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应该说,让孩子健康成长,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的期盼。但是,生活中,总有一些事不能随人心愿。两年前,不幸就降临在了山西农民孔繁军的家里。
家住山西省怀仁县何家铺村的孔祥玉小朋友,每天都要在亲人的呵护下练习走路。虽然行走得很吃力,但在父母眼里,他比一年前的情形,已经大有好转了。孔祥玉今年4岁,刚出生时和别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可两岁的时候,就显出了肢体的异常。
父母为此非常揪心,曾多次试图让孔祥玉学着走路,但结果全都失败了。
一家人住在山里,也不知道哪里能看好孩子的病。就在这时,县残联的工作人员听说这个情况,来到了他们家。
手术做得很顺利,小祥玉出院后,双脚有了明显变化。
原来,帮助孔祥玉看好双脚的,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起实施的“康复工程”,这项工程就是由政府出资,帮助肢体有残疾的孩子,及早进行康复治疗。这项工程很受残疾孩子家庭,尤其是农村残疾孩子家庭的欢迎。
“康复工程”目前已经覆盖城乡,给千万个肢残孩子带来了希望。但在过去,“康复工程”还没有如此普及的时候,贫困家庭的残疾孩子做康复治疗,是件渴望而不可及的事。十年前,张金兴顺利降生在陕西省洛南县的一个农家,但这并没有给一家人带来欢笑,因为他的脚有严重残疾。
刚出生的孙子有严重的足外翻残疾,全家人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一家人也曾想到医院给孩子治病,但三四万元的花销令他们望而却步。
孩子一天比一天大了,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爷爷奶奶总想找点儿土办法,帮孙子把脚弄好。
由于行走不便,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小金兴更多的时候还是喜欢坐着看书,他不愿意让人看到他变了形的脚。
每当看见孙子孤独的身影,爷爷奶奶都感到很痛心,他们不知道孩子将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也许这个残疾注定要伴随孩子的一生。
三年前,“康复工程”在当地开始大面积实施,残联对农村肢残儿童摸底调查后,安排对包括张金兴在内的残疾孩子,进行手术康复治疗。
但是,情况并不像全家想象的那样顺利,由于孩子的年龄已经偏大,治疗起来并不能短期见效,这让一家人更感到紧张。
残联先后把张金兴三次送到省城的人民医院,慢慢地,情况有了好转。现在,张金兴虽然还没有完全康复,但外翻的情况基本已经校正过来了,行走跑步也非常利索。
现在,家里来了客人,小金兴都要上上上下下跑上几圈,好让大家看看,自己是个跑得很快的棒小伙子。
除了肢体上的康复治疗,残疾孩子遇到其他一些重大疾病,也会得到相应的帮助和关爱。在江西省于都县,腿部有轻度残疾的谭根明,前两年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三万多元的手术费用,就是在中国扶贫爱心基金会的帮助下,接受了治疗。
另外,民政部门推出的大病救助制度,采取医前介入、康复后由政府救助基金统一结算的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残疾儿童在大病治疗方面的压力。
有资料显示,近五年来,“康复工程”已经对2.6万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矫治,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此筹措资金超过七千万元。在关注健康问题的同时,如何帮助残疾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也成为各级政府民生工作的重点。
家住山西省怀仁县马庄村的李燕和李刚姐弟俩,每天都要去地里背柴草。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姐弟俩从小就是苦孩子,只能跟着姥姥、姥爷一起生活,他们妈妈是个聋哑人,也许是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姐弟俩从小就被发现有听力残疾。
身处无声世界里的姐弟俩,完全没有语言表达能力,有时甚至被村里的小伙伴欺负了,也无法倾诉和辩解。
孩子的姥姥经常会为孩子的遭遇愤愤不平,然而,她也是一个聋哑人,村民没有人能听懂她在说什么。这样,如果算上已经改嫁的妈妈,一家五口,有四个人是聋哑人。(停顿)这样一个家庭,生活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
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姐弟俩十分懂事,早早就学会了帮老人分担家务。然而,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上学的问题成为老人的一块心病。
原来,听力残疾使姐弟俩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更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学校里。俩人似乎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老师只好忍痛让他俩回家。每次看到村里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姐弟俩的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
今年4月的一天,家里来了几名陌生的客人,说是要把两个孩子带走。
得知孩子能上学了,两位老人十分高兴。姐弟俩被带到了朔州市聋哑学校,在这里,还有很多和他们一样不会说话的孩子,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娱乐,生活得非常开心。
看得出来,虽然来的时间不长,但姐弟俩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里。
聋哑学校的孩子70%来自农村,由于大多数从小就没有听力,与他们进行教学沟通就显得特别困难。
所以爱心和耐心就成为对特教老师最基本的要求。我们欣喜地看到,一部分佩戴了政府免费发放的助听器的孩子,已经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逐步学习简单的表达。
除了组织文化学习,聋哑孩子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手工制作,排练舞蹈,都让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过得很充实。这个名叫“呐喊”的舞蹈表达了聋哑孩子们的心声,还曾多次在大型文艺比赛中获奖。
残疾孩子最需要的是家庭般的温暖和亲人般的关爱,在位于陕西省洛南县的这家社会福利院,多数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在照顾好孩子们生活学习的基础上,福利院每个月举办一次集体生日晚会,为这个月过生日的孩子共同祝福。
这里有不少孩子都是孤儿,正是因为先天的残疾,当初刚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了,他们甚至不知道籍贯是哪里,父母叫什么名字,有的孩子连生日也是估计出来的。然而,在这个特殊的集体里,他们都体会到了家的甜蜜和与亲人嬉戏的欢乐。
正是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关爱下,孩子们正在走出残疾的阴影,共同沐浴着幸福生活的阳光。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残疾儿童900余万人,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7%。为了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康复条件和教育环境,党和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现在全国已经开办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1700多所,各类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机构19600多个。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要基本普及残疾儿童九年义务教育,并使欠发达地区农村70%以上的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服务,中国政府正在为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让所有残疾孩子的生活都拥有灿烂的阳光。
>>更多精彩致富招数<<
>>返回 聚焦三农 首页<<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