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探寻增收新亮点:乳业复苏进行时(2009.9.5)

2010年02月24日 18:13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2008年9月对于中国乳业来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日子:“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让消费者信心受到重创,致使全国乳制品市场的销售额迅速跌入低谷。如今,时间过去快一年了,乳制品的生产发生了哪些变化?奶牛养殖户的生活又经历了什么样的变迁?记者专程奔赴事件发生地—河北省进行调查。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七个月后,行唐县独羊岗乡柏扒村的养殖户鲁利斌的奶牛不得不离开了一直生活的圈舍,搬到现在的住处。

奶牛搬家后,第一个反应就是绝食,这可真让鲁利斌着急。不但奶牛换了住所,就连鲁利斌自己也得跟着奶牛一起住进这陌生的小区。和鲁利斌遭遇相同的,还有其他的奶牛养殖户。原先自己在家里养得好好的奶牛为什么要同养殖户一起搬家呢?

和以往不同的是:如今,村民自己养奶牛产的奶没人来收,卖不掉。又因为只有养殖小区能保证收购原料奶,而且只收小区里的牛产的奶,无奈之下,附近的养殖户们只好把奶牛集中到小区来喂养。那么,原先的收购站点为什么不再收购农户的牛奶了呢?

记者了解到:原先,河北省的奶牛60%以上由农户散养,是分户挤奶,流动收奶,这就存在着掺假添杂的可能性。为了确保原料奶的质量安全,畜牧、工商、质检等管理部门对当地生鲜乳收购站进行了整顿。

记者获悉:截止到6月份,石家庄市取缔了600多个奶站,占原有数量的75 %左右。那么,原先的收购站关闭了,现在是如何收奶的呢?记者跟着养殖小区的奶牛,开始观察从挤奶到灌装的过程。

首先,养殖户帮着自家的奶牛把乳头清洗干净。然后挤掉头三把奶。将挤奶器吸附在奶头上,机器通过管道就自动将奶吸进了计量杯,整个挤奶过程是机械化、全封闭操作。接着再通过管道,直接送到冷处理罐中。

据悉:从去年至今,生鲜乳收购站和养殖一体化的奶牛养殖小区河北省建成了1300多个。养殖户告诉记者:现在是头三把奶不收、打过针、用过抗生素的牛产的奶不收、刚生产的牛的奶不收,这要求比自家养牛的时候高出不少。而且,除了挤奶进厅,全程实行封闭灌装外,当地还出台了一个办法来提高农户的质量意识。

在化验室的冰箱里,记者看到了存留的原料奶样本。原来,养殖小区的一个罐里装着很多养殖户挤的奶,实行分户留样就解决了质量出问题找不到责任人的难题。采访中记者还看到,大部分养殖小区都装上了电子监控系统。看来,当地在原料奶收购环节的监管上是下足了功夫。不过,记者感到不解的是:让养殖户每天牵着牛到小区来挤奶就成,为什么非得和牛一起住在小区呢?

这里曾经是村民鲁利斌家的牛棚,养过三头牛,现在他家的牛进了小区,这里就变成了一个仓库。

养殖户鲁利斌和自家的奶牛搬进小区后不久,奶牛就逐渐适应了这里的饲养方式,产奶量出现了明显变化。

不但牛的产奶量有所增长,连数量也发生了改变。从当初被动入驻养殖小区到如今扩大养殖数量,感受到养殖小区好处的可不仅仅是鲁利斌一个人。

河北省通过大力推行农户入驻养殖小区的规模化发展模式,以便从源头上来保证奶的质量。当地投资1.5亿元,对建规模养殖场进行补贴,各市县也出台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如今,奶牛的规模化养殖率达到了68.8%,比事件前提高了30个百分点。据悉,像内蒙古各旗县区畜牧管理部门也对原有的4100多个奶站进行了整顿,规模乳企对入厂、生产以及出厂的产品实行了24小时不间断检验。那么,各奶产区对于生产环节的质量把控,是否能得到消费者认可呢?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