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5日 09:11 三农人 我要评论
33岁的河南女孩王东灵走进人们的视线,是由于她在贵州山区的一所洞中小学支教,因而被媒体称为“穴居部落里的拨火姑娘”。然而,面对荣誉,她却选择了人们意外的态度——拒绝。
这是王东灵四年来,第六次返回山洞。山洞的位置,在贵州紫云县水塘镇极为偏僻的麻山深山区,海拔1800多米。中洞深215米,宽115米,高近50米,洞内居住19户、87口苗族人。到中洞,几乎无路可走。经国家旅游局考证,这支苗族是亚洲现存惟一的一个“穴居部落”。
王东灵,河南灵宝人,1992年三门峡市卫校毕业。支教前,她在秦岭金矿职工医院做化验员,工作了11年。按她自己的说法,11年来,她既没有受到过批评,也没有得到过表扬,日复一日,重复着同样的工作,这姑娘开始厌倦了都市里的生活。直到2003年,“五一”期间的一档电视节目,改变了这姑娘的生活。
王东灵特立独行的个性,给认识她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3年的秋天,王东灵给父母留下了一封信,离家出走。她决定到贵州山区的一个寨子里,去当支教老师,当时并没有人知道她的行踪,她的父母,也并不了解她此行的目的
据洞中的老人们说,他们的祖先在这里居住了150多年了。因为头顶山洞,洞内房子几乎都不要顶,房屋墙壁都是用竹篱笆和玉米秆搭建而成。生活用水全靠从洞顶上渗下的水滴,洞内终年潮湿。三年前,王东灵来到中洞的时候,这里还没有通电。中洞小学只有三个班级,两名教师,40几名学生,都是来自中洞和附近的村寨。到达中洞的第二天,王东灵如愿成了一名支教老师。
事实上,在紫云县支教的青年志愿者,每年都有不少,都是由团中央、贵州团省委有组织地进行。但像王东灵这样的,来自外省的单身姑娘,自愿而且不要报酬的是头一个;敢一口说到中洞小学的,更是第一个。
听说中洞小学来了一位会讲标准普通话的老师,就连附近的长顺县也有两名学生来上学。这学期,中洞小学学生多了37名。王东灵离开山洞支教已经有两年了,当年,她教过的学生,依然还记得这位从城市里来的老师。
中洞百姓生活的全部基础就是从山旮旯里开垦出来的少得可怜的玉米地。常年以玉米和红薯为食。人均年收入200多元。刚到山洞时,王东灵自己做饭,但没过多久,她从山下带来的粮食就吃完了。
山洞里30岁以上的女人们,都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也无法和王东灵进行语言上的交流,为了早一天和房东熟悉,并取得他们的帮助,王东灵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和村里的女人们,一起下地干活打猪菜。
从2003至今,王东灵一个人在支教的路上已经走过4年。她说她到山区去支教,其实并没有媒体上宣传的那么崇高,最初的选择,不过是想改变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不过对一个城市女孩子来说,山洞里潮湿的环境,简陋的居室,也让她适应了很久。
看着我们把镜头对准了孩子们,王东灵此时和我们有了一些交流,我们也开始慢慢的走进了山洞的世界,三年前,由于王东灵的到来,中洞小学,不同程度的接受了外界的一些帮助,但让王东灵感到忧虑的是,山洞里的孩子们,在这里完成小学毕业以后,只有一部分升入初中,继续学业,贫穷的现实,让很多家长难以承受子女们读书的费用。
面对着无法改变的自然环境,熟悉了中洞生活的王东灵,也曾经想过,给村民找出一条生财之路,也曾冥思苦想过,如何改变这种贫困的方法。
在中洞附近,有十几个村寨,虽然这些村寨并不在洞里,但由于土地贫瘠,交通闭塞,生活依然处在贫困线以下,住在十板寨的罗全龙兄弟二人,曾经是王冬玲教过的学生,兄弟俩,两年前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后,兄弟二人跟着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为了不让他们失学,王东灵在离开中洞后,坚持着每个学期都给他们寄上200块钱。
原定半年的支教时间一晃而过,对于是不是要继续留在中洞支教,王东灵的内心开始出现了几分犹豫。
山洞依旧,孩子们的渴望依旧,王东灵觉得,她并没有给中洞带来什么改变,她也清楚的意识到,一个城里人的到来,也不会改变这里现有的文明,她更无法解决山洞里孩子们的温饱,但王东灵依然选择留了下来,因为此时,山洞有了她熟悉的孩子和像邻居一样熟悉的村民。
2004年7月暑假前,她带着班上的孩子们下山赶集,途中不幸发生了车祸。王东灵庆幸十几个孩子和她自己,都能在车祸中死里逃生,然而,这次意外,给她带来的伤痛,需要几个月才能痊愈。
在外人看起来,王东灵已经是中洞的第88个村民,但是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王东灵在伤好之后,并没有回到中洞,而是去了威宁县木槽村的另外一所小学,还有更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那里呆了七个月之后,她用朋友们的捐款,为当地建了一所希望小学。这个行为让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因为按理说,如果有朋友捐款的话,她应该首先想到的是中洞。对此王东灵有这样一个解释,她说木槽村比中洞更需要这份资金,而就在木槽村小学落成的时候,王东灵又再一次选择了离开。对于外界的种种揣测,她保持了一种相对平淡的心态。
在我们跟随王东灵进中洞的第二天,后山响起了丁丁当当的声音,村民们希望,能够修出一条通往山外的路,希望孩子们,能走出大山,同时,也希望山外的人,走进他们的生活
让王东灵高兴的是,由于国家从2005年启动了62亿资金在全国范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中洞辍学的孩子越来越少。就在这一年,在一家慈善机构的资助下,中洞有四个孩子,获得了到外面去读书的机会。他们已经有两年没回来了,但他们寄回来的每一封信,每一张照片,都会在山洞里,引起不小的振动
杨八妹没有上过学,也不认识字,女儿给她寄来的信,已经一年多了,尽管她不知道信里的内容,但是她依然把信珍藏在家里唯一上锁的地方。这是第一次有人给杨八妹读女儿的来信。看着杨八妹脸上幸福的笑容,面对着这山里山外的牵挂,王东灵的内心,却有一份复杂的情感。
在山洞朴实的村民身上,王东灵找到了她的快乐,在朗朗读书声中,她也感受着那份平静,但是当她真正被山洞接纳为第88个村民的时候,她的痛苦也就随之到来,正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如果不适应的话,她随时都可以逃离,而其实她心底里真正知道,这一次她逃离的也许是那个山洞,但再也无法逃离的,是对山洞的牵挂,那一份挥之不去的浓重的感情。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