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在全球经济变冷、市场环境变化加剧的环境下,08年的毛皮市场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对于我国毛皮养殖户来说,2007年是让他们很心痛的一年,因为这一年狐狸皮的价格跌到了近十年的最低点,有很多养殖户赔得是血本无归。然而2008年金融风暴的侵袭让备受创伤的毛皮养殖户更是雪上加霜。那么,养殖户还能不能赚钱?今年的市场现状又是怎样的呢?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给您展示毛皮产业自身的规律,寻求在产业低谷中盈利的手段。
前不久,我们来到了号称行业风向标的“2009年北京国际裘皮革皮制品交易会”,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场面冷清,客流稀少,与往年红火的场面相比显得尤为沉寂。
据了解,这次参展商主要来自我国的河北、山东、浙江和广东等地的服装及辅料厂商近一百多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毛皮制品加工国,我国毛皮业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一向较高,这也使得它不可避免地经受着眼下正在扩散和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压力和挑战。在这次展销会上我们了解到,商户们面对的是市场冷清,订单与往年相比相对较少,而外商参观人数也大幅下降,在展会上偶尔能遇上为数不多的外商。
然而让我们没想到的是,在全球毛皮业一片喊冷声中,这位来自德国的毛皮商却有着不同的声音,那对于我国的商户来讲是怎么看待的呢?
据了解,在这次展销会上虽有订单,但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致使交易量大大减少。我们在展销会上感受到的是毛皮市场的冷清和萧条,那么,我国毛皮产业现状又是如何呢?在我国狐狸产业发展过程中,2007年注定会成为一个悲情的记忆,这一年狐狸皮的价格跌到了近十年的最低点,一张皮子的价格甚至抵不上饲料的成本,赔钱的养殖户更是不在少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狐狸皮消费开始流行,刺激了狐狸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地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内蒙古、北京、东北三省等地。养殖种类主要有银狐、蓝狐、雪狐、彩狐等。而狐狸皮又被称为毛皮中的软黄金,也是狐狸产业中唯一的利润基点。发展初期,狐狸皮需求极大,供应量小,价格攀升,供求严重脱节,尤其是质量好的蓝狐皮,当时价格曾经达到800元/张。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不断投资,狐狸养殖业一时红火起来。而之后的市场行情起起落落,沉浮不定。下面就让我们在红火与冰冷的皮毛市场的演变中,感受一下狐狸养殖业的变迁。
我国农村最早出现狐狸养殖是从1981年开始的。1995年,一张进口蓝狐皮最高价曾经卖到3000多元,可称之为皮毛行业的软黄金时代。1997年价格一落千丈,一张进口蓝狐皮最高价卖450元,但无人问津,皮毛业陷入低谷。2000年毛皮价格触底反弹,国产的地产狐皮每张600-700元左右,改良的狐狸皮800元左右。2007年价格降到最低点,一张改良的狐狸皮100多元都无人问津,全国养殖户损失惨重。
人们不禁要问,狐狸产业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红火和萧条交替往复的现象呢?
据了解,目前我国狐狸养殖户达到150多万户,每年生产狐狸皮在500万张左右,而我国每年用做加工的约六十万张,用做出口的在3~4万张,市场明显已经供过于求。就全国来看,养殖户能够赚钱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正像专家说的那样,我们很多养殖户急功近利的心态太严重,看到行情好就一拥而上,盲目扩大规模,殊不知在行情好的时候跟进往往暗藏风险。然而,今年入冬以来,我国很多地方的獭兔皮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地下降,本应该是红火的销售季节却出现了经销商和獭兔养殖户普遍喊冷的现象,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呢?为此,我们的记者展开了调查。
日前我们走访了浙江最大的皮毛市场——崇福皮毛大世界,只见鞣制好的獭兔熟皮及兔皮褥子堆积如山,在崇福皮草大世界记者看到,獭兔皮市场显得尤为沉寂,这里的商铺一家挨着一家,但交易冷清。
记者在崇福毛皮市场走访中发现,在这里经营毛皮的商户有上千家,他们主要来自河北、山东、辽宁等地,而经营獭兔皮的商户占到了三分之二左右。面对今年毛皮市场的冷清,我们听到的是商户的一片抱怨声。
据一位来自河北的商户介绍说,今年无论是獭兔皮价高价低都无人来买,手里积压的30多万的獭兔皮成了烫手的山芋。萧条的獭兔皮市场,让经销商们度日如年,那么,对于我国的养殖户来说,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况呢?
獭兔是由家兔中出现的一种突变种培育而成,国外称“力克斯”,即“兔中之王”的意思,因其被毛具有短、平、绒、密、牢等特点,酷似水獭皮毛,因此,中国称之为“獭兔”。
虽然獭兔的培育是在美国、法国、德国,但世界上目前养殖最好的地方仍然是中国。如今面对獭兔皮市场的萧条,那么对于我国獭兔养殖户来说现状又是怎样的呢?为此我们来到了浙江省桐乡市的一家獭兔养殖户。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个看上去好端端的獭兔场要关掉呢?由于饲料上涨,养兔成本的增加,他今年饲养的四百多只獭兔不但没有利润还将面临赔钱。目前,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像这户獭兔养殖场关闭的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那么对于这种现象专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一边是市场低迷,一边是养殖户赔钱,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毛皮养殖户还能不能养?怎么养才能在风波云起的市场中有利润可求呢?
在近日举办的深圳毛皮展销会上,我们采访到了一位来自美国的毛皮业内人士,他认为,无论市场处于低潮还是高潮,只要注重质量还是有市场的,在中国就有一些高品质的毛皮生产商。
中国是一个毛皮动物养殖大国,但绝不是一个养殖强国,无论从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看,还是从具体的养殖企业生产管理情况看,与北欧、北美等毛皮动物养殖先进国家相比,我们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像这位来自黑龙江丹麦貂养殖场的客商所展示的达到国际标准的水貂皮在全国养殖户中并不多见。
现在毛皮市场上并不是毛皮选择市场,而是市场选择毛皮,毛皮行业要顺应市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这位来自黑龙江的养殖户之所以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能取胜,不仅仅是靠丹麦貂,更重要的是有一个标准化的养殖模式。
据了解,目前我国毛皮动物养殖业除规模大厂以外,多数以个体养殖户为主,与居民区及其它动物养殖区相对较近,饲养环境不理想,棚舍及笼舍规模不一致,设施简陋,卫生条件不好,多数以人工养殖为主,不能保证动物的自由采食和饮水,活动空间较小,难以保证动物福利标准,难以发挥最好的生产性能,生产出高品质的毛皮。
行情的低谷既是一场灾难,又是一场考验。正如大浪淘沙一样,优胜劣汰是必然规律。对于广大养殖户来说都将经受考验。正像有关专家所说的那样,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工夫,在养殖的方式方法上多做一些文章,努力降低饲养成本,把握市场信息,因地制宜渡过目前的低谷,相信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就会赢得市场,在低谷中也能有利可赚。
>>更多精彩致富招数<<
>>返回 聚焦三农 首页<<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