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圆农村孩子的艺术梦(2009.9.17)

2010年02月24日 18:13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今年7月初,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在北京举办了一场高规格的文艺交流活动——国际青年艺术周,参加演出的几乎全都是国际一流的专业文艺团体。其中一个特殊的团体在这次活动中受到关注,这是一个来自我国西北农村地区的文艺团体。那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团体,能够受到邀请参加这样的盛会呢?

这是北京清华大学礼堂的一场演出,这些年轻的舞者,用音乐和舞蹈表现了河西走廊上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

令观众震惊的是,这些孩子都来自西部农村。就在3年前,他们还从来没有亲眼见过钢琴,也没有接触过正规的舞蹈训练。而向他们发出邀请,就是为了鼓励这些贫困地区孩子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对于这群好不容易才获得学习机会的孩子来说,在北京的舞台上,向全世界展示他们的舞蹈,每个人都十分激动。

不敢想的首都舞台,观众热烈的掌声,艺术界的肯定,让这些羞涩的孩子们找到了自信。

在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大舞台上,这些孩子们精彩的表演令观众耳目一新。从三年前对艺术的一无所知到今天的令人震撼,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曲折?又是怎么完成了这个美丽的梦想呢?

15岁的仓央阿果,是甘肃省天柱藏族自治县哈溪镇双龙村一个贫困女孩。由于父亲长年有病,家里有时候连吃的都不够。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女孩子,从六七岁的时候就着迷似的喜欢舞蹈。她知道,这不过是一个不现实的梦罢了。

有一天,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让仓央阿果一家看到了希望。原来,仓央阿果是被兰州慈爱艺术学校在贫困山区选拔优秀人才的时候发现的。这所学校的录取,让仓央阿果一家喜出望外。

和仓央阿果一样,陈丽娟、张蕾等100多个孩子,都是被甘肃省兰州市慈爱艺术学校,用免费教育的方式招收的。那么,这所学校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冯笑原说,自己是一个热爱艺术的人,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手中的一些资金,来帮助一些因为贫穷实现不了艺术梦的穷孩子。

但没有想到的是,下乡选拔第一年,在几个贫困县中,竟有7万多名孩子参加了普选。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孩子参加普选呢?冯笑原说,少数民族孩子艺术天赋高是一方面,而学校管吃管住的免费教育,对于想走出大山的孩子又是多大的诱惑啊!

拉着孩子的手走出大山,这是冯笑原最初的梦想。然而,这所民办学校,办学经费没有政府财政支持,所有费用均由学校通过市场演出、教师承接排舞来筹集。而他们预想的通过慈善运营获取的资金几乎是零。

眼看着投入一天比一天多,学校的压力也与日俱增。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在急需资金的时候,副校长郝伟做出了一个决定。

看着学校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孩子们没说话。他们只是拼命的练功。十几岁才开始练基本功,就像即将要锻造成的一条钢筋又被锯开一样,肌与肉的撕扯痛到骨子里。

这个叫陈丽娟的女孩子,记忆最深刻的不是练功时的痛,而是一次老师从别的舞校学生那儿捡来的一双双破旧的舞鞋。

寒冷的西北冬天,没有暖气,供不上伙食,练功服补了又补,实在是没法穿了。最惨的时候,学校的账上只剩下1000块钱。

难熬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老师苦教,学生苦练,学艺渐成。对外演出、校外创办实训基地,也为学校带来了一部分收入。但是,象这样的微薄收入让学校支撑不了多久了。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