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点击查看节目联系方法【实时更新】
>>这期节目点播入口
>>下载这期节目视频
提起蟾蜍来啊,人们首先想到它的俗称癞蛤蟆,虽然这癞蛤蟆是吃害虫的能手,但是因为样子丑陋,人们往往对他敬而远之,可是在江苏,偏偏有一位小伙子袁正洋还要养殖蟾蜍,由于一开始养殖蟾蜍的人很少,几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小袁没有少受苦。创业嘛,出力受苦也是常事,可是小袁受的这苦就有点离谱了,那段时间他被蟾蜍们折磨得是夜不能寐。
这就是俗称癞蛤蟆的蟾蜍,由于浑身布满了黑色疙瘩,不但看上去长相丑陋,更可怕的是这些黑色突起会分泌一种毒液,一般人见了都会敬而远之,可是在江苏省射阳县,一个叫做袁正洋的小伙子却象宝贝一样地看护着几千只癞蛤蟆。他按照蟾蜍的生活习性在自己家周围精心布置了一个养殖场。
袁正洋:就考虑第一个就是要选择一块有水源的地方,水面跟陆地相结合,这样子比较好的。因为它是两栖动物,然后呢,这个养殖场里面一定要有植被,营造一个阴暗的环境,同时在四周我们可以设立这个防护栏,因为蟾蜍它不像青蛙那样,它是不善于跳跃的,我们只要围50厘米这么高,它就爬不出来了。
袁正洋从8年前开始人工养殖蟾蜍,因为那时候养殖的人很少,几乎没有经验可循,袁正洋不但白天要忙忙碌碌,观察蟾蜍的习性,每天夜里也不闲着,每到黄昏,他就开始在养殖场的池塘边挑选出一些蟾蜍,拿到屋子里,他要守着这些蟾蜍过夜。
袁正洋:因为它比较怕惊吓,有一次呢,就是晚上那个蚊子比较多,蚊子盯着身上,都不敢用力拍,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袁正洋这么辛苦地养殖蟾蜍为的到底是什么呢?这要从蟾蜍的药用价值说起,开始养殖之前,袁正洋就听医生讲起过蟾蜍是一种珍贵药材。
中华医学会 副理事长 陆卫东:蟾蜍应该属于一个温的里面的一种药品成分。那么蟾蜍在古代的《本草纲目》上面记载他一般的功效,它一般有清热解毒,疏胆利肝,除肿消水,这是一般的功效。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点击查看节目联系方法【实时更新】
>>这期节目点播入口
>>下载这期节目视频
蟾蜍能治病的秘密就藏在这些黑色突起里,这些黑色突起被称作疣粒,也就是皮脂腺,受到挤压的时候会喷射出来一种有毒的浆液,人们把这些白色浆液收集到一起,干后就成为名贵中药蟾酥,我们常见的治疗炎症的六神丸,还有六味清新丸,都是以蟾酥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可是长久以来,人们获的得蟾酥的方法却让小袁很痛心。
袁正洋:采集这个蟾酥呢,通常是用铝合金的夹子,夹住这个蟾蜍的耳后腺,因为这两个耳后腺就是产那个蟾酥最多的地方。
小袁也试过用这种硬物挤压,获取蟾酥的方法,但这样造成了蟾蜍外伤,伤口遇水极容易感染。而且这样获得的蟾酥量非常有限,一只成年蟾蜍一次只能提制出0.06克蟾酥。有的人为了获得更多蟾酥,甚至把蟾蜍杀死,去除内脏,晾干之后制作成蟾皮, 由于蟾蜍的生长周期是3到5年,将近一般蛙类的5到十倍,用杀死蟾蜍的办法获取蟾酥很难持续生产,袁正洋一直想找到另外一种既不伤害蟾蜍,又能顺利得到蟾酥的办法。一些老人们的话提醒了他。
袁正洋:我们当地有一个说法,就是说蟾蜍啊,它跟蛇一样,也会蜕皮,当时我就想,如果我能收到这个蟾衣,退的那个皮啊,它的药用价值和蟾酥和蟾皮一样,那就更好了。
虽然听说蟾蜍能蜕皮,可是到底什么时候蜕皮,一年蜕皮多少次,却没有人说的上来,袁正洋一有时间就会到水边草从,希望可以看到蟾蜍蜕皮过程或者发现一两件蜕下的蟾衣,可是很久都没有收获,这时候他对蟾蜍是否真能蜕皮产生了怀疑,于是想了一个办法,看看是否蜕皮。
袁正洋:我们从田地里面抓了几只蟾蜍,放到家里面,在它那个背部跟腹部加了一些红点,然后我们就是过几天就去一下,看它那个红点有没有了,如果是红点继续存在,那它可能就没蜕皮,如果红点不存在了,这个蜕皮这种现象就是存在的。
一天早上,他终于发现了期待已久的异常现象,一只蟾蜍背上的红点不见了,皮肤比别的蟾蜍明显白嫩了很多,他猜想这只蟾蜍刚刚蜕过皮,可是,却并没有找到意料之中的蟾衣。如果蟾蜍真能蜕皮,蝉衣到哪里去了呢?白天看不到,只好在夜里观察,从此小袁开始天天守着蟾蜍过夜。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点击查看节目联系方法【实时更新】
>>这期节目点播入口
>>下载这期节目视频
怪不得小袁要日夜仔细看守这些长相丑陋的蟾蜍,原来是看中了它的药用价值,可是守候了这么长时间,小袁能得到蟾蜍蜕下的皮吗?就算得到了,它的药用价值能和蟾酥一样吗?
守候了大概有7,8天的时间,一天夜里,小袁终于在凌晨两点的时候,看到了传说中的蟾蜍蜕皮过程,也知道了人们无法找到蟾衣的原因。
袁正洋:这个蟾蜍蜕皮是凌晨一点到六点之间进行的,同时它是边蜕边吃,那么凌晨一点到六点之间,都是大家休息的时候,所以说很少有人能够看到。
原来蟾蜍蜕皮时候,最怕惊吓,声音和灯光往往会使已经有了蜕皮先兆的蟾蜍停止蜕皮,所以自然界很少有人能够有幸看到蟾蜍的推皮过程, 在蟾蜍蜕皮完之后,小袁从蟾蜍嘴里拿出蟾衣,放到水中洗净晾干,终于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东西。
袁正洋:这个呢就是蟾衣,它的单重是0.6克以上,呈半透明状,然后它的韧性非常强,这样都坏不了。
紧接着小袁把自己收集到的蟾衣送到南京一家检测机构,检测了蝉衣里面的有效药用成分——蟾毒内酯的含量。
袁正洋:里面的蟾毒内脂的含量呢,跟蟾酥,蟾皮里面含的差不多,但是我们的蟾衣里面多了很多的微量和常量元素。
确定了蟾蜍蜕掉的皮可以用作药用之后,小袁在取蟾衣的同时,仔细观察,渐渐摸清了蟾蜍蜕皮的规律。
袁正洋:蟾蜍在自然界它蜕衣,一年正常蜕两到三次,分别第一次是清明节前后,第二次七到八月份,第三次就是冬眠前,
一只蟾蜍一年只蜕三次皮,这产量可是小了点,想靠蟾衣赚钱的小袁琢磨着,能不能想办法让蟾蜍多蜕几次皮呢?一次小袁去一个养蚕的朋友家串门,有了一个发现。
袁正洋:我们这边养家蟾的人比较多,他们养蟾的时候,会用那个叫蟾蜕皮术,
养蚕户:就是这个蝉有5%成熟的时候,我们给它喂脱皮素,脱皮素喂了以后,半个小时,这个蝉就全部可以成熟,上山了,我们土话叫上山,就是成熟了
看到使用蜕皮素可以刺激蚕成熟蜕皮,这让小袁联想到了蟾蜍身上。
袁正洋:我们当时也联想了一下,如果用蜕皮术喷在那个蟾蜍身上,是不是它每年也可以多退几次衣呢。我们做了实验,的确这样,一个月一次。
小袁在蟾蜍身上涂抹皮素之后,一个小时以后就可以蜕下蟾衣,一个蟾蜍一个月推一次,蜕衣次数明显比以前多了。可是几个月之后,发现蜕下的蟾衣越来越薄。
袁正洋:这个是厚的,能有0.9克,这个是薄的,只有0.5克。
由于蟾蜍毒素都集中在黑色突起里面,蟾衣越薄,上面的黑色突起也就越少,蟾衣含的蟾蜍毒素就减少了,无法达到质量标准。不但蟾衣比以前薄了,更重要的是,问题也出现了。
袁正洋:虽然用蜕皮素以后啊,蜕衣的次数增加了,但是用蜕皮素以后,这个蟾蜍很容易死亡,
为什么蟾蜍容易死呢?为什么蟾衣会这么薄呢?这时候袁正洋发现自然蜕皮的蟾蜍都有一个特点。
袁正洋:像这只蟾蜍就可以蜕皮了,一个它那个表面,密布黑点,同时它的上嘴唇呢,有一圈黑的嘴纹,当蟾蜍快要蜕皮的时候,首先它出现离群,这个腰部拱起,同时像人打哈欠一样一张一张的,表皮呢,它会像出汗一样很潮湿,遇到上述这些症状以后,这个蟾蜍很快就会蜕皮了。
这种自动蜕皮的蟾衣,由于是自然老化而成,都比较厚,而有了蜕皮素之后,一般不等到蜕皮症状出现的时候就给蟾蜍抹上蜕皮素,蟾皮并没有完全成熟,就人为蜕了下来,这样蜕下的蟾衣不但薄,而且有药物残留。更更重要的是,由于内层表皮没有长好,就强行蜕皮,容易造成伤口,蟾蜍当然很容易死亡, 看来用蜕皮素真的就像拔苗助长一样。
难道就没有一种办法既能多得到蟾衣,多得到厚的蟾衣,又不伤害蟾蜍吗?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点击查看节目联系方法【实时更新】
>>这期节目点播入口
>>下载这期节目视频
这用药物蜕皮吧,不但得到的产以质量不好,不小心还会造成蟾蜍死亡,要想再得到就很难了,因为蟾蜍的生长非常缓慢,从一只小蝌蚪长到成年蟾蜍,得需要4、5年时间?可是不用药物蜕皮吧,一年只能蜕皮两三次,一张蝉衣只卖几十元,小袁算来算去,打工赚得都比这个多,还用出这么大力气养殖蟾蜍干嘛?那么,接下来,小袁能不能找到一个方法,既不伤害蟾蜍,又能得到更多的优质蟾衣呢?
看到利用蜕皮素强行给蟾蜍蜕皮的办法行不通,小袁又开始琢磨找到蟾蜍蜕皮的阿自然规律,希望能从中找到突破点,没有老师可以学习,小袁就自己看书 。
袁正洋:其实这个蟾蜍蜕皮,跟很多动物一样的,比如蛇,蝉,它是为了满足它那个生长的需要,也就它在生长过程中,它那个外表皮,已经束缚了它身体长大。所以它将外表皮蜕掉.
既然是因为表皮束缚了生长而蜕皮,那么如果能找到一种方法促进蟾蜍生长,是不是蟾蜍蜕皮就会多一些呢?当时袁正洋养殖蟾蜍,只是给蟾蜍模拟了一个野生环境,并没有主动饲喂,蟾蜍长大全靠自己吃虫子。这次,他要给蟾蜍寻找一种食物。
袁正洋:有一次我在花市场,看到他们养那个宠物龟和宠物鸟啊,都用这个黄粉虫,用这个黄粉虫养那个龟以及那个鸟类,效果是比较好的,然后我就试想一下,能不能用这个黄粉虫养一下蟾蜍呢,效果还是可以。
黄粉虫被称作面包虫,由于蛋白含量超过65%,被当作鸟,龟,观赏鱼等动物的绝佳饲料,校园买了一些黄粉虫,先做了个试验,看蟾蜍是不是也爱吃这口。却发现蟾蜍也挑食,只吃活的,不吃死的。
袁正洋:当时我们不知道什么原因,然后我们在一本书上看到了关于蟾蜍眼睛的那个结构的介绍,因为这个蟾蜍的眼睛,它晶状体凸度是不能调节的,因此它只能看到,只能落到焦点上面的东西,因此它对远近活动的物体,才会看到,不活动的它看不到
看到蟾蜍爱吃黄粉虫,于是每天傍晚,小袁都会在池塘边撒上虫子。
袁正洋:蟾蜍正常是晚上出来活动,虽然说是在白天呢,在阴暗的地方,我们也可以看到蟾蜍,但是总体来说,它的捕食的时间段,都是在那个晚上,因此我们那个晚上出来撒红粉虫。
为了方便蟾蜍看到黄粉虫,加大采食量,小袁给养殖场里安上了的电灯,有了灯光,小袁却又有了一个意外发现。
袁正洋:当时那个,灯光打起来以后呢,我们看到有很多虫子,围绕着灯泡转,当时我们就这样想,如果这些虫子能够让蟾蜍捕食的话,这样可以节约我们的养殖成本嘛,
可是虫子是吸引来了,蟾蜍却根本吃不到,为什么呢?因为蟾蜍的跳跃能力不强,以爬行为主,虫子围绕在灯光周围,蟾蜍根本根本够不到,于是小袁调低了灯光。
袁正洋:然后我们往下调,调到很低的时候,我们又发现一个情况,这个蟾蜍比较笨,吃食的时候会接触到这个灯泡,灯泡那个亮时间长不是很烫嘛,会伤害蟾蜍,
小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发现这个灯泡的高度在20厘米左右是比较适宜的,既伤不到蟾蜍,又可以吃到食物。有了充足的食物,蟾蜍半个月,就可以蜕一次皮,这时候,小袁注意到了蟾衣的质量。这种口中夺衣的方法获得蟾衣,极易破碎,虽然有的可以拼凑成一张完整的蟾衣,大部分还无法拼凑成整张蟾衣,
袁正洋:蟾衣破以后呢,买蟾衣服用的一些人呢,他看不出这究竟是什么,但是在临床这一块啊,就是一些病人,他服用蟾衣的时候呢,是开水浸泡,泡完了以后是整张的吞下去的,如果是碎的,这个患者就意味,这是什么,这究竟是不是蟾衣,所以导致碎蟾衣不好卖,就价格非常低。
由于蟾衣太碎无法分辨,价格很低,这象一块石头压在小袁的心底。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点击查看节目联系方法【实时更新】
>>这期节目点播入口
>>下载这期节目视频
小袁终于找到了让蟾蜍多蜕皮的方法,多喂这蟾蜍吃,吃好的,这样得到的蟾衣是达到了又厚又黑的标准,蟾蜍也不会受到伤害,可是新的问题又摆到了面前,蟾衣不完整,这卖相不好了,价格自然得下来,看来要想得到完整的蟾衣,小袁还得继续努力。
为了能够找到使蟾衣更加完整的方法,小袁每天都在仔细观察着,每一个可能
可能影响蟾蜍蜕皮的环节。
袁正洋:我们在蟾蜍蜕衣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说当下雨的时候,空气湿度比较大的时候,这个蟾蜍蜕皮,蜕的比较快,而且比较顺,也就是比较完整。
小袁想尝试一下用增加湿度的办法能否获得完整蝉衣,他把蟾蜍放入水泥池中,喷水加湿,隔了几天之后,却偶然有了另外一个发现。
在水中蜕衣的蟾蜍,把它蜕下来的蟾衣直接用前肢放到自己嘴里吃了,这样小袁就不必每时每刻守在那里,等待蟾嘴里夺衣了。蟾蜍蜕皮是很顺利了,可是小袁更难过了。
袁正洋:当时我们把那个蟾蜍放在这里面蜕衣啊,都非常非常碎,基本上没有整衣,那些碎衣都碎成七块八块的,然后当时我就搞不懂,为什么在这个池子里面蜕衣那么碎呢,
一个做瓦工的邻居,的到访给他答案。
袁正洋:他那个手伸出来非常难看,我说为什么啊?他说我们苦,我们整天接触水泥啊。我说接触水泥怎么了,他说这个水泥呢,它的腐蚀性非常强,
小袁听了邻居的话恍然大悟,自己用来养殖蟾蜍的池子就是水泥的,他用10%的醋酸,先喷洒水泥池的表面,然后在里面注满水,用了这样的方法除掉水泥池的碱性之后,就可以放心吧蟾蜍放进去了。
袁正洋:因为这个蟾蜍它有打堆的习性,这个池子里面要不就是蟾蜍数量放少一点,要么就是发现它打堆的时候,及时将它分开,如果堆积的时间过长,它蜕的蟾衣也很容易破碎
除掉水泥池的碱性之后,依旧用给蟾蜍加湿的方法,这次小袁得到了比较完整的蟾衣,却又遇上另外一个麻烦。
袁正洋:你看这上面有很多很多的泥沙,就是在蜕衣的时候,蟾衣刚蜕下来的时候是很黏的,有黏膜,沾到池子里面那些泥沙以后,它就洗不掉了,干了以后也很明显的,这些泥沙,这样的蟾衣就不能用了。
因为蟾蜍在养殖场里的时候是在水沟中,很容易带上泥沙,小袁定期给蟾蜍换水,但是收效不大,干脆加了小小的机关。
袁正洋:这个隔板等一下就要放到蟾蜍蜕衣的池子里面,它的大小跟池子的大小是吻合的,就是在这个蟾蜍蜕衣的时候,蟾衣蜕下来以后,会掉到这个网上面,然后那个下面的泥沙就沾不到蟾衣上面,这样可以确保那个蟾衣不脏,比较清洁。
现在小袁养殖了2万只蟾蜍,每年收获蟾衣20万张。
真是功夫不不负有心人,这小袁啊,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能够获得较为完整的蟾衣,不但厚而且黑点多,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标准,可是因为现在养殖蟾蜍的人多了起来,这头脑灵活的小袁,最近又有了新主意,他开始琢磨要从养殖户那里收购蟾衣直接加工成中成药,这对于他来说又是一个从未接触的行业,祝愿小袁拿出以前那种爱钻研的劲头,顺利解决那些可能遇到新问题。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