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每年的大年三十,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不知您注意到没有,在春晚的现场,总有一盆盆的水仙花把会场打扮得春意盎然。那么,这些水仙花来自哪里呢?它们又是怎样登上春晚殿堂的呢?
阳春三月,记者来到福建省漳州市九湖镇蔡坂村,只见沿途的田野里,全都种的是一种绿油油的类似大蒜的植物,一些村民正在田里忙碌着。
张春峰老人今年70岁了,他告诉记者,蔡坂村种植水仙花有500多年的历史,他家祖祖辈辈都是种水仙花的,但是,种水仙花让村民们富起来,还是近几年的事。
张春峰家种了十多亩水仙花,每亩收入7000多元,一年靠种水仙花,他就可以收入10多万元。
为什么种水仙花现在比较挣钱呢?老人告诉记者,这与水仙花的名气越来越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闽南乡村里的水仙花,是怎样一步步打造出名气的呢?在老人的指点下,记者找到了当地的水仙花协会。一进协会办公室,就看到墙上一排排的展会照片。
当地水仙花协会会长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花了大量精力来宣传漳州水仙花,而参与各种展会是主要方式之一。在参加北京的一次展会上,让他们捕捉到了意想不到的机遇。
张会长所说的人,就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工作人员,水仙花盛开期正值春节,很适合在春晚现场使用,而漳州水仙花的独特性也是其他水仙花所无法相比的。
得知春晚工作人员对漳州水仙花感兴趣的消息,当地觉得是一个重要机遇,为春晚选送最好的水仙花成为当时的首要任务。
漳州水仙花独具的清香和艺术造型,很快赢得了春晚剧组的青睐,而走上春晚的舞台,又给漳州水仙花名气的提升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在此基础上,当地先后申请了水仙花原产地标志,漳州水仙花还于2008年成功申请到中国驰名商标。水仙花产业立即在当地崛起,产值达到四个亿,漳州水仙花销售到全国各地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如果说漳州水仙花靠的是参加各种展会来提升了名气,靠走进春晚的机遇打响了品牌,那么,在福建漳州,另一种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农产品---平和琯溪蜜柚,则走的是另一种途径。
平和县是福建省漳州市的一个山区县,这里地处偏僻,经济一度比较落后。但是,平和县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山地资源,这里生产的官溪蜜柚,曾是皇家的贡品,味道十分鲜美。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政府鼓励农民开发荒山种植蜜柚,可是,麻烦却接踵而至。这时,平和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十分惊人的决定。
原来,当地政府对琯溪蜜柚的品质很有信心,他们认为,销售情况不好的原因是宣传不够,于是作出了投资百万做广告的决定。可是,对于政府的决定,果农们并不买账,到中央台做广告,能解决销售难题吗?经过反复做工作,果农们同意试一试,没想到,效果出乎意料。
就这样,平和县连续7年在中央电视台做琯溪蜜柚的品牌广告,一时间,琯溪蜜柚的名气传遍了大江南北,由于它的味道的确鲜美,人们慕名品尝之后,感到名不虚传。销路随之大增。
随着品牌的打响,琯溪蜜柚不仅在国内畅销,外国客商也慕名而来。在福建省漳州市,像打造琯溪蜜柚这样的品牌故事不在少数,当地政府把品牌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抓手,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各地争创名牌农产品。
目前,在福建漳州,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农产品有12件,获得福建著名商标的有44件,还有7个农产品获得原产地证明商标,一大批农产品获得名牌农产品称号。
品牌建设让一大批农产品获得了名气,找到了销路。但是,打出品牌只是第一步,如何呵护品牌的声誉,让好的品牌经久不衰,是漳州品牌农业建设中一个新的挑战。
就在漳州水仙花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之后,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却出现了。原来,水仙花一般是以花球大小来确定规格,从而制定价格的。漳州水仙花的名气打响后,很多外地客户通过网络订货,由花农给他们邮寄产品。可是,漳州市水仙花协会却接到投诉,有花农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这种行为虽然是极少数,却对品牌造成极大的危害,该怎么办呢?
统一包装之后,包装盒上印有漳州水仙花—中国驰名商标的防伪标记, 同时还有一个特殊的编号。根据这个编号,协会可以追溯到盒内的水仙花是哪一位花农发的货,一旦出现以次充好危害品牌形象的行为,协会可取缔其使用漳州水仙花品牌的资格。
创品牌不容易,而一件小事就可能砸掉品牌,影响千家万户的利益。在平和县,琯溪蜜柚的品牌创出来之后,柚子的价格一路走高,极少数果农盲目追求产量,大量施用化肥,当地农业部门针对这种现象,全力推广标准化种植,保证蜜柚的质量。
刚开始,群众对标准化种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可是到秋天收获时一比较,果实的质量差异让他们心服口服。
如今,平和县的蜜柚基地发展到了70万亩,有了市场的引导,当地再也不为推广标准化犯愁了。
不仅如此,促进琯溪蜜柚质量的提高,保护好琯溪蜜柚的品牌,成为了广大果农的自觉行动。在平和县,记者碰到一位叫李亚信的果农。几年前,他从柑橘种植中得到启示,琢磨出一种通过环剥提高水果品质的技术。
按说这自己好不容易琢磨出来的独家秘籍,应该对周围人保密吧,李亚信却马上传授给周围的果农。随着一批批知名农产品品牌的成功打造,福建省漳州市的品牌农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而从中受益最大的,就是那些普通农民。
他叫赖金龙,从1998年开始开发荒山种植琯溪蜜柚,往年每到收获季节,赖金龙最愁的就是销售。不仅是担心柚子好不好销售,价格也是果农们最揪心的话题。
随着琯溪蜜柚名气的提升,大家的蜜柚不仅不愁卖了,而且价格一年比一年高。曾经对种柚子打过退堂鼓的赖金龙,如今感到,他开发的这座荒山,俨然一座金山。
农安县仙都镇是漳州市下属的一个深山小镇,这里有着种植茶叶得天独厚的条件,千百年来,种茶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可是,前些年由于茶叶的种植加工工艺比较粗放,农安的茶叶没有品牌,卖不出价钱,大家辛辛苦苦种一年茶叶,收入却很微薄。近年来,当地大力开发茶叶品牌,提高茶叶加工工艺,种茶的效益随之翻倍。
记者在一块茶园边发现,现在大家到地里干活,骑的都是摩托车,带的是矿泉水。在仙都镇,一位茶农指着自家的房子说起了他们生活的变化。就是这个深山小镇,目前靠着发展品牌茶叶生产,镇上的私家车已经发展到了600多辆。
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发展品牌农业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福建省漳州市在发展品牌农业上做出了积极探索,在今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地方出现农产品滞销,而漳州品牌农产品的销售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出口量反而增加,他们以质量作为打造品牌的基础,在宣传上大力投入,以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经验值得借鉴。
>>更多精彩致富招数<<
>>返回 聚焦三农 首页<<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