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人民币跨境结算带来了什么(2009.6.2)

2010年02月24日 18:10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出台了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到目前为止,政策已经启动了一段时间,它将对外向型企业,尤其是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带来哪些影响?请看记者发自广东的报道。

这家作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加工企业之一,具有“行业出口风向标”之称,每年仅用于农户养殖的收购资金,就达到2亿多元人民币,产品行销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那么,此时启动新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由于水产品从原料采购、加工运输、到货款回收,大约需要3-4个月的周转期,因此,近几年随着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跌宕起伏,使企业饱尝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的苦衷。

广东“珠三角”和上海“长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的经济区域,全国60%以上的进出口贸易都集中在这里。2008年,“珠三角”出口经济首次出现负增长。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简而言之,就是国际贸易中无论“计价”还是“结算”,都是由人民币来完成的。这样,企业也就免除了汇率波动的担忧。

记者接着来到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市,这里也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地之一。

与以往相比,贸易中心的冷清多少使人有些意外。然而,更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商户透露的一个信息。

国家政策启动才不过2个多月,地方企业何以就使用人民币结算达四五年之久呢?记者前往东莞市加工企业进行了解。李德锋是大朗镇一家毛织出口企业负责人,涉足这个行业已经接近15年,每年出口各类毛织服装达200万件左右。说起与外方洽谈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初衷,主要因素是为减少成本,加大市场竞争力。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7年人民币升值6.9%,2008年人民币升值6.5%左右。以销售一件36.5元人民币的服装为例,2008年在价格结算时,由于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从1:7.3降为1:6.8,因此企业出口10万件服装,则要损失25万元。这时候,企业就遭受到了汇率风险。

李德锋的客商大部分集中在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美元一直是双方约定俗成的结算货币,现在要说服他们改为人民币结算,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据了解,一般企业的出口贸易,都采用美元和欧元计价,当产品出口结款遇到人民币升值,换回的人民币数量比签合同时的金额就减少;反过来说,当人民币贬值,出口企业就受益了,但却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在经过几轮努力之后,西班牙客商首先同意了李德锋的提议。那么,目前这种结算方式,与国家将要实行的政策,两者间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李承泰还介绍说,在对外贸易中,国际货币执行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职能,而李德锋只是在贸易“计价”时采用了人民币,“结算”时还要用国际货币。

2008年,东莞市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创汇达46亿美元,位居全市产业第三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像李德锋一样选择人民币计价方式进行交易。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