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关注农民工权益:“全收模式”PK“民工荒”(2010.1.16)

2010年02月24日 18:16  深度报道 我要评论

进入[聚焦三农]>>

 

>>返回 聚焦三农 首页 

>>本期节目视频 

>>更多节目

今年年初,我们栏目曾经报道了一个带领农民工兄弟在深圳打拼的农民工司令张全收,他承诺,只要进入他的公司,保证一年至少有万元以上的存款。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工厂用工需求减少,张全收的全顺公司积压了数千工人,经营也陷入了困境。,不过现在情况变了,几个月前还到处求人为自己手下的人找工作的“农民工司令”张全收“牛”起来了,整天是企业求他派人,而他却“无兵可派”。

再次走进张全收的全顺公司,前半年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见了,只见到张全收一个人在不停的接电话。 像这样的电话,张全收现在每天至少要接20几个。来电话的,都是广东、福建,浙江、甚至还有辽宁大连的用人企业。

这与年初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那时候,他的公司一下子积压了上千名农民工,由于他承诺,只要进入他的公司,管吃管住,没活做的时候每个人每天还能领到40元钱的补贴,所以他一天要承受近10万元的开销,提起年初的经历,张全收历历在目。
张全收盼望的转机终于来了,深圳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开的数据显示,自2009年5月份以来,深圳市由年初的岗位缺口首次转为了用工缺口,到了7月份,用工缺口已超过6万人,于是张全收的公司又重新开始火爆起来。

这段时间,为了要人,深圳一家玩具厂已经给张全收打了十几个电话,这是张全收的老合作伙伴,年初时因金融风暴停产了一阵子,现在订单多了,厂子恢复生产急需人手,虽然只要200人,但张全收就是拿不出来,随着要人的厂子越来越多,张全收发现,他这个“司令”已经无兵可派了。

一边是用人的饥渴,一边是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张全收则搭起了供需双方的桥梁,他以对农民工实行收入保障制度和团队输出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创下了“农民工权益保全”的新模式,最多的时候,他的手下拥有近两万名农民工,那么,农民工进入他的这个团队,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2009年年底的一天早晨6点,在深圳市平湖镇的一家工厂,1000多名穿着蓝色厂服的农民工集合在一起,张全收拿着小喇叭开始讲话,每隔一段时间,张全收都要和派驻在各个工厂的员工作一次对话。

与其它的劳务中介不同,张全收对招进来的农民工进行培训之后,以50名农民工以上为一批送入用人企业,每50人配一个带班管理,负责员工的吃喝拉撒,租用工人的工厂只负责产品质量和进度,无权解聘某个员工,若员工工作出现问题,厂方要先向带班管理反映,由带班管理出面解决。

但是带班管理也不能滥用职权,每隔一段时间,张全收就会用这种方式对他委派在各个工厂的带班管理进行民意表决,一旦民意过低,立即撤换。

一个月能领多少工资,工资是否及时发放是农民工最关心的问题,在调查中,农民工普遍反映,单独去找工作就像撞大运,而撞到一个稳定有保障的工作几乎很难,来自河南南阳的小赵向我们介绍,以前在别的公司,老受到歧视,他自己就是因为不能忍受克扣工资才跳槽的。

2008年进入全顺公司后,小赵从来没有为工资的事操过心,只要自己用心工作,月底拿多少工资一目了然。

在张全收的公司,员工的工资由公司统一和用人单位结算,工资标准同用人单位以其他形式招聘进去的员工持平,而张全收赚的就是厂方向他支付的管理费用。

张全收说,把农民工组织起来,不仅能在工资待遇的谈判中取得有利地位,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其它利益,2008年末,金融危机爆发后,发生了一些工厂主拖欠员工工资后逃匿事件,张全收合作的企业也有几家老板携款外逃。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