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点击查看节目联系方法【实时更新】
>>这期节目点播入口
>>下载这期节目视频
太湖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这里水产丰富,盛产鱼虾,在这片辽阔的水域上,常常可以看到扬帆出航,张网捕捞的渔船。所以从前就一直流传着"太湖八百里,鱼虾捉不尽"的说法。可到了如今,面对人们连年的捕捞,太湖再也不是取之不尽的聚宝盆,那一撒大网就拉上几吨大鱼的好运似乎一去不复返了。有的渔民也只好放弃大船,撑着小船在湖汊里抓点儿鱼虾了。
浙江省湖州市因濒临南太湖而得名,这儿的湖畔人家一直把打渔作为一项主要收入。
记者:师傅,您这个打的都是什么鱼呀?
陆金泉:这个都是野生的了,这个小鱼是餐条鱼了,我们讲餐条鱼。
记者:我看那个还有很大的,那个是什么鱼呀?
陆金泉:这个呀,这个就是我们太湖的白条鱼。
记者:这个鱼怎么样?
陆金泉:这个鱼很好吃的。
记者:很好吃。
陆金泉:这个市场价格很贵的。
记者:好打吗这个鱼?
陆金泉:从前很多的,现在不好打了。有时候打个一两条鱼,有时候一个也没有打不到。
生长在太湖里的鱼虾种类非常多,最负盛名却是人们称之为“太湖三白”的白鱼、白虾、白银鱼,这位渔民打到的就是位列“太湖三白”之首的太湖白鱼。它一直被认为是太湖的名贵鱼类。
浙江省湖州市农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劳顺建:历来是淡水水产品中一种高档的经济鱼类,是人们喜欢食用的一种水产。
这是因为太湖白鱼鳞下脂肪多,肉质洁白、细嫩,品味鲜美非常象鲥鱼。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就写下“白鱼切如玉”的诗句来赞颂它。太湖白鱼的营养成分也很丰富: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18.6克,脂肪4.6克,热量116千卡,还富含人体需要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劳顺建:太湖白鱼学名是翘嘴红鮊,它在分类学上属于鲤科一类,因为生长在太湖,我们当地俗称太湖白鱼。太湖白鱼既然学名叫翘嘴红鮊,它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嘴巴上翘,与身体基本上呈90度的一个直角,还有它的体型是细长的。太湖白鱼的鳞片是细鳞,白色的,看上去通体银白色,所以我们这里俗称就是叫白鱼。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点击查看节目联系方法【实时更新】
>>这期节目点播入口
>>下载这期节目视频
其实啊,野生的翘嘴红鮊在我国的珠江、长江、黄河和黑龙江四大水系都有分布,而长江流域里的翘嘴红鮊品质最好的就是太湖出产的了。太湖地区古时称作“吴郡”,据《吴郡志》里记载:“白鱼出太湖者胜,民得采之,隋时入贡洛阳”。意思是说,太湖出产的白鱼是最好的,早在隋朝的时候就做为贡品献给朝廷了,这说明太湖白鱼做为美食起码有一千多年了。问题是,如此优良的鱼类,为什么千年以来一直没有进行人工驯化养殖呢?
太湖白鱼还总是瞪着圆圆的大眼睛,隐隐地透着阴冷的杀气。
劳顺建:太湖白鱼它生活习性平时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它吃太湖里面的小鱼小虾,所以它是凶猛性的肉食性的鱼类。
记者:怎么凶猛?
劳顺建:它平时游动敏捷,追捕小鱼小虾,追捕的时候,捕食的时候行动很快,一下子就是把那个饵料吃到,另外那个太湖白鱼属于善于跳跃的,性情是比较暴躁的。
凶猛而又暴躁的杀手,必然具有桀骜不驯的个性。
劳顺建:历来这个太湖白鱼就是野生的捕捞的,以野生捕捞为主,没有攻破人工养殖关。
记者:它那个捕捞上来,养不就完了嘛
劳顺建:因为捕捞上来的这个白鱼,就是不断地跳跃,原来市场上很难就是拿到市场上有成活的那个野生的个体。一捕捞上来,因为它不断地跳跃,运不到市场上就要死亡的。就是说天然捕捞上来的那个鱼,拿到池塘里面是根本不能养殖的。
正所谓不是鱼死就是网破呀!面对着性情如此刚烈的太湖白鱼,驯化难度可想而知,但是要满足市场的需求,又要保护好太湖白鱼的野生资源,就必须进行人工养殖。科研人员把希望寄托在了它们的下一代,如果能从小喂起,就能有所突破。
劳顺建:第一个技术难关就是说人工繁殖,人工繁殖第一代肯定用天然捕捞的野生亲鱼作为那个母本,第一关就是说能够采集到成活的野生的那个太湖白鱼,然后进行繁殖。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点击查看节目联系方法【实时更新】
>>这期节目点播入口
>>下载这期节目视频
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的老沈8年前就捉摸上人工驯养太湖白鱼了。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某水产养殖场场长沈土山:我们这个太湖白鱼人工繁殖呢,是从2000年开始搞的,当时我们没有亲本,就是从野外外湖到太湖边上自己去抓。
你在抓鱼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它就马上死掉,我们搞了好几次。抓来这个鱼你不能放的,一定要马上打针,不打针它明天就要死了。
打针的目的是为了镇定住太湖白鱼被抓时惹起的勃然大怒,抑制它的暴躁发作,避免它自杀而亡。活的野生太湖白鱼算是逮到了,新的问题却又出现了。
沈土山:它的亲本还没成熟,像雄的没有精液,雌的没有成熟这个就是白搞了。
老沈和科研人员一研究,结论是抓捕野生白鱼的时机没有掌握好,既然是为了取得它们的下一代,那么就得遵循太湖白鱼的繁殖规律。
沈土山:从太湖白鱼它这个习性呢,它这个繁殖季节一般都是在7月份。我们第二次,到7月份以后,7月份左右它自然产卵的时候,我们去抓,结果抓到了几条亲本。
做为亲本的雄鱼和雌鱼都要进行认真地挑选,标准是鳞片要整齐,体表没有瘀伤,一公斤左右健壮的鱼。
沈土山:这个雌的不行,肚子很小。这个行,这个肚子挺大的。这个是雄的,很好的,这条雄的也行的。
这些鱼可真是来之不易呀!下一步的工作还真得争分夺秒地抓紧!
记者:雄的和雌的都要打针吗?
沈土山:全部都要打针的。
记者:打的针是一样的吗?同样的针吗?
沈土山:一样的。
记者:雄的和雌的打的针都是一样的。
沈土山:剂量少一点,雄的剂量减一半。
记者:雄的是雌的一半?
沈土山:对。
这回儿老沈给作为亲本的雄鱼和雌鱼打的是催产剂,为的是促使雌鱼尽快地排卵,尽快地进行人工授精。
果然过一会儿,轻轻地挤压雌鱼的下腹部,它就排出卵了。紧接着更轻柔地挤压雄鱼,乳白色的精液就会随之排出来,滴落覆盖在雌鱼排出的卵堆上。
如果是一公斤重的雌鱼,它就能够产下15万粒左右的卵子呢!太湖白鱼的卵子具有比较大的粘性,为了避免卵子受精粘成团块,这时要加水把卵堆融开,再倒进孵化缸里,此时,太湖白鱼人工授精工作就算完成了。
最适合太湖白鱼受精卵孵化的水温是25℃,在这恒温的条件下,经过三、四天,鱼苗就会孵化出来了。此时的鱼苗很小很小,小到我们的肉眼几乎看不到,养鱼的人们称它们为水花。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点击查看节目联系方法【实时更新】
>>这期节目点播入口
>>下载这期节目视频
真是不容易呀,老沈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终于得到了我们瞪酸了双眼,才能隐约看到的太湖白鱼的水花。这么小的水花,怎么才能养到一尺多长成为能够上餐桌的大鱼呢?
孵化出的水花在七天之内就要放到池塘里。在自然环境里,太湖白鱼小鱼苗吃的是水中的浮游小生物,在这人工挖掘的鱼塘里,喂它们什么呢?
沈土山:放好白鱼以后水花放好以后,第二天就是泼豆浆,一天泼两次,一般的泼到10天左右。
这些豆浆并不是直接喂小鱼苗的。原来豆浆泼到池塘里,池水就变肥了,水里就会滋生出更小的小生物,它们才是鱼苗们的美味佳肴呢。
沈土山:它里面有红虫,太湖白鱼它最喜欢吃红虫,红虫吃完以后,它就能够长到1公分半左右。
这红虫当然对小鱼苗的胃口了。可是当它们长到人指甲盖儿那么长的时候,这比针尖儿还小的红虫儿就再也无法让这些鱼苗充饥了。那么,此时喂它们什么好呢?
沈土山:太湖白鱼呢,我们当时搞的时候,只知道它是在湖泊里面吃小鱼小虾。那么小鱼小虾也没有这么多给它吃,吃鱼块,吃冷冻鱼?小的时候吃鱼浆,把它捣烂以后泼到池塘里面,一半它吃了,一半沉在鱼塘底下,它吃不着,吃不着以后,对水质有个很大的污染。另一个浪费现象也比较多,成本也比较高。
实际上,池塘里养殖的其它许多鱼类,都是用人工配合饲料来喂养的,那么太湖白鱼能不能用这样的饲料呢?
沈土山:喂鲤鱼的配合饲料给它吃。它吃要吃,就是长不大,那么我们下半年看到这个鱼长不大,我们就自己呢,想了一想,它是肉食性的,一定要动物性蛋白高一点,所以想出来用鱼粉、蚕蛹粉、蛋黄粉等等把它混在一块,一吃呢,它很要吃的,它比较爱吃。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点击查看节目联系方法【实时更新】
>>这期节目点播入口
>>下载这期节目视频
当鱼苗长到1.5厘米时,就要给它们喂这种粉状的配合饲料了。它动物性蛋白含量比较高,就对上了太湖白鱼鱼苗的胃口,而且粉料撒在池塘里就轻轻地漂在水面上,鱼苗吃起来也很方便。饲喂这种粉料,小鱼苗很快就长大了。
沈土山:白鱼6公分以下呢吃粉料,6公分以上的粉料不适口,因为这个鱼大小不同。
这时候就要给长大的白鱼饲喂颗粒状的配合饲料了,可是颗粒饲料比重大于水,抛到塘里它们不漂浮在水面上,而是往水底沉。太湖白鱼最大的特征就是鱼嘴几乎垂直向上,沉在水底的饲料它是吃不着的。老沈和科研人员经过反复实验,最后采取了膨化工艺来生产,这样就减轻了颗粒配合饲料的比重。
沈土山:这个是太湖白鱼膨化料,它是浮性的,抛下去以后,这个白鱼就蹿起来吃。
太湖白鱼吃起这漂在水面上的颗粒饲料可就称得上是:“得心应口”了,这回应该没问题了吧?可还是出现麻烦了。一起风许多饲料就被刮到鱼塘边上,长大了的白鱼是不愿意到岸边的,这就造成了浪费也容易形成污染。怎么办呢?老沈他们还真想出了个办法。
他们用网围了一个圆圈儿,难道在池塘里还要搞网箱养鱼吗?是不是有点儿舍本求末了呢?这个办法看来不太聪明!
哦,原来这网下边是镂空的,它只挡住水面上飘浮的饲料,并不妨碍水里的鱼儿游进游出。
沈土山:这个就是叫食场,为什么要搞这个食场呢?主要把整个池塘的鱼引到这个食场来。
喂食的时候把饲料只撒进这个食场里,有网挡着饲料就不会漂走。鱼儿会纷纷游进食场来吃食,吃饱了它们又可以出去,在整个池塘里自由地游弋。这样它们既可以集中进餐,又可以拥有一定的活动空间。
沈土山:第二个好处呢,就是这个鱼今天吃了多少,因为我们这个膨化料是浮性的,喂下去吃完不吃完一目了然。
这样就可以观察和控制鱼儿们的进食状况,进而就可以避免饲料的浪费,避免浪费的饲料所带来的污染。看来这食场的设置还真是个聪明的好办法!
沈土山:这个颗粒料它生长速度快,第二个成本低,成本上来讲,我们吃鱼块的,吃小鱼小虾的基本上它要成本8块钱一斤,我们现在吃这个浮性的颗粒料,基本上生产一斤成鱼,就是成本5块钱一斤成鱼。
捕鱼的日子终于到了,瞧这打上来的一条条太湖白鱼既整齐又肥硕!运到市场上一准儿受消费者的欢迎。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点击查看节目联系方法【实时更新】
>>这期节目点播入口
>>下载这期节目视频
浮性的膨化配合饲料,太湖白鱼不仅喜欢吃,吃得多,还长得快,长得好。饲料问题解决了,真是解决了养殖太湖白鱼非常关键的一个技术难题。那么,至此是不是可以说太湖白鱼的人工养殖已经成功了呢?其实呀,老沈心里很清楚,离成功还差一步。
沈土山:你如果大批量生产鱼种,主要是靠外湖抓几条亲鱼,是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不能抬高这条白鱼的大批量生产。
劳顺建:作为一个鱼类,一个养殖成功的一个标志,一个就是说全人工繁殖,种鱼一定要人工养殖培育,种鱼自己培育。
为了恢复和保护太湖的水产资源,近些年来,湖州市每年都要举行增殖放流活动,湖州市农业局提出希望能够把太湖白鱼作为人工放流的主要鱼种之一。显然,靠抓几条野生白鱼作为亲本鱼来繁殖饲养,既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也无法完成人工放流的任务。那么,就必须人工养殖培育太湖白鱼的亲本鱼。可是既然已经喂养出了长得不错的太湖白鱼,直接用它们作为亲本鱼不就行了吗?
沈土山:那个白鱼亲鱼呢,吃人工配合饲料,我们吃了3年,第三年我们查查,它这个鱼呢长的比较好,它个体也大,膘势也好,它的肚子也很大的,那么我们开始产卵,产卵通过打针,通过打针以后呢,它的卵排出来了,但是20%是白卵,没有受精。这个苗出来以后,成活率没有。
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老沈和科研人员经过反复的观察研究,终于找出了原因。
劳顺建:用配合饲料喂这个太湖白鱼,解决生长速度那个问题,但是这个作为种鱼来说,主要是性腺发育要成熟,用人工配合饲料的话,它是营养达不到那个性腺发育的那个要求,一定要配合吃活的鱼虾才能满足它那个性腺发育的要求。
知道了原因,再经过反复的试验,也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沈土山:三年亲鱼才能搞人工授精。那么你专门吃饲料它不行的,第三年,就是一定要活的小鱼小虾给它吃,吃6到7个月以后,再通过人工授精打针生产,那这个苗成活率也高,产量也高。就是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我们自己培养亲鱼,像现在这个规模呢,我们整个场白鱼水花年产量能够达到3到4个亿尾。
老沈和科研人员几年来的研究实验终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成果不仅体现在老沈的水产养殖场,也体现在更多农民家的鱼塘里,更体现在湖州市日益繁荣的水产市场上。
浙江省湖州市农业局局长杨建明:我们现在像太湖白鱼全市人工养殖已经达到了2万多亩,那么通过这个人工繁殖以后人工养殖,保护了我们野生鱼类的资源,也保护了太湖的水环境,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所以这一项技术的突破,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是非常好的。
这些长势健壮的太湖白鱼鱼苗就要放流回辽阔的太湖里了,这一条条人工培育出的的幼小生命,肩负着在自然环境里繁衍自己种群,使之生生不息的使命。承担着恢复太湖生态环境的重托!
当人们把这自己养殖的一条条鱼苗再放回太湖时,感受到的就不仅仅是收获的快乐了,还有回报大自然母亲的那份奉献的愉悦!
湖州市南太湖水产资源增殖放流
2005年放流太湖白鱼20万尾
2006年放流太湖白鱼25万尾
2007年放流太湖白鱼52万尾
除了太湖白鱼以外,太湖里还有银鱼、鳡鱼、黄颡鱼、鳜鱼、白虾……等上百种野生水产品种,如同太湖白鱼,它们中的大多数也都成功地进行了人工养殖,走进了市场,满足着消费者的需求。另外许多品种的种苗也像太湖白鱼一样,放回进了太湖,让它们在自然环境里继续生息繁衍,有了它们太湖才能够永葆朝气和活力。能做到这些,靠的就是科技力量还有人们不断觉醒和提高的环境保护意识。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