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4日 18:12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生鲜奶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乳品,不仅可以直接饮用,人们还以它为原料来加工成各种美味的乳制品。可是,不久前,武汉市洪山区的一些奶农不是把挤过的鲜奶拿到市场上去销售,而是直接倒在了水沟里。
在华农奶牛场,记者看到,刚刚挤出的鲜奶就被倒在了牛栏旁的水沟里。
不仅在华农奶牛场,洪山区的青菱乡以及先建村的一些奶农也在倒奶。除了把鲜奶倒掉,奶农还用鲜奶给孩子洗澡,或者免费送给周边的居民。
付成文是华农奶牛场的奶农,他养了20头奶牛,他告诉记者,从5月19号到现在,因为鲜奶无处可卖,他不得不将其倒掉。
而如果不挤奶,奶牛就会出现乳腺发炎等病症,所以挤奶是他每天必须做的工作。两个月来,付成文倒奶损失惨重。
为了减少开支,付成文把喂草量从原来一天3次减少到2次。在付成文看来,目前他还能勉强撑下去,但同在一个大院里养牛的李运生,日子则更加难熬。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养牛,李运生的奶牛至今已有43头,过去,每天奶牛产的鲜奶能给他带来上千元的收入,可是,现在因为无人收购竟成了负担。他的妻子吴爱珍因为不忍心下手,只好让工人帮忙倒奶。
吴爱珍告诉记者,现在的产奶量在减少,倒奶量也有所下降。万般无奈之下,李运生想到了卖牛。从当初一万多元买一头牛到如今3000元处理掉,一头牛的损失就是上万元。而奶农刘明生因为卖牛,偌大的养牛场如今已经空空荡荡。
为了减少产奶量,一些奶农不惜减少喂草量,由此带来奶牛的营养不足,有的连站立都十分困难。
据了解,从今年的5月19号开始,洪山区华农奶牛场,青菱乡奶牛基地和洪山街先建村的一部分奶农就开始倒奶,原因是奶站突然终止了合同拒收,在此之前,他们的鲜奶主要是卖给附近农科院菜科所里的两个奶站,那么,为什么奶站要拒收鲜奶呢?
在李运生的家里,记者见到了他和奶站签订的收购生鲜乳的合同。合同规定:合同期内甲方必须收购乙方合乎标准的牛奶,乙方必须将所产的牛奶全部交售给甲方。如甲方无故拒收,应赔偿相应的损失。合同的有效期为08年的11月到09年的11月。
李运生告诉我们,5月19号之前,奶站一直正常收购他的鲜奶。既签订了合同,又没有质量问题,为什么奶站突然就违约了呢?按照奶农提供的号码,记者拨通了奶站负责人的电话。
原来,自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后,武汉市的生鲜乳收购企业光明和伊利对质量要求更加严格,停止收购散户奶,随后,奶站也停止了对李运生这样的散户奶的收购。
奶站以散户奶和市场变化为由拒收鲜奶,先前和奶农签订的一纸合同就这样成了一张废纸。李运生多次找到奶站,希望对违约的损失进行赔偿。
如今,昔日人来人往热闹的奶站已经人去房空,成了住家。按照法律规定,违约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那么,奶站推卸责任的做法是否成立呢?
黄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从事法律问题研究近20年,他认为,奶站单方面拒收鲜奶,应当承担违约责任。黄震说奶农和奶站的合同关系是既定的,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理,奶农只能找奶站解决问题。
而为了维护奶农的利益,地方政府在这里所起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黄震说事先政府可以发布一种风险警示或风险提示,第二个就是说发生纠纷之后,他可以想一些其他办法解决纠纷,比如组织奶农形成一个新公司,然后通过公司跟奶站进行交涉。
在这起倒奶事件中,损失最大的是奶农,那么,奶农如何索取赔偿?奶农的出路在哪里?为保护奶农的利益当地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