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不少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夏伏旱,全国作物受旱面积达1.45亿亩,近700万人发生饮水困难。在受旱地区中,黑龙江、吉林等北方5省尤为严重,记者近日在吉林省调查时了解到,当地旱情正一步步演化为旱灾,实际上,每年的七、八月正是吉林省的主汛期。可今年到了8月中旬,大地还是滴水未进。旱情席卷整个吉林大地,农田撂荒,禾苗枯萎,树木旱死,当地农业生产也面临严重威胁。
这俗话说:牛马年好种田。春天的几场透雨,下得吉林省洮南市瓦房镇荣华村村民姜宝军乐的是合不拢嘴。看着长势喜人的玉米,老姜甚至设想好了今年丰收之后盖新房的打算,可没想到,眼瞅着就要收获了,这玉米却不长了。
在往年,老姜这70多亩地一年能收入两三万元钱,一家4口,母亲、女儿和妻子,生活不成问题,可今年的旱情,无疑让他的家庭陷入了困境。看着喷火的骄阳下,不断开裂的土地和打蔫干枯的玉米,老姜心疼万分。
当地有句俗话: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伏旱掐脖旱。这个时候正值农作物受粉、灌浆的关键时期,由于高温少雨,植株严重缺水,导致产量受到影响。 跟老姜一样,荣华村村民吴凤菊的50多亩地也受到了同样的危害。就是这场大旱,打破了她们家原有一切的正常生活。
吴凤菊可是荣华村里出了名种植能手,家中耕地50多亩,年收入能达到几万元,日子本来过的舒舒服服,现在由于缺水,她连自己家里种的那点蓖麻也没能幸免。
洮南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自入伏以来,全市没有一场有效降雨,致使全县150万亩耕地中,90万亩耕地严重受旱,62万亩耕地绝收。而距洮南市160多公里的松原市,旱情更为严重。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北上村村民于海有这些天在家是等着盼着老天下雨,希望有一场雨之后,自己家这40多亩地还能有个收成,这样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按常理,每年的这个时侯都是下雨的高峰期,也是吉林省的主汛期。可这老于一转眼已经盼雨盼了十几天了,大地还是滴水未进。眼看着精心照料近半年的玉米,老于心如刀剜一般的疼。
松原市自7月下旬以来,持续高温少雨,降雨量普遍不足5毫米,遭遇了建市以来最严重的伏旱。据统计,松原市重旱面积达583.3万亩,绝收面积达143.5万亩。
7月下旬以来,吉林省持续高温,连续28天无有效降雨,导致当地大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伏旱。农作物受旱面积的高峰期是在8月17日,据统计,农作物受旱面积达4267万亩,严重受旱面积达1972万亩,绝收面积达251万亩。
吉林省境内可利用的水源不多,降水量、水资源总量,特别是河川径流量近期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由于连续近一个月没有有效降水,加之大风高温天气使水分蒸发量明显加大,旱情进一步加重。面对如此严重的旱情,为什么上游水库没有开闸放水来缓解燃眉之急呢?
这里是洮南市内一条河流洮儿河,是嫩江右岸最大的支流,径流总量约16亿立方米。原来这里的水位能达到30多厘米,多年平均流量为3.9立方米/秒。可由于今年的干旱,如今已经断流了,河道也干涸了。
据了解,吉林省境内的二松、嫩江、饮马河等河流径流量明显减少,西辽河、洮儿河等河流断流。大部分水库蓄水量明显减少,还有40座中小型水库干涸,无法为下游农田供水,另外1.47万眼农田井出水不足。再遇上今年的大旱,加上地下水位下降,更是雪上加霜。
吉林省地处内陆,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吉林省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量1000多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境内大部分地区为干旱半干旱气候,水资源十分贫乏,农业灌溉尤以地下水为主。据了解,一眼井的正常出水量在8万多方水,能解决附近100多亩耕地的灌溉问题,可为什么有些地区迟迟没有打井,解决灌溉问题呢?
据了解,前郭县部分地区为高岗地,打井十分困难。另据了解,前郭县有农业人口40多万,现有耕地面积约为26万公顷,农业灌溉水平和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整体地下水灌溉率不足50%,那么,除了部分的高岗地,为什么前郭县不多打井来解决灌溉水平低的问题呢?
据统计,前郭县整体地下水灌溉率要达到100%,需要新增打井4000多眼,需要资金2亿5千万,而县水利局打井专项资金在400-500万,资金存在巨大缺口。
吉林省境内流长在30公里以上的有221条,100公里以上的有38条,而且河流分布不均。全省16座大型水库中,以灌溉为主的2库西部共蓄水2.03亿立方米,比历年同期近少48%。加之打井存在的资金、布局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旱情进一步加剧。
8月13日,吉林省启动农业干旱Ⅲ级响应,全省进入紧急抗旱状态。8月17日,旱情进一步恶化,吉林省农业干旱响应升为Ⅱ级。针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有关部门采取了怎样的应急措施呢?
由于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加上吉林省全力确保人畜饮水安全,目前这次旱情并没有导致生活用水困难问题,主要受灾的还是农作物。为缓解旱情,吉林省政府已经紧急下拨抗旱保收补助资金7000万元,专项用于水利设施应急维修配套、抗旱设施购置,补助旱情严重的市、县农民购买柴油和浇地管等抗旱设备,增打应急水源井等。
截止到8月23日,吉林省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9亿元,抗旱用电4171万度,抗旱用油3.9万吨。开动各类抗旱井19.4万眼,开动泵站348处、机动抗旱设施13.7万台套,出动抗旱运水车辆13.4万辆,共完成抗旱浇灌面积2231万亩。
在我国,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区,会出现较长时间的晴热少雨天气,这时夏季农作物(如水稻等)生长很不利,而且吉林省内的玉米正值灌浆期,这时的缺水意味着大部分农作物将因此而绝收。
目前,吉林省抗旱的的工作重点已由抗旱保生产转变为生产自救。瓦房镇道岭村村民李发在村里种了20多亩地,一家5口人全靠这20多亩地过活,在往年还能维持生计,而今年的干旱无疑使老李的生活遭到了重创,正好今年县里组织农民进行生产自救,老李就率先尝到了甜头。
据了解,这种青贮饲料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减少损失,还有利于提高奶牛产量。在未来的一个月内,吉林省所有干枯玉米将全部回收成青贮饲料。大部分农民已经卖掉了手中干枯的玉米,挽回了一些损失,而有些村民更是在不经意间又得到了补偿。
大旱之年,虽然洮南市荣华村村民吴凤菊家里这50多亩地和院里种的这些蓖麻都旱死了,可这吴大妈却看上去并不怎么着急上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了解,这次干旱,由政府牵头直接输出外出务工人员共计300多万人,极大程度的解决了农民收入的问题。但解决干旱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如何从长远解决吉林干旱的问题呢?
目前,吉林省正在实施新水源战略,增加地表水供水量,减少地下水开采。而且结合国家对大中型灌区进行节水改造的政策,吉林省对部分灌区进行了改造。并且通过建设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1200多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目前此项工作还在继续实施。
8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深入吉林省西部重旱区考察旱情和抗旱情况,看望慰问奋战在抗旱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并指导吉林省的抗旱工作。
回良玉总理传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粮食主产区,国家重点的商品粮供给大省吉林省“三农”工作的关注、关切和关心,并与吉林省的同志们一起研究下一阶段抗旱减灾和生产自救工作。
近期吉林省中西部普降中到大雨,缓解了吉林省旱情,加之前一阶段的全力抗旱, 8月29日,吉林省大部分地区已经解除了农业干旱的Ⅲ级响应。目前,吉林省委省政府已经着手开始建设新水源工程和调水工程,从长远改善吉林干旱的状况。希望当干旱再次袭来时,旱区的百姓能够从容应对。
>>更多精彩致富招数<<
>>返回 聚焦三农 首页<<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