公斤以上。
张玮: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来自哪些方面的支持?
胡司长:首先就是科技的支持!…
张玮:这组数字真是实实在在,农民种地就是要个实在,那么科学技术到底在高产创建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短片。
小片内容介绍:
2007年秋天,河南滑县上官镇成了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过去,这里的小麦亩产也就是400公斤左右,可县里来的包片技术员说,只要参加高产创建,保证小麦亩产能上600公斤!很快大伙儿就发现,技术员推广的许多技术都跟过去的方法不一样。
村民王红占:就拿秸秆还田来说,过去是不管你有多少,就是1亩还一亩,现在技术员不让这么做了 1亩还2亩。
经过技术员的指点,老王才明白,太多的秸秆还田以后,小麦种子浮在秸秆上长不实,将来容易导致减产。几天后,县农业局又统一向村民们提供了高产的优良麦种,就在大家对技术员越来越信任的时候,王红占却在自家的地里发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村民王红占:麦盖不着地皮,麦叶发黄,麦根细,还不如去年,有些泄气,确实看出来麦苗长势差劲。就这还能高产了?
村民们急得马上就去拉肥料,但是却被通知到科技推广大厅集中。原来,技术人员已经对上官镇的小麦地取了300多个土壤样本,做了分析,像王红占这样的村民只要通过大厅的电脑输入名字,就能拿到自家土地的测土配方的结果,然后把肥料埋到地里就行了。等到抽穗以后,王红占惊喜地发现,今年的小麦的确跟往常有些不一样。
上官镇农民王红占:看着整个地里边麦穗的头数比每年多,再一个麦穗大,这个麦子比每年饱上很多。
等到小麦快成熟的时候,老王才敢确信,地里的麦穗是比过去明显密得多!这个发现让他既紧张又激动,在地里来来回回估算着产量。
上官镇农民王红占:600公斤。
也就是说,参加高产创建之后,老王一亩地比过去整整多打了200公斤小麦!
张玮:把一亩地亩产提高了200公斤,了不起啊!一起认识一下我们的功臣!
张玮起身迎候:这是您带来的礼物吗?
技术员:这是老王他们用今年的新麦子蒸的花馍,托我带来给大家尝一尝。
张玮吃花馍: 这新麦子蒸的新馒头味道就是不一样啊!小顾你看咱们是不是请大伙儿都尝尝?
顾国宁给观众和领导分花馍:来,大家都尝尝,这可是丰收的滋味啊!
顾国宁采访观众:味道怎么样?好不好吃?
顾国宁收尾:张玮 ,可得替大伙好好感谢我们的功臣啊!
张玮接过话头:是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一年要提高400斤,而且是成方连片,当时压力大不大?
技术员:压力非常大…..
张玮:都想过什么招啊?
技术员:先是在示范区里里开辟了1百亩亩产预估达到700公斤的攻关田, 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还让村里的文艺小分队编了一些能让老百姓记住的田间管理重要环节的快板书。
张玮:您好,你们是怎么使专业的技术问题让农民朋友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技术员:利用视频、图像资料,生动形象的…
张玮:不仅是利用视频,在滑县,技术员们还用快板表演形式在田间地头推广科学种田,今天我们也请到了滑县文艺小分队来给大家表演一段快板。
张玮:咱们滑县这三位农民用快板说技术的水平到底怎么样,我们请观众给打打分!大伙说怎么样啊?我们把现场交给小顾。
顾国宁:您觉得他们打快板说技术的水平能打多少分?
观众打分:…90
观众:95
小顾:为什么打这么高的分。
小顾:我们今天还请来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谢建华,谢主任,请您给农民科技宣传队的快板宣传科技打打分。
顾国宁:看来夏粮丰收,科技很关键,那么科技的作用有多大? 李主任,请您给我们讲讲农技推广在高产创建中的具体作用?
谢建华:我们部、省、市、县各级有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万亩高产创建点有技术专家、千亩点有技术骨干、百亩田有技术标兵。
顾国宁:我明白了,咱们这个粮食高产创建,最后是把“专家的力量”变成了“农民的产量”。
张玮:要想多打粮,得有这么几个关键词,良田、良种、良法,对了,还得有良肥。说到肥料,有一位来自山东的朋友有话要说,他就是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文班先生!
张玮:您怎么看待良肥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发挥的作用?
张玮:要想多打粮食、实现高产创建,除了科技的支撑之外,各种惠农政策更重要,一起来看一个短片。
小片内容简介:
刘云周是河南省商水县的种粮大户,老刘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开着自己刚买的小轿车到麦地里去看自家的麦子。眼瞅着就要开镰收割了,地里的麦子长势特别喜人,刘云周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记者:你现在种着多少亩地?
农民 刘云周:我现在大概种着130亩地。
记者:亩产小麦能到多少?
农民 刘云周:最多能产1200斤。
除了种着130亩小麦,刘云周还要种玉米和花生。他说,眼下政策好,不仅粮食能卖好价钱,种粮还能从政府那里拿补贴。
记者:粮食综合补贴,每亩你能拿到多少钱?
农民 刘云周:70多块吧。
记者:那这130亩你能拿到万把块钱?
农民 刘云周:对!
当地农业局负责人告诉我们,老刘所说的粮食综合补贴,其实是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的统称。
县农业局局长 张杰:种粮直补,一亩地补贴39元钱。农资综合直补,农资就包括化肥、农药这些东西的补贴,每亩地要补贴40元钱。加在一起就是79元钱。
记者暗暗帮老刘算了一笔账,按照时下的粮食行情,一年下来,种粮再加上补贴,少说也能收入十来万块钱,开着汽车种地自然毫不稀奇。
张玮:老刘丰收了,开着汽车去种地让我们很羡慕,像老刘这样喜获丰收的农业民还有很多,用老刘的话说这些都离不开政府惠农得好政策。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两位资深媒体人许宝健,夏军,有请二位
张玮:想问问二位我们国家为了实现高产创建的总体目标, 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呢?
方言:资金、项目等
小顾:您能不能用两个关键词来总结看了这个节目之后的感受?
观察员:主要是从科技和惠农政策方面除关键词,解释关键词
张玮:这个夏粮丰收年,让中国的大粮仓更殷实了,
小顾:真应了那句老话,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啊!好,感谢两位同行的精彩点评!
张玮:2400亿斤,已经不再是一组生硬的数字,它支撑了中国的粮食的安全生产,保障着中国农业快车的平稳前行,
小顾:连续五年的增产不仅仅含着亿万农民的辛勤汗水,同时也包含着成千上万农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张玮:沉甸甸的小麦粒粒皆辛苦,如何让这些夏粮颗粒归仓,让丰收后的农民感受丰收的喜悦。
小顾:请明天继续关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 史丹利 麦收2008特别节目
张玮:再次感谢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独家冠名。再见!
小顾:再见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