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珠”为何黯淡(2008.11.5)

2010年02月24日 18:06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广西北海作为我国南珠的发源地和主产地,也是我国第一颗海水珍珠的诞生地,每年南珠的产量占到全国的30%以上,在行业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记者首先来到北海最大的海水珍珠批发市场---中国珍珠城,只见120多个摊位的大厅显得冷冷清清,几乎没什么交易。
    萧条的不止一家,在当地成立最早的“南珠”龙头企业---南珠宫内,虽然偶尔会有消费者光临,但购买珍珠的顾客是寥寥无几。调查中,记者对南珠产业出现的一些情况更是感到意外。同时,在北海银滩旅游区我们看到,一种以腰掖兜藏、全身武装,被称为“背包”的珍珠兜售小贩比比皆是,令人对南珠望而却步。
    北海市珍珠行业协会曾会长告诉记者,鱼目混珠、以淡水珠充海水珠销售,是南珠市场面临的一大难题。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其它几家珍珠销售市场,发现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一些曾经上过当的消费者至今记忆犹新。
    由于受国际经济下滑和全球性通货膨胀影响,今年包括珍珠在内的奢侈品消费普遍受阻,南珠消费也不例外。其次,“南珠”作为海水珍珠成本高、数量少、色泽艳丽,售价至少比淡水珍珠高出一倍。因此,南珠销售陷入困境。同时,信任度低、市场价格混乱、行业管理不规范等,更使南珠市场“雪上加霜”。
    面对消费者的疑惑、市场竞争的激烈,南珠养殖户的状况又如何呢?记者接着走访了北海市最大的南珠养殖基地---铁山岗区营盘镇的彬塘村。调查中发现,正常情况南珠采珠时间应为11月份底或12月初,但今年渔民为什么提前了一个多月呢?据了解,珍珠珠层的硬度需要一个海水降温过程,未进入冬季就收采的珍珠,往往硬度不够,品质不稳,会在加工中受损。珍珠养殖时间越长,珠层越厚,价值越高。而如今,南珠养殖时间缩短,品质令人担忧。
    据介绍,由于国际上海水珍珠连年减产,2004年外地客商争先恐后到营盘镇收珠,原珠价格每公斤由上一年的4000元上升至六七千元,因而受收购商价格诱惑,养殖户连年提早采珠。调查中记者还得知,造成今年养殖户亏本的另一原因,就是年初南方的冰冻灾害,使得当地80%以上的珠贝都在寒潮中冻死了。由于人工等成本增加,珍珠插核期间,每个人工的工资一天要40元,一天可插核500个,加上其它费用支出等,500个珠贝内南珠收获数量不足1/5,这样,每公斤南珠成本大约在5000多元养殖户才能保本。
    目前,我国南珠养殖主要集中在广西北海、广东湛江,以及海南的少部分地区。据业界人士估计,今年南珠减产已成定局,全国南珠产量将由往年的30吨左右,下降到今年的5 吨左右,南珠产业处在一个转型的关键期。
    有数字统计,在澳大利亚近4万公里的海岸线每年只养100万个贝,而我国北海市一个营盘镇海域,曾经插核贝就养到了7000万个。饵料不足、排泄物增多,使得珠贝成活率低、珍珠上层慢,珍珠品质差。其实,一个产业的问题绝对不是单一的,也许从珠农谢子辉的身上我们能有所发现。
    谢子辉是北海市营盘镇青山头村的南珠养殖大户,我们到达时,正好赶上他的儿媳妇在出售今年的新珠。随即,老谢与记者聊了起来。谢子辉算是村里较早接触南珠的渔民之一,从20岁起就到大队进行南珠捕捞,随即捕捞队解散后,1992年开始自家养殖直到现在。说到南珠品质的变化,颗粒变小是养殖户的明显感受,为此,老谢十分担忧。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殖珍珠的国家,南珠养殖已有2000多年历史,自1965年人工繁育南珠获得成功之后,南珠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期,从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第二阶段发展期,为80年代初期;第三个阶段高潮期,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第四阶段衰退期,从90年代末期到现在。1995年,南珠产业迎来辉煌期,统珠收购价达到每公斤22000-24000元,比先前翻了一番。随即,在广西北海、广东湛江等北部湾海域,涌现出一大批南珠养殖户,
    然而,一拥而上的发展带给南珠的是毁灭性打击。1998年11月,在英国举办的世界珍珠节上,由于南珠品质退化,组委会拒绝南珠参展。此后几年,南珠也只能以“旅游工艺品”身份参加国际性展览,中国南珠产业从此风光不再,陷入前所未有的黯淡之中。珍珠的价值就在于高品质和稀缺性,产量越大价值越低。纵观南珠40多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养殖贝种始终是单一的合浦珠母贝,又叫马氏珠母贝,是海水珍珠生产的主要贝种,常年近亲繁育,贝种退化现象严重。
    据专家介绍,同是海水珍珠养殖大国日本,他们的养贝密度为每平方米浮筏养90个植核贝,而我国则要养到几百个,为追求高产,目前南珠普遍超负荷养殖。由此,谢子辉的遭遇,把一些养殖户提早采珠、减产价高的美梦彻底打破了。除了市场、养殖环节的问题之外,南珠加工工艺简单,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模式,同样制约了南珠潜在的价值提升。与日本加工技术相比,即使用同样的原珠原料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日本也要比我们高出几倍左右。“量大价低”,成为南珠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资料显示,虽然近10年来,我国珍珠的出口量增长了20倍,南珠数量已占世界海水珍珠总量的30%,但平均价格却下跌了90%以上,南珠产地曾经繁忙交易场景也一去不返。
    专家认为,虽然我国南珠产业滑入市场低谷,但业内人士要有足够认识,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目前只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规范行业管理,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有助于恢复和提升南珠国际竞争力。
    在我国三大南珠主产省区,海南珠农由于受利益的驱动,南珠养殖日渐消失目前已所剩无几。鉴于这种情况,广西北海和广东湛江地区的南珠发展尤其令人关注。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产业逆境中却有一个人独辟蹊径。
    石子聪从小生长在北海市营盘镇的彬畔村,至今养殖南珠已有26年。十多年前,他就开始加大科技投入,研制彩色海水珍珠,目前一颗彩珠的售价就能达到几百元。其实,石子聪之所以能保持持续地发展状态,主要依靠他经年不断地科技投入,促进品质改良,和产品升级换代,为南珠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了加强养殖、加工和销售市场的有效联动,整合资源、引导规范行业养殖和经营行为,发挥南珠特产优势,2007年4月,北海市专门成立了北海珍珠行业协会。
    广东省为振兴南珠产业,在省海洋与渔业局设立了“广东珍珠专项资金”,由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校联手,产学研相结合,鼓励科技创新,2008年财政资金投入540万元,从2009年开始,连续五年财政每年支持1000万元。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南珠珠贝的种质退化问题,优化品种资源,在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十一五”规划中,“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已被列入现代农业领域研究内容。此外,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也把“马氏珠母贝”高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培育列入研究课题,以促进南珠珠贝的培育改良。另外,我国也在加紧研究大珠贝生产南珠的课题研究,以促进我国南珠生产贝种的多元化。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南珠产业缺乏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品牌企业集团。通过组建大型科、工、贸一体化集团,把各自为战的南珠链条环节串联起来,借助目前的产业低谷,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规范行业管理,为提升我国南珠竞争力,使它在世界上重放光彩。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