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危中求机(2008.12.7)

2010年02月24日 18:07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广东省是我国罗非鱼生产的“龙头老大”,年产量占到全国的60%左右,可谓是行业内的“晴雨表”。记者在一家企业内看到,原本车水马龙的交易场景一去不返,空旷的大院里显得有些冷清。
    湛江市作为广东最大的罗非鱼加工集中地,加工数量占到省内的40%,出口贸易量超过全省一半。其中,全市90%以上为外单加工,因此,湛江市也被称为罗非鱼“出口枢纽”。如今,面对出口订单锐减,加工企业又作何打算呢?
    既然出口前景不容乐观,为什么企业还要自留库存呢?据业内人士介绍,造成目前订单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收购价格混乱,农户养殖已经跌破成本。不仅在湛江地区,其它罗非鱼养殖基地,如广东南海、广东高要,以及海南文昌等地,养鱼赔本的农户大有人在。那么,价格上的优势是否能获得更多的外来订单呢?
    没曾想适得其反,低价位罗非鱼不仅没有争取来新的国外订单,同时还加速了原有出口订单的流失。按照惯例,每年11月至次年春节前,都是生产加工最繁忙的季节,现在由于正规企业成本高、投入大,出口价格优势明显减弱。
    据专家介绍,今年上半年在商品鱼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出口企业高买高卖,照样能获得国外的定单及利润。但在商品鱼集中上市相对货源充足时,部分出口企业计划以压低收购价格后再低卖来占领国外市场。那么,效果如何呢?另外,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一些国家货币急剧贬值,国外订购商货到不取、到岸压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记者在走访中还了解到,地方政府收取的一些税费项目,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尤其是今年湛江市的房屋税比例提高较大。
同时我们还得知,上半年湛江市税务部门对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设置了增值税应交预警值,即“最低税赋控制线”,更是令企业内外交困。
今年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以罗非鱼加工企业“低价竞争”为导火索,引发一系列行业震动,形成了“原有订单流失、国外订单减少、国际市场份额转手,继而加工企业薄利、养殖户赔钱”的恶性循环产业链条,极大地挫伤了农户养殖的积极性。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罗非鱼产业面临行业“洗牌”的生死关头。
    今年我国受南方冰冻灾害影响,年初除海南省外,广东、广西、福建等省罗非鱼被冻死数量很大,全国罗非鱼减产25%左右,预计全年的产量由去年的110万吨减少至85万吨。这不仅抬高了世界罗非鱼的贸易价格,同时还改变了国际罗非鱼产品市场格局。那么,在这种困境下,中国罗非鱼是如何游向世界舞台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罗非鱼。
    罗非鱼原产于非洲和中东地区,具有适应性强、病害少、产量高的特点,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世界推荐养殖的优质鱼类,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养殖。我国首次引进罗非鱼是1957年,此后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国外出口需求的不断增长,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进行规模化发展。
    随着世界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美国市场进口罗非鱼的数量成倍上升,2007年进口总量达17.37万吨,与10年前相比,年均增长率为61.11%。而中国作为世界罗非鱼养殖和出口第一大国,全国将近60%的出口罗非鱼落户美国市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达70%。
    罗非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肉质白洁,富有弹性。每千克鱼肉中蛋白质含量达到18克-20克,高于猪肉的9.5克和鸡蛋的14.8克;同时其白色肉质,受到欧美国家从富裕阶层到普通大众的一致喜爱,因此有“21世纪水产品”之称。
    国外市场的贸易需求促进了我国罗非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产量从1997年48万吨迅增到2007年110万吨,此期间年均增长率均超过10%。由此,一些地方开始大力发展“一条鱼”工程,罗非鱼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养殖品种。
    面对罗非鱼养殖蜂拥而上,行业问题日渐显现。由于罗非鱼养殖、加工大部分是单枪匹马、孤军奋战,缺乏行业组织规范与协调,带来信息不畅,导致罗非鱼价格起伏很大,恶性竞争在所难免。
    2008年,罗非鱼养殖户经历着“冰火两种价”的考验。10月前的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点,每斤罗非鱼的利润有1块多钱,10月后则血本无归。那么,与出口市场相比,国内市场情况又如何呢?记者来到了广东最大的水产批发市场之一----南海环球水产批发市场。
   “买涨不买跌”是商家的一致心态。从环球市场来看,进场销售的罗非鱼数量明显减少。同时,由于活鱼不能存放时间过久,这里的罗非鱼大部分销售到广东省内以及邻近省份。
    根据调查记者发现,目前南方地区罗非鱼销售以活鱼为主,北方地区以加工冷冻品为主,冷冻后的条鱼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以及西北地区的兰州、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很受喜爱。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销售有待进一步开拓。总体来看,由于价格适中,国内罗非鱼消费呈逐年增涨态势,市场潜力巨大。
    2007年,罗非鱼出口量位居全国水产出口总量的第三位,出口总额为4.9亿美元,占全国水产品出口额的8.2%。为了避免我国罗非鱼不再重蹈2004年,美国对中国对虾的反倾销制裁覆辙,加工企业应该积极开拓美国以外的国际市场,例如沙特阿拉伯、加拿大、法国、英国、荷兰和科威特等。同时,面临罗非鱼出口“量越大价越低”的产业现状,加强行业组织、引导、监管力度迫在眉睫。
    业界人士建议,我国出口水产包括罗非鱼、鳗鱼、叉尾鮰鱼、对虾等加工品,均需要冷链设施加以延伸,如能将几条鱼联合起来建立统一的销售渠道,适宜高中低档消费人群,有利于推进国内市场发展。此外,为了使罗非鱼产业能够在变革中得以顺利转型,2008年11月中旬,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召集广东、海南、广西等罗非鱼加工企业召开会议,积极商讨对策。
    我们的记者在海南省也欣喜地看到,一个有着20多年养殖经验的罗非鱼大户,即将开设自己的加工厂,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加大品牌建设,抵御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处在危机之中的罗非鱼产业,有危险,也有机会和机遇。经历这次危机之后,更多的人意识到大力培育国际新市场和国际优势品牌,养殖有机罗非鱼,将是中国罗非鱼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