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二郎神手下有一条啸天犬,它可是天界第一神犬,够威风够厉害的,很多人都以为它是吴承恩老先生笔下虚构的,其实不是,它们有一个原型,这个原型到底是谁呢?今天我们来看一看。
它们就是吴承思老先生笔下啸天犬的原型,叫做山东细犬。
陶然:山东细犬原产地主要在山东、河北交界的广大地区,这里野兔很多,所以细犬自古以来就是用来狩猎野兔用的。
细犬天性就会捕兔,是野兔的天敌。人类最初用细狗撵兔是为了保护农作物,而后来它们也被用在皇家的狩猎活动中,常与鹰配合,来捕猎;“左牵黄,右擎苍,老夫聊发少年狂”,因为细犬以黄颜色为主,陆放翁写的千古绝句“黄”就是指的山东细犬。
不过现在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狩猎犬,这个我国特有的最古老的猎兔犬种,它们的数量却在急剧的减少。
陶然:这个山东细犬,现在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数量在200到400只之内,已经很少了,属于濒临灭绝的品种了。
山东细犬
数量:200只—400只
国家禽畜保护品种
中国猎犬活化石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品种正在逐渐消失呢?
陶然:现在山东细犬失去了它的一些实际的功能,比如现在用网子来抓兔子,兔子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山东细犬的原始功能也失去了。
山东细犬的原始功能是捕兔,能成为猎兔高手,它们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陶然:它的耐力好,这个犬种的话,猎户带它去打猎,它跑出去一晚上几十里地都没有问题。
能跑的犬很多,比如说国外的格力犬、灵堤犬等等,它们跑得快,不过与山东细犬比,跑时间长了,就明显的后劲不足,它们更适合当一个短跑运动员;而山东细犬,好家伙,能不停地跑几个小时,还精神抖擞,这不相当于跑马拉松了吗。
不过能成为猎兔能手,光靠跑得快,耐力好还不够。
陶然:山东细犬和其它犬种有区别很明显的地方,它们比较聪明,智商也很高。
为什么说它们智商高呢?因为在野外,野兔也是不好抓的,它们会躲藏,会走一些迂回路线迷惑敌人,逃避天敌的追捕。你看,象格力犬这外国品种的狩猎犬,它们只会走直线,聪明的野兔往往跑一跑往边上一跳,往下一蹲来躲藏天敌,这样象格力犬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野兔会趁机逃之夭夭,不见踪影了,格力犬等于是白费力气了。
陶然:山东细犬,这种犬它可以按之字型去搜索野兔,这个是它智商比较高的地方。
它们天生就是一个老道的猎手,能够准确预见野兔迂回路线,会按之字型去搜索野兔,紧紧的咬着它们,让野兔没有任何可以逃走的机会,这样能达到成功捕获。

然而现在由于捕兔子用上了网子,野兔子的数量也少了,使得山东细犬没活干了,失业了;而许多类型的竞技类比赛,一直是国外猎兔犬种,象格力、灵堤等,在充当着主角,并没有细犬的一席之地。
更有甚者,拿其它犬和细犬胡乱杂交,杂交后,山东细犬被异化,原有的特征被改变等等。
陶然:山东细犬杂交严重,品种退化也很厉害,纯种的山东细犬现在数量已经很少了。
现在山东细犬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如果不再想办法拯救,它们将会从世界上永远消失,保护山东细犬迫在眉睫。要保种,必须多繁殖。可是这种犬还有一个缺点,就是配种晚,生得少;象中国其它的犬种,大多数是一岁左右就产仔,一年生两胎,一胎能生十几只。
陶然:山东细犬,这个犬种它的繁殖一个特点到2岁才能生第一胎,以后每年只繁殖一胎,数量是4到8只,平均是6只,这个数量是比较少的。
山东德州细犬协会的陶然,从事育犬事业多年,多次担任过纯种犬的评审员,不愿意看到自已从小就接触到的这个犬种消失,加上国家对细犬保种的重视,于是2002年开始着手山东细犬的保种工作。保种工作千头万绪,该从什么地方下手。根据以往育犬的经验,保种工作的第一步得找到纯种的山东细犬,可是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没有找到一个山东细犬的标准,什么样的是纯种,什么样的不是纯种,陶然心里没谱了,于是他走访了很多曾经有过山东细犬的地方。
陶然:我可以说是在山东地区,河北地区都跑遍了,到农户或者猎户家里,养过细犬的我都去拜访去,跟他们多交流。
费了很多力,总算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山东细犬的特点,并开始按照这些特点来开始寻找山东细犬。
陶然:从它标准来看它的嘴呈楔状,头部比较宽阔一点,而且称V字型下垂。
既象戴着一个京剧脸谱的面具,又象中国古代传说中龙头的样子,故民间称为“龙头”。除了有类似龙的头,细犬还有着鹰一样的眼睛,杏仁状,捕捉猎物闪出凌厉的目光。
陶然:(翻牙齿动作)牙齿的咬合应该是剪刀状的,不能是对齿,或者是上超下超都不可以。
因为这种犬是一种狩猎犬,只有这种剪刀状的牙齿才能牢牢地咬住猎物,不让猎物有什么机会溜走。
我们再来看细犬的舌头,在自然界中犬类舌头有着细微的差别,它们就象人的指纹一样,可以起到身份鉴定的作用,比如松狮有蓝黑色的舌头,那么山东细犬呢?
陶然:山东细犬,它有花色的舌头,花舌头的这种情况是很少的,在世界上来说有知名的400多个犬种里,只有这一个犬种是这个特点。从整体来看,它的体形称方形,母犬要稍微长一点,矮一点,它的腰部向上收起,背部向上弓起,四肢是比较直立的,从远处看它的体形是比较纤细的,所以也称细犬,这也是它的名字的来历吧。
山东细犬的尾巴也很有特点。
陶然:从尾部来看,它有比较长的饰毛,呈扇状,像扇子一样尾巴。
细犬的尾巴很象中国古代传说中凤凰的凤尾,这样的尾巴跑动起来向后方伸出,象“抖篷状”,因此在快速转向时能起到好的平衡作用。另外在奔跑时我们还可以发现细犬这样一个特征,山东细犬四肢垂直于地面,而且后躯比前躯高,所以跑动起来一纵一纵的,象踩了一个高跷,感觉就象跳芭蕾一样。
陶然:这个犬跳跃起来一纵一纵的像跳舞一样,比较优美,所以这种犬也被称为了“山东跳犬”。
山东细犬的基本特征已经明确了,陶然按照这些标准也找到了纯种的山东细犬,对它们做了详细的登记,建立相应血谱记录,并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选育,通过4年多的繁育工作,已经培育出性状稳定的山东细犬的后代。

千辛万苦的,陶然总算培育出性状稳定的山东细犬的后代,按道理说这是一件喜事,可陶然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怎么了,因为他碰到了新问题。
虽然陶然成功培育出了山东细犬的后代,但是要保种,不仅仅是只要保数量,它原始的生理性状也得保留。但是在人工圈养的环境中,山东细犬老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运动少了,甚至没了,还有人侍候着,好吃好喝的,它们的野性正在逐渐丧失,跑不远,跳不高,更甭说抓兔子了,这些千辛万苦得到的山东细犬后代,如果只具有好的外形特征,却丢失了捕兔的本领,陶然保种工作不就等于白干了吗?
陶然:所以需要对它进行训练,来帮助它恢复它的野性。
这就是山东细犬保种工作的第二步,要想训练它们的野性,圈养空间太小是不行的,如果圈养空间狭小,细犬缺少运动,就会抑制它们天性的发展。因此陶然对它们呆的地方做了一个改造:专门开辟了一个运动场来供小狗锻炼,按道理说它们可以跑得开了,可是事情并没有顺着陶然想的发展。
陶然:山东细犬比较孤僻。
有了场地,可是这些细犬并不想运动。难道是小狗训练的年龄太小了,可是小细犬已经6个月大了,身体发育已经完全成熟,才把它们从妈妈身边拿到这里来训练的,所以年龄太小这种猜测可以排除。那到底为什么呢?原来细犬喜欢群居,现在陶然每一个新家只放一只细犬,没有玩伴,没有竞争对手,它们自然精神不佳。因此陶然在每个圈里放上4、5只,活是活跃了,你追我赶的,可是新的情况又出现了。
陶然:发现它们有打斗的情况,而且打得很厉害,有的咬得头破血流可以说,挺厉害,看着挺心疼的。
难道是大小没有分好,可是陶然在分群的时候分明注意到这点,把这个大的和大的放到一起,小的和小的放到一起,但是还是会出现打架情况。那到底出在哪个方面呢?经过陶然的仔细观察,终于找到原因。
陶然:小狗数量多,密度太大,密度大了它心理上就会有影响,互相之间就会出现打斗的情况。
伤害到细犬,更是对保种工作不利。怎样让它们既活跃,又不打架呢?做过几次尝试,陶然总结出在每个圈里放上两只细犬,也就是平均每只细犬的面积占到2-3平方米比较合适,你瞧,可以撒着欢跑了。

等细犬长到8个月大以后,室内的运动场已经不能满足细犬的要求了。
陶然:它需要大的运动量,这个狗需要有一个大的运动场地。
通过上面的训练,细犬的腿有劲了,跑的远了,不过要它们恢复抓兔子的本领,光会跑还是不够的,细犬还得具备跳跃的能力。
陶然:训练它这个跳跃能力的话,要从一些基础的做起,比如跳杆,一点一点的让它加高这个高度,慢慢地进行训练;或者是让它们上楼梯,这些对它跳跃有帮助的。
养殖户:它做得好的话,给它一些小食品,犬类喜欢吃的东西奖励它,这样效果很好。
有了好的奔跑和跳跃能力,就象砌房子有了一个好地基一样,山东细犬等于是有了一个好体质,接下来就该进行野化训练,要训练它们如何抓兔子了,要训化它们,可并不容易,它们现在对兔子可没有一点想抓的欲望,用什么方法才能帮助让它们恢复这项本领呢?
陶然:比如说,经常的拿兔子对它进行引逗,逗它,这样慢慢的,让它对兔子产生一种敏感性。
首先用兔子反复去逗它们,让它们逐渐熟悉兔子的气味,认识到是猎物,时间久了,它们天生本能会逐渐恢复,会去咬兔子。
会咬兔子,这代表它们已经把兔子当做猎物了,这时细犬可以进行高强度的捕食能力训练了。
陶然:最简单的,效果最好的就是用机械训练。
机械训练,就是在吊塔甩杆的上挂一个兔子皮,在细犬的眼前闪过后,让它们奔跑着追逐。
陶然:开始就是速度要慢慢一点,慢慢的速度加快起来。
每一个动作完成之后,细犬会得到抚摸和赞扬,但是要想在将来它们工作更出色,除了精神奖励还得给它们更大的物质奖励。
每天机械训练30分钟,每天三四次,30天左右,山东细犬就完全可以到野外进行实战了,你看,它们看见兔子就兴奋,憋足了劲追,昔日的狩猎高手再显雄风。
现在,陶然的保种场里,纯种山东细犬数量慢慢在增加,这些细犬天生的性状保留住了,捕兔能力也在增强。
陶然的保种行动可以说是小有成绩,但是对于他来说,要做的还有很多,因为山东细犬除了是狩猎犬外,它们还有更多的潜能等待着去挖掘。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