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DV圆梦:朱兰庆

2010年02月25日 09:11  三农人 我要评论

  

    CCTV.Com消息: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屈哲,现在是《三农人物》时间。刚才您看到的这一幕是一个剧组在拍摄电视短剧——《赃车》。说是剧组,可现场却见不到明星大腕,拍摄用的是一台小DV机,话筒用鸡毛掸子撑着。“导演”叫朱兰庆。就是这个三年前从来没有摸过摄像机的人,竟用这些简单的装备拍摄出了十多部反映乡村作品。让朱兰庆引以自豪的是,他的很多DV作品还在央视播出过,并屡次获奖。

  

    


朱兰庆:浙江省兰溪市人 民间DV爱好者 主要作品有《我相信明天会有阳光》《矮人阿擦的故事》《横店追梦》《兰溪杨梅红了》等。

  

    2008年1月18日的晚上,朱兰庆为拍摄电影<孟祥斌>筹备经费的时候,遇到了麻烦。

  

    朱兰庆:钱 给我点钱 明天要用了

  

    蒋小玲:你不要吵 不要吵

  

    朱兰庆:快点吧

  

    蒋小玲:给你讲不清的 你这个人

  

    朱兰庆:我要用呢 明天拍东西要用呢

  

    蒋小玲:昨天我不是已经给你2千了

  

    朱兰庆:最后一次 最后一次

  

    蒋小玲:你今天要多少 要多少

  

    朱兰庆:要1千

  

    蒋小玲:要1千干什么用

  

    朱兰庆:拍片子用啊

  

    蒋小玲:你拍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把你的摄像机砸了

  

    孟祥斌是解放军驻金华某部参谋,2007年11月30日,为了抢救一名跳江的女子,他却再也没有回来。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记住孟祥斌,朱兰庆萌发了要拍摄一部电视短剧的念头。在妻子面前,因为要拍摄经费的问题,朱兰庆已经吃了很多次闭门羹。

  

    这一次,经过软磨硬泡,朱兰庆还是从妻子那里要到了1千元钱,第二天,朱兰庆约来了《孟祥斌》剧本的作者一起探讨剧情。

  

    现在,最让朱兰庆头疼的事就是费用问题。虽然,拍摄DV作品用不了多少钱,但还是要有些投入的,比如,道具、交通运输、饭费等等。以前,妻子还会主动拿出钱来让朱兰庆去拍摄,但随着拍摄片子数量的增多,妻子不但不支持了,还对朱兰庆的不务正业有好大意见,说他不管家庭、不干正经事。那么46岁的朱兰庆乐此不疲地拍摄这些DV作品,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2005年8月 “云娜”台风骤降到兰溪,朱兰庆和妻子在夜里下班后,就在他们匆忙赶往回家的路上,却碰到了一对不同寻常的母女。

  

    朱兰庆碰到的是一对摆地摊的母女,台风肆虐,大街上已经几乎没有什么行人,而这对母女却还在坚守自己的摊点,这引起了朱兰庆的注意。通过和她们对话,朱兰庆了解到,天天与母亲一起摆夜摊的女孩子叫张卫芳,当年26岁,自从父母离异后便一直跟着母亲生活,不幸的是在2003年,她被查出患了尿毒症。

  

    了解到张卫芳不幸遭遇后,朱兰庆回到家后失眠了,他决定要帮助母女俩,但是怎样去帮助她们呢?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求助当地的媒体。朱兰庆向报社反映情况后没多久,张卫芳的不幸遭遇就见诸报端。

  

    金华日报报道后,有很多好心人为张卫芳捐钱,随后,他又和兰溪市团委等单位专门为张卫芳组织了一场义卖义捐活动,总共为张卫芳捐赠了4万多元钱。

  

    张卫芳母女的不幸遭遇彻底打动了朱兰庆,为了帮助这对母女,朱兰庆不断地在寻找救助途径,先是给报社打求助电话,然后又组织义卖义捐活动。虽然最终捐到了一部分钱,但这笔钱,对于张卫芳换肾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说,也仅仅是杯水车薪。该怎样更好地帮助她们呢?朱兰庆突然想到,干脆用自己不久前买的DV机记录下张卫芳母女的生活,然后想办法在电视上播出,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她们、关注他们。于是,当初这个救人心切想出的法子,让朱兰庆与DV作品结下了不解的情缘。

  

    


不论是在家里、路上还是张卫芳母女摆摊的地点,朱兰庆都在观察和记录她们的生活。有一次,朱兰庆突然发现张卫芳养了几只小猫。细心的朱兰庆将这一细节拍了下来,可是,当他决定更多地去拍摄记录母女俩人的生活,但就在这个的时候,张卫芳却突然提出,不让朱兰庆再去拍她了。

  

    拍得好好的,张卫芳为什么冒出不让拍的想法呢?是朱兰庆在哪方面做错了?还是另有原因?经过多方打探,朱兰庆终于了解到了真相。经过耐心的解释,张卫芳还是同一拍摄了。一段时间之后,朱兰庆还是积累了一些素材,但是怎样去进行剪辑,配音,这对于朱兰庆来说都是面对的难关,他于是到兰溪市电视台请来了指导老师。

  

    经过几个不眠之夜,朱兰庆第一个作品《我相信明天会有阳光》最终还是出炉了。后期制作好之后,他找到在大街上摆摊的张卫芳,拉她进一家商店,在电视里播放给她看,虽然只是短短10分钟镜头,都是平时她自己的日常生活,但重新解构的画面配上抑扬顿挫的解说词,张卫芳流泪了。

  

    通过努力,朱兰庆的片子还是在中央台播出了,这让朱兰庆感到莫大的欣慰。

  

    通过片子的播出,朱兰庆共为张卫芳筹的捐款7万余元。朱兰庆说,张卫芳现在最需要的就是肾源。2008年1月21日,朱兰庆再次带张卫芳到杭州一家医院咨询张卫芳的肾源情况,但朱兰庆的得到的答复还是在等。

  

    在帮助张卫芳母女的过程中,朱兰庆的第一个DV纪录片也问世了,他给这个片子起了一个名字很诗意,叫《我相信明天会有阳光》。朱兰庆说,他就相信生活中还是好人多。而这之后,朱兰庆对拍摄DV作品产生了兴趣越来越浓厚,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为拍摄出好作品,他曾经到附近的横店影视城偷师学艺。他说,自己离做导演的梦是越来越近了。

  

    朱兰庆出生在兰溪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家里生活很困难。1988年母亲为了给朱兰庆娶媳妇,在兰溪市街头摆起了小摊,专卖当地小吃鸡蛋馃。

  

    1994年,由于母亲身体不好,朱兰庆也帮助母亲摆摊,如今,他把鸡蛋馃做到了店铺里。就在朱兰庆的鸡蛋馃的生意越做越大的时候,他却拍摄什么DV作品去了,这让妻子很是恼火。

  

    最初拍摄张卫芳母女的时候,妻子蒋小玲是非常支持丈夫的,她觉得这是在做善事,但让妻子没想到的事,丈夫却接二连三地拍了下去。甚至有一次,朱兰庆拍摄的片子却给全家带来了麻烦。

  

    从这以后,妻子蒋小玲更加反感丈夫继续拍摄DV作品,但妻子的阻拦却没有挡住朱兰庆继续拍摄的脚步。直到有一天,蒋小玲发现了丈夫的一张照片,牵出了丈夫隐藏多年的一个秘密。

  

    这是一张只有一寸大小的黑白合影照片,如果不仔细看,蒋小玲都很难认出上面有朱兰庆本人。这张照片为什么会让妻子感到奇怪呢?年少时的影视梦一直在朱兰庆脑海里萌动着 ,于是,他偷偷跑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培训一个星期,并拍了照片留念,这一举动没想到被妻子 抓住了把柄。

  

    后来因生活所迫,朱兰庆只得放弃了做演员的念头,改行做了小吃鸡蛋馃 ,但帮助张卫芳的事情还是钩起了朱兰庆的旧梦。如今,为了让自己更多了解电视制作流程,他还订阅了很多这方面的书,从书里他了解到什么是“景深”“焦距”等专业术语。

  

    


在拍摄DV作品以前,别人都管朱兰庆叫朱老板,如今,他更愿意别人叫他“朱导”。每当听到别人一口一个叫他“朱导”时,天生爱笑的朱兰庆更是开心的不得了。妻子还因此送他一个非常时髦的绰号——“超级男生”。朱兰庆的DV作品在电视台播出后,他也会得到一些相应的报酬,这也为他拍摄下部片子奠定了经济基础。2006年,他的《横店追梦》又问世了,这部片子和他的第一个作品《我相信明天会有阳光》有很大的不同。前者讲的扶贫救弱,而《横店追梦》,讲述的是横店影视城一个群众演员的故事。朱兰庆为什么要拍这部片子呢?

  

    坐落在金华东阳县境内的横店影视城几乎每天都有剧组在拍戏,这里聚集了很多观众演员和特约演员,俗称“横漂”。《横店追梦》描述了一个“横漂”人的生活,朱兰庆认为这是自己年轻梦想的写照。

  

    每次来到横店影视城,朱兰庆不仅仅在找自己梦想,而他每次来都是找有剧组的地方,他是为了偷师学艺,使自己的DV作品更有长进。其实, 我到横店的目的, 通过现场写一些导演,学学摄像, 学学美工方面或其它方面 希望真正能够提高自己的水平。

  

    从横店回来后,朱兰庆的思路更拓宽了,对拍摄DV作品的理解也更深了,在2007年上半年,他尝试着用群众演员去拍摄作品《兰溪杨梅红了》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朱兰庆所拍摄的《我相信明天会有阳光》获得中央电视台“平安中国”DV大赛三等奖;《刘老太的幸福生活》获二等奖,《矮人阿擦的故事》获最佳故事奖;《我相信明天会有阳光》还获得人文关怀DV作品奖 三等奖

  

    如今,朱兰庆镜头所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弱势群体,他在用手中的DV去捕捉社会进程中的瞬间,就像《兰溪杨梅红了》,虽然短短的30分钟节目,却让更多的人记住了兰溪杨梅,从而提升了兰溪杨梅的知名度,增加了果农的收入。其实,我们在看朱兰庆DV作品时,某些细节处理上还有欠些火候,可是他却是在用心去拍摄DV作品,用DV来圆梦想,正像他自己所说的,圆自己的梦想,圆片中主人公的梦想。如今,朱兰庆已成了兰溪百姓的骄傲,但我觉得这种骄傲并不是他个人知名度有多高,而是他DV镜头触角的延伸。好,今天的节目就到这,下周《三农人物》,我们不见不散!

  

    null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