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出台了在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到目前为止,政策已经启动了一段时间,它将对外向型企业,尤其是对农产品出口企业带来哪些影响?请看记者发自广东的报道。
这家作为全国最大的水产加工企业之一,具有“行业出口风向标”之称,每年仅用于农户养殖的收购资金,就达到2亿多元人民币,产品行销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那么,此时启动新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由于水产品从原料采购、加工运输、到货款回收,大约需要3-4个月的周转期,因此,近几年随着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跌宕起伏,使企业饱尝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的苦衷。
广东“珠三角”和上海“长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的经济区域,全国60%以上的进出口贸易都集中在这里。2008年,“珠三角”出口经济首次出现负增长。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简而言之,就是国际贸易中无论“计价”还是“结算”,都是由人民币来完成的。这样,企业也就免除了汇率波动的担忧。
记者接着来到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市,这里也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地之一。
与以往相比,贸易中心的冷清多少使人有些意外。然而,更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商户透露的一个信息。
国家政策启动才不过2个多月,地方企业何以就使用人民币结算达四五年之久呢?记者前往东莞市加工企业进行了解。李德锋是大朗镇一家毛织出口企业负责人,涉足这个行业已经接近15年,每年出口各类毛织服装达200万件左右。说起与外方洽谈采用人民币结算的初衷,主要因素是为减少成本,加大市场竞争力。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7年人民币升值6.9%,2008年人民币升值6.5%左右。以销售一件36.5元人民币的服装为例,2008年在价格结算时,由于美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从1:7.3降为1:6.8,因此企业出口10万件服装,则要损失25万元。这时候,企业就遭受到了汇率风险。
李德锋的客商大部分集中在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美元一直是双方约定俗成的结算货币,现在要说服他们改为人民币结算,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据了解,一般企业的出口贸易,都采用美元和欧元计价,当产品出口结款遇到人民币升值,换回的人民币数量比签合同时的金额就减少;反过来说,当人民币贬值,出口企业就受益了,但却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在经过几轮努力之后,西班牙客商首先同意了李德锋的提议。那么,目前这种结算方式,与国家将要实行的政策,两者间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李承泰还介绍说,在对外贸易中,国际货币执行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职能,而李德锋只是在贸易“计价”时采用了人民币,“结算”时还要用国际货币。
2008年,东莞市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创汇达46亿美元,位居全市产业第三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像李德锋一样选择人民币计价方式进行交易。
不久前,广东省社科院对珠三角外向型企业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80%以上的受访企业,乐于接受跨境贸易以人民币进行结算,他们认为首先是能规避汇率风险。但同时也说明,欧美等客户对以人民币结算的认同度不高,有可能成为阻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大范围推开的最大困难。
自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已累计达到20%左右,汇率的大幅波动,主要结算货币美元不断贬值,使得一些出口企业难以为继。然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由于是用我们国家的本币在贸易中计价、结算,能够规避汇率风险成为其备受关注的重点之一。那么,这项政策深层次的意味又是什么,相关各方又有何反应呢?
东莞市这家装饰材料出口企业,成立于1994年,被国家铝塑行业协会授予“中国铝塑板第一家”。产品出口俄罗斯、美国等20多个国家,企业常年聘用100多位农民工。虽然2008年东莞外贸经济受国际形势影响严重,但这家公司并未出现裁减员工现象。
有数据显示,我国对外贸易中80%以上都用美元来计价结算,其中,我们与美国的直接进出口贸易,要占到所有外贸的1/3左右。而在这家企业中,对试点政策的实施,除汇率之外,他们还有其它理解。
相对于本国货币来说,使用外币结算一是手续比较繁琐,二是需要一定的费用支出。有专家指出,出口企业会因人民币结算,节省包括货币汇兑、开具信用证,外汇套期保值等各项费用,大约占到成本的3%左右。这些成本对处于利润本来就不高的外贸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由于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欧美消费能力持续减弱,中美洲、中东等一些市场贸易不断增加,因此,对叶永生他们来说,如果能够与中东的伊朗、沙特,和其它国家如澳大利亚等客商,以人民币结算将会更加便利。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消息,2008年,粤港贸易占内地与香港进出口总额约68.7%,粤澳贸易占内地与澳门进出口总额的75.2%。香港与内地贸易的关联度,将成就其成为首个境外人民币贸易结算中心。
除港澳地区外,人民币结算的目标还被锁定在东南亚地区。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与包括马来西亚等六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规模为6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量以及覆盖面,并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资金支持。
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相关细则出台在即。记者在东莞市了解到,有望先期开办该项业务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都在积极准备。
虽然中国工商银行在国际结算市场中占比较大,但面临一个新政策的出台,他们还是积极与企业沟通,与境外银行商议接洽,以及内部系统改造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建立。
有数据显示,广东省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到683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4041亿美元,出口贸易对广东经济增长功不可没。虽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汇率和程序方面有助企业发展,但企业对今后实施细则的担忧也在所难免。
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外贸企业,尤其是农产品企业的金融意识还比较薄弱,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差,为此,提醒大家今后要在这方面,加强能力培养和人才培训。
许多企业都认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将稳定汇率,规避进出口企业汇率风险。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形势下,推行人民币结算有利于稳定贸易需求,使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同时,在人民币结算试点过程中更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运作,出台配套政策,使操作细则简便易行。
>>更多精彩致富招数<<
>>返回 聚焦三农 首页<<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