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退耕还林 再造绿色财富(2009.12.16)

2010年02月24日 18:16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陕西省吴起县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吴起曾经是陕北最贫困的农业县。十年前,吴起县施行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的时候,世代以散牧为生的村民都难以接受。今年是我国实施退耕还林十周年,那么十年后的今天,村里的生态环境是否得到了根本改善,农民收入是否提高了?请看记者的调查。

马永明是陕西省吴起县马湾村的村民,他告诉记者,过去山多地少,一家人全靠养羊来改善生活。由于没有草,村民养羊和他一样都是散养。

马永明:就是98年之前,我们这其实是养的羊牲口多,这个30多层荒山丘陵,见不到树木。

据了解,1998年以前的陕西省吴起县,牲畜饲养量达到49.8万头,其中散牧山羊23万多只,远远超过吴起自然条件允许的最大承载量。那时候黄土高原上漫山遍野都是散放的山羊,四季的颜色都是黄土地的黄色。

在吴起,散放的羊群对自然依赖非常强,一到春季,饿了一冬的山羊就漫山遍野地刨树根、啃树皮。羊嘴似一把剪子,羊蹄则像四把铲子,羊群所到之处,植被从黄土地上被层层揭起。羊每揭一次地,黄土高原就脱一层皮。当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限度一次次被超越,自然灾害也就越来越频繁。

据了解,当时的吴起,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7.4%,全县年均侵蚀土壤厚度1.2厘米,这是黄土高原年均“脱皮”的厚度。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吴起植被退化、土壤沙化、生态持续恶化,吴起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覆没的边缘!

当地曾流行这样的顺口溜:“山像和尚头,干沟水不流”,“有雨洪水如猛兽,无雨干旱渴死牛”。对土地的过度放牧,破坏了自然生态,吴起人走到了赖以生存的大自然能否维持的极限边缘。

其实那几年,不仅吴起县自然条件恶劣,全国土地荒漠化也十分严重,而土地荒漠化是我国一直以来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也是水旱灾害频发和沙尘风暴加剧的根源。

1998年夏天,长江、黄河、嫩江、松花江、西江、闽江发生特大洪水,全国29个省份2.3亿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484亿元。从1998年到2000年,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扬沙、沙尘暴天气,范围之广,危害之重,历史罕见。一项调查显示:全国有25度以上的坡耕地9100多万亩。每年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超过20亿吨,其中2/3来自坡耕地。坡耕地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元凶。

面对我国一些地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1999年我国实施了退耕还林政策,制定了“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的十六字方针,结束了长期以来毁林开荒的历史。

同时,国家按照核定的退耕还林面积,在一定期限内无偿向退耕还林者提供适当的补助粮食、种苗造林费和现金补助。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原粮100公斤、现金20元,还生态林的至少补助8年,还经济林的补助5年,还草的补助2年。每亩退耕地和宜林荒山荒地补助种苗造林费50元。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