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5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生猪市场预警信息,数据显示,5月6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粮比价已经低于盈亏平衡点,部分地区生猪养殖已出现亏损。预警信息发布前后几天,记者专门对生猪市场的消费和养殖现状进行了走访和了解。
2008年4月以后,原先10元一斤的猪肉开始降价,到2009年5月5日,北京新发地市场一斤猪肉的价格几乎等同于一棵上好的大白菜。对于猪肉降价,消费市场的反应如何呢?
显然,猪肉降价使市场交易比较活跃,消费者购买猪肉的数量增加了不少。那么,生猪产区的状况又如何呢?记者准备奔赴生猪供应地之一的辽宁省进行调查了解。
最近,辽宁省阜新市王府镇烟台村的潘宏伟很犯愁,三月底,他以5块二的价钱卖的猪还能保本,可一进入五月,他就开始赔钱了。
由于今年猪价下滑,潘宏伟已经把去年养的700头猪减少到了不足500头。目前,他只能咬牙挺住,等待价格回暖。和潘宏伟境况差不多的,还有生猪年出栏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
据了解,近期多数养猪场的生猪销售已面临亏损。那么,猪价为什么会从2008年开始持续下滑了呢?
记者了解到,2008年4月以前,由于生猪卖价较高,好些养殖户都赚了钱。加上国家还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养猪,使得生猪数量迅速攀升。2007年,山东省生猪出栏量为3654万头,2008年就上升至3916万头,同比增幅超过7%;2007年,辽宁省生猪出栏2265.8万头,2008年上升为2493万头,同比增长了10%。到2009年3月底,我国生猪的存栏量比调控目标超出了8000万头。
显然,在市场需求量没有明显变化的状况下,生猪供应量持续增加是导致猪价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据经营者反映,4月底,由于甲型H1N1流感被当作“猪流感”疫情发布,加速了猪价下跌。记者了解到,疫情发布后,辽宁省的猪价就开始大幅跳水。

4月30日以后,国家相关部门“为猪伸冤”的更正信息在各大媒体连续发布,很快,当地的猪价又发生了变化。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五一节后,北京的猪肉消费市场也正在逐步回暖。
据农业部监测,4月27日至5月3日,国际猪肉价格已经连续三周下跌,跌幅仍然较大。虽然目前已经证明流感疫情和猪无关,但对猪肉需求量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国际流感疫情突发,目前的猪价又在低位剧烈震荡,这对于我国养猪业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考验。那么,单散的养猪户应该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市场风险呢?
2007年,辽宁阜新市伊吗图镇的郭春祥养猪挣了十万多块钱,2008年下半年,他的130多头猪也赚了四万来块钱。但是记者发现,目前圈舍里居然连一头出栏的肥猪也没有,全是小仔猪,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郭春祥加入了生猪生产合作社。今年,由于合作社提供的市场信息准确,使郭春祥避免了在低价时期生猪出栏,减少了损失。加入合作社,使郭春祥避免了“单打独斗”,提高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但是,目前没有集体组织的单散养猪户在我国占了相当的比例。业内一致认为,单散养猪户追随价格起落,快速入市和退市,是加剧猪价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业内人士认为,要避免猪价大幅波动,养殖业规模化是最终出路。虽然今年猪价处于下滑态势,但是记者了解到,当地因势利导,开始对养猪业进行调整和转型。
除了大力扶持规模养猪场投建以外,在猪价下滑的市场行情下,还有什么办法让生产者降低损失呢?
阜新县王府镇七家子村的马玉林原先主要卖生猪,今年,却改成了卖仔猪为主,目前效益还挺可观。年前,马玉林就把自己养的100多头育肥猪全部处理掉了。在猪价下滑初期,马玉林是如何预先知道生猪要跌价的呢?
和他一样提前掌握了市场信息的还有一家大型原种猪场。这个种猪场获悉价格趋势信息后,利用市场低迷期调整猪群结构,保证了利润。那么,早在2008年底,这两家猪场就获取的市场预警信息是从哪里来的呢?
2008年11月26日,刚更名七个月的辽宁省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中心面向全省发布了《生猪生产预警》信息。
记者了解到,隶属于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的预警中心,基础数据是由村级防疫员逐户统计,然后录入到电子地图和生猪生产实名制统计相结合的系统,中心就可以准确掌握生猪生产的情况了。
猪价大起大落,使生产者、经营者们都期盼一个消费需求稳定、生产供应充足的市场环境,也呼唤我国市场预警和引导机制的尽早出台。记者了解到,如今,一些拥有消费市场的加工企业已经着力于与农户结盟,共同构建生猪产业链。如今猪价下跌,要稳定生猪养殖业的发展,除了规模化养殖形成产业链以外,最关键的是政府出台托市政策。
专家还告诉记者,要想避免猪市价格的大幅波动,需要建立市场预警和引导的长效机制。在近期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的状况下,国家将根据市场情况增加必要的中央和地方冻肉储备。目前,各地政府的应急托市政策纷纷出炉,四川省已经启动了冻猪肉收储计划,河北、河南、湖北、陕西、江苏等地也已确定了相应的收储和补贴政策措施。
从2007年市场生猪供应减少猪价走高,到2008年生猪供过于求价格下滑,要避免猪市大起大落,就需要在生产者和市场供求之间,建立一个更科学的引导和平衡体系,这也是生猪养殖业良性发展的关键。近期,全国各生猪产区也纷纷出台了猪价过度下滑防控预案,在国家以及各地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消费者将更加理性,通过市场的筛选,生猪养殖不但充满潜力,而且也将越来越规范。
>>更多精彩致富招数<<
>>返回 聚焦三农 首页<<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