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提起唐山的宋志永,相信大家已不再陌生。2008年,他的名字反复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这个普通的唐山农民,先是在湖南郴州雪灾降临时,大年三十带着12个同村的农民兄弟,自费赶赴灾区参加抢险救灾;四川特大地震发生时,他又带着原班人马组成的爱心小分队,奔赴四川加入到志愿者的救援队伍中。他做的这些事,感动了中国,感动了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2008年底,他也被请到了我们农业节目大型晚会《三农记忆》的现场。不过,这一次,他不是带着他的12位农民兄弟,而是一群孩子。
这群孩子是宋志永从四川绵阳接到唐山上学的灾区儿童,像这样的孩子,他一共接走了246个。
看着孩子们这一张张欢腾的笑脸,很难想象,半年前,他们曾经在家乡地震灾区刚刚经历了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惊天浩劫,那是一场足以让孩子们失去童年欢笑的猝不及防的噩梦。就是那时候,一个温暖的黄色身影出现在他们的世界。
2008年5月18日,这是宋志永在灾区参加救援工作的第15天,在参与救人和防疫工作之外,一个巨大的担忧爬上他的心头。
宋志永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即便政府已经举全国之力来安置灾区人们的生活,但因为人员众多,工程浩大,一时间难以完全恢复灾区的生活生产。
这些孩子们,该怎么办?看到一些省市安排接洽灾区孩子去外地暂时就读,此时,宋志永冒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宋志永遏制不住心底的热情和冲动,他当即与老家唐山玉田县的一所中学取得联系。
学校方面的支持让宋志永热情高涨,他立即发动自己的爱心小分队开始第一步的行动。
这么庞大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宋志永的预料,他一下子懵了,此时,小分队的成员也提出了不同意见。巨大的压力让宋志永一时间乱了方寸。在最初的热情之后,他开始考虑现实的问题。就在宋志永犹豫不决时,几位孩子家长的出现让他下定了决心带孩子走。
强大的信任让宋志永作出了最后的决定,其实,直到此刻,他也没有完全冷静地考虑过,带走几百个孩子意味着什么,未来的日子需要多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来支撑,需要担负多大的风险。面对孩子的企盼和家长的信任,他决定先走出第一步再说,以后的困难以后再想办法。6月12号,是宋志永接绵阳安县孩子出发的日子,这一天,场面的火爆和混乱再次超出了宋志永的预料。
转移孩子,特别是转移大批的孩子去异地,责任重于泰山。灾区很多人不可能不心存担忧。为让家长和教育部门放心,宋志永以个人的名义与每位家长签了担保书和协议。并决定带上十几位家长同行。
根据学校师资力量等综合因素,只能挑选 8-12岁,二年级到五年级的孩子。最终确定下来有246名孩子可以带走。
从绵阳到唐山,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宋志永租用了6辆大巴,别说以后,就是路途上的费用都不是个小数目。宋志永家里并不富裕,这笔花销究竟来源于哪啊?凤凰卫视的许戈辉采访时得知情况,给了5万元资助孩子另一部分资金则来自于妻子的支持。而事实上,2008年以来,宋志永所做的爱心救援行动已经耗尽了家里大部分积蓄。妻子对此不无微词。靠着这笔钱,宋志永解决了一路上的开支。可原本一天就可以走完的路程,宋志永带着孩子们竟走了3天。
6月16日,来自绵阳安县晓坝、桑枣、茶坪等几个乡镇的孩子们,终于来到了唐山玉田县的银河中学。他们受到了亲人般的隆重接待。
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生活,一切都是新的,每张面孔都是微笑和关切,到校的前几天,孩子们一直都处于激动和兴奋之中。几天后,新的问题就来了。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来自四川绵阳的所有孩子都被一个异样的声音惊醒。而更让宋志永和老师们提心吊胆的是,不久之后,发生了几个男孩子逃跑的事件。梁俊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想逃跑的孩子里,他是其中之一。
想家的情绪迅速在孩子们中间蔓延开来,最终使得正常的教学根本无法开展。这一切,都出乎学校和宋志永的意料。县里得知这一情况后,先后派了5位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来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与此同时,老师们也几乎日夜与孩子们生活在一起。
在这个玉田县政府拨款专为246名四川灾区儿童而建的爱心园里,方方面面汇聚的爱心最终赶走了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不仅如此,经历过的一切使得孩子们迅速成长变化。半年的独立生活,磨炼了孩子们的意志,他们变得更加勤奋好学、充满阳光。
而更可喜的变化则是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播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他们比以前更为懂事,懂得了关心别人。孩子们对千辛万苦将他们带出四川的宋志永叔叔更是感情深厚。
这群孩子将在银河中学生活一年半的时间,等家乡的学校和房子建设好了之后再离开。这段时间经历的痛与爱,都将是他们一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和成长的养份。他们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因为,有了这些爱,他们能成才,更能成人。灾区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救灾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关注灾区,关注灾区的孩子,不止是在2008年。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