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先摸鸡脾气

2010年02月25日 09:46  往期文稿 我要评论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点击查看节目联系方法【实时更新】

>>这期节目点播入口

>>下载这期节目视频

要说起养鸡呀,实话说,我对养鸡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的一些记忆里头呢。小时候家里有个院子,房前屋后的那些鸡,总是在地上没完没了的啄,而且胆小怕事,稍有动静,就咋咋呼呼、连跑带颠了。现比之下,今天的鸡,其实不容易,它们差不多都快成为咱们的肉蛋储备厂了,原本的生活状态也基本上都没有了。那么对于一只鸡来说,它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脾气和个性呢?

现如今,人们对鸡蛋和鸡肉的需求是越来越大了,这养鸡的规模也就跟着工厂化了。可要是因为这样,就把这些鸡看成是没脾气没个性,只会产肉产蛋的机器,那可就错了。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别看现在这么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它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一些天性,可是根深蒂固的。如果忽视了一群鸡的脾气,这“活机器”也会闹罢工的。

  

打从祖辈开始,这鸡就习惯上了群居生活。既然是小社会,就会形成秩序和阶层。

这一点,养鸡养了三十年的齐大妈可有发言权了。她观察起自家的鸡来,颇有心得。

齐桂琴:“要是养鸡就必须养公鸡,你不要公鸡,母鸡它没有主心骨,没有仗胆的。”

在这里,公鸡处于社会的顶层,它是一家之长,当然也是保护者。

齐桂琴:“能照顾,照顾得好着呢!有风吹草动碰上野物,它就这么一叫唤,母鸡就知道了。就知道是啥事了,像天上飞的鹞鹰,能抓它们,到时候它一叫唤,母鸡就都到他身边一块去护着去了。”

每只公鸡都会领着几只母鸡形成家庭团队。这几大家子就会在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的前提下相安无事。

当然了,有了公鸡才能有小鸡,齐大妈养鸡的乐子也就能继续下去了。

齐大妈家的鸡相当接近于自然状态。

可是在几公里外的一个大型养鸡场里,那可就是另外的情形了。

  

这里的鸡,首要任务就是产蛋,这些蛋可不是用来孵小鸡的,而是直接进入人类的超市。这么一来,这项工作单靠母鸡就能胜任了,于是,就由人创造了这样一个超级的母性大社群。

潘裕华:“我就是养蛋鸡,我就要蛋,一般我就不要公鸡了,我就要蛋,我就不要留种,那我把公鸡就淘汰,因为养公鸡耗料呀,饲料成本就要高一些。”

那是咱们眼花了?这鸡群里头明明还是有几只公鸡的影子呀。它们是无意间被漏进来的,还是另外有什么用意呢?

王福明:母鸡一般产蛋,有公鸡的话,可以通过性诱导,促进它的雌性激素分泌,从侧面来说,可能能提高母鸡的产蛋量,适当少量留一点公鸡,对母鸡还没有开产的鸡,或者开产不稳定的一些鸡还是有影响,能促进它排卵,这也是通过长时间的实践经验,我们自己观察到。

看来,在下蛋这件事上,公鸡虽然没有什么绝对价值,但是它们的存在无形中对母鸡产生了生理诱导。这阴阳调和了,母鸡产蛋也就变得更自然了。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