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让残疾孩子共享阳光(2009.7.6)

2010年02月24日 18:11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应该说,让孩子健康成长,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的期盼。但是,生活中,总有一些事不能随人心愿。两年前,不幸就降临在了山西农民孔繁军的家里。

家住山西省怀仁县何家铺村的孔祥玉小朋友,每天都要在亲人的呵护下练习走路。虽然行走得很吃力,但在父母眼里,他比一年前的情形,已经大有好转了。孔祥玉今年4岁,刚出生时和别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可两岁的时候,就显出了肢体的异常。

父母为此非常揪心,曾多次试图让孔祥玉学着走路,但结果全都失败了。

一家人住在山里,也不知道哪里能看好孩子的病。就在这时,县残联的工作人员听说这个情况,来到了他们家。

手术做得很顺利,小祥玉出院后,双脚有了明显变化。

原来,帮助孔祥玉看好双脚的,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起实施的“康复工程”,这项工程就是由政府出资,帮助肢体有残疾的孩子,及早进行康复治疗。这项工程很受残疾孩子家庭,尤其是农村残疾孩子家庭的欢迎。

“康复工程”目前已经覆盖城乡,给千万个肢残孩子带来了希望。但在过去,“康复工程”还没有如此普及的时候,贫困家庭的残疾孩子做康复治疗,是件渴望而不可及的事。十年前,张金兴顺利降生在陕西省洛南县的一个农家,但这并没有给一家人带来欢笑,因为他的脚有严重残疾。

刚出生的孙子有严重的足外翻残疾,全家人的心情一下子跌到了谷底。

一家人也曾想到医院给孩子治病,但三四万元的花销令他们望而却步。

孩子一天比一天大了,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爷爷奶奶总想找点儿土办法,帮孙子把脚弄好。

由于行走不便,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小金兴更多的时候还是喜欢坐着看书,他不愿意让人看到他变了形的脚。

每当看见孙子孤独的身影,爷爷奶奶都感到很痛心,他们不知道孩子将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也许这个残疾注定要伴随孩子的一生。

三年前,“康复工程”在当地开始大面积实施,残联对农村肢残儿童摸底调查后,安排对包括张金兴在内的残疾孩子,进行手术康复治疗。

但是,情况并不像全家想象的那样顺利,由于孩子的年龄已经偏大,治疗起来并不能短期见效,这让一家人更感到紧张。

残联先后把张金兴三次送到省城的人民医院,慢慢地,情况有了好转。现在,张金兴虽然还没有完全康复,但外翻的情况基本已经校正过来了,行走跑步也非常利索。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