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是兰西种猪场的,我们到这块来搜集民猪。”
“现在还有啥那个猪长的慢,长得慢就没人养。”
“这附近有没有谁家养黑猪的。”
“没有,没看见。”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科技苑,今天我们继续保种的话题,刚才我们看到的是科研人员在民间搜寻猪的画面,不就是猪吗,到处都有,怎么还费这么打的劲儿去找呢?他们找的猪可不是一般的猪,他们找的是东北民猪。
“张德彪他家就在那呢?”
他们经过一个月的搜罗,才在偏远的山区找到一头东北民猪。
“看看这个猪怎么样?”
“这个猪行。”
“这个家伙基本上特征和民猪上都一样。”
专家认为,这头猪之所以像东北民猪,是因为它具备了东北民猪的基本特点,第一,它全身的被毛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黑”,特别是脖颈上的鬃毛又粗又硬。第二,它的耳朵也特别的大,就像一个蒲扇一样垂下来,脑门上还有“八字”图案,其实,在以前,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都在养殖这种民猪,但是,在上个世纪7、80年代,由于当地引进了洋猪,使很多养民猪的农民纷纷改养洋猪。原因很简单,洋猪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饲料转化率也高。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赵刚老百姓养的时候呢,生产发育快,饲料报酬也高。就是它一般三斤多就能长一斤,而民猪需要四斤多。
受到洋猪的冲击,东北民猪的数量越来越少。甚至在有些地方销声匿迹了,按理说,市场决定需求,既然东北民猪都没人养了,那为什么专家还要千辛万苦的去寻找呢?
这是因为,作为一个种质资源,东北民猪本身具有其它很多猪种不具备的优点。东北民猪的第一个优点就是肉质好。第二个优点是抗寒性强,第三个优点是繁殖性能好。如果说东北民猪绝迹了,那么从遗传学上,再想利用这种猪的优良基因,就无处可寻了,所以在2006中国农业部出台的畜禽保种计划中,东北民猪名列其中。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希彪:肉质好只是民猪的优良特性之一。
东北民猪的肉质好在当地是有口皆碑的,从颜色上看更是显而易见的,根据实验可以看出,东北民猪肉的保水性能比较好,颜色也比一般猪肉好得多,它的颜色比较鲜红。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希彪:现在引入的那些肉品种,也就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些品种,它的肉普遍发白,也就是说,东北民猪肉里含的血红蛋白比较多,肌纤维多,另外东北民猪肉的大理石花纹比较明显。大理石花纹一般的,咱们用它来反应肌肉内部的脂肪含量。因为肌内脂肪含量对亚洲,特别是中国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影响肉的口感。
肌内脂肪含量高,肉的口感就好,一般来讲,我们常常说猪肉好吃不好吃,在科学上来讲,对肉风味起到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有:苏氨酸、丙氨酸、赖氨酸、半胱氨酸,以及核苷酸。经过测量,东北民猪猪肉的这些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外来猪种。

保住了东北民猪,也就保住了这种基因,对其它猪种肉质改良就提供了可能性,东北民猪如果消失了,这一遗传基因将永远失去,保种的意义正在于此,除此之外,保东北民猪,还保的是它的抗寒性。
过去养东北民猪可不像现在,还需要建全封闭的猪舍,那个时候普遍是把猪圈住就行,有条件的盖个遮雨的小棚子,到了冬天,勤快人往圈里扔点麦秸稻草,不勤快的人干脆连草也不扔,全靠猪自己的身体温御寒。这些特点全部来源于东北民猪适应性强的遗传基因。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赵刚:我们到农村的时候,就这么一个栳子,完了钉个橛子,给猪拴个绳就那么的了。
之所以抗寒性强,这也是东北民猪长期以来适应环境的结果,过去农民在养殖东北民猪的时候,即使不打防疫针,猪也不怎么得病,这样,外来的猪种如果能利用这种基因,那么,它在广阔的东北大地上也会具有不怕冷的可能性,保东北民猪,第三个要保的就是它的高繁殖率。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赵刚:民猪这个繁殖性状在全国的地方猪种里边,它也是相当不错的了。
东北民猪的性成熟比较早,出生128~142天就能够发情,比外来猪种提前30~35天,东北民猪一年产两窝仔,春天产一次、秋天产一次,一般的情况下,母猪一次就可以生产14头左右的小猪,多的时候一头母猪能产18头左右的小猪,而洋猪只能产10头左右的小猪。
东北民猪产崽多是好事儿,可是这么多的小猪崽,母猪能喂得过来吗?
黑龙江省兰西种猪场技术场长高健:民猪的乳头是八对,因为民猪产仔率比较高,下的多它能带。
原来,东北民猪的乳头比洋猪的乳头多出一对,能够多带几头小猪,不仅有这个优势。更为关键的是东北民猪母猪的奶水也特别的多,即使小猪吃两个月的奶,母猪也能满足它的需求。
黑龙江省兰西种猪场技术场长高健:它俩月泌乳量得达到,高的达到330多公斤。就小的,就是说后备猪,俩月也得达到280公斤泌乳量。
泌乳多也是东北民猪的优点,东北民猪不但产仔的数量多,而且母猪爱护小猪的能力也是其它猪种不能比的。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赵刚:带羔它带得非常好,不挤不压不踩,趴的时候慢慢趴,走路的时候趟着走。
东北民猪不但母性好、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发情也特别的有规律。
黑龙江省兰西种猪场技术场长高健:因为民猪如果带俩月猪崽,断奶之后,比如说被猪崽吃的,嚼的当当瘦,走的时候直打晃。可是它断奶,民猪它就能发情,你要瘦型猪,嚼得非常瘦,那就完了,不发情了。就配不上了,有可能就淘汰了。
东北民猪的这些优良特性正是我们保种的原因,只有保有了这些优良的遗传基因,才有可能为以后的育种奠定基础,可是东北民猪的数量已经是非常稀少了。于是就有了前面我们看到的专家挨家挨户找猪的经过,庆幸的是他们终于找到一些东北民猪。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赵刚:大约收集了四五十头老百姓养的民猪。

东北民猪的这个品种能不能保留住,就看这几十头种猪了,所以专家把它们当宝贝似的养了起来,同时开始进行了繁育、保种的工作,他们面临的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扩大东北民猪的种群。
公猪对整个猪群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后代,做好保种工作的第一步便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怎么样扩大种群。
扩大种群就得拥有一定数量的种公猪,在自然界中,很多雄性动物都是靠生死斗争、比拼、撕杀,胜利者才能有交配权,而胜利者往往都是最优秀和强壮的,所以它的后代也是优秀的。野猪也是这样的,东北民猪和它的祖先一样,我们通常说公猪好好一坡,就是这个道理。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希彪:特别是原来基础比较小的群体,收集公猪可能更重要。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几个月下来,他们仅仅收集到4、50头种猪中,这其中公猪只有7、8头,在这为数不多的公猪里,还不是个个都优秀。个别的公猪还有一点缺陷,这要是平常的育种,有缺陷的公猪早就淘汰了。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希彪:如果咱们保种群体很大的话,倒不是太大的问题。
但问题是公猪的数量实在太少了,在这种特殊下,该如何对待这些有缺陷的种公猪呢?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希彪:这个公猪本身有这样的依存缺陷不假。但是它可能还包括很多优良的基因。
虽然有的种公猪有缺陷,但它毕竟具有一些优良基因,在种公猪数量非常少时,这些有一定缺陷的种公猪暂时就不能淘汰,应该让它们继续繁殖,他们的后代既有遗传不好基因的后代,也有继承优良基因的后代,把那些继承不好特性的后代淘汰掉,而把性状优良的后代保留下来,这样,继承优良基因的东北民猪会越来越多,也就达到了保种和扩大种群的目的。而对于数量不多的母猪呢,在这个时候也要注意。一般的繁育,母猪只要六产后便会淘汰,而对于数量很少的东北民猪来说,就应该尽量的延长母猪的使用时间。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希彪:我就有可能有意的,或适当的延长它的世代间隔,咱们有八产,甚至有十产以上的母猪。
由于收集上来的种猪数量不多,近亲繁殖又会降低它们的特性,那么怎么做才能防止它们近亲繁殖呢?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希彪:在交配的时候,毫无疑问是尽可能的控制它的近交。这是最主要目标。咱们对民猪来说,咱们分六个,所有的母猪和公猪分作六个小群,这六个小群交替的进行杂交。
也就是以种公猪为主,我们把种公猪分成六组,每个种公猪都与一定数量的母猪进行交配,产生的后代母猪再与另一个组的公猪交配。以此类推,当完成六个组之后,所产后代母猪可以与第一组进行交配,而此时,已经间隔了5代以上,到了2001年的时候,经过这样的扩繁,东北民猪的种猪已经有上百头了,这个时候对种猪选育的条件就更高了,现在测量的是一头刚满4个月的母猪。
黑龙江省兰西种猪场技术场长高健:体长128厘米,体高69,胸围104,这都符合民猪的选择标准,这头猪就非常优秀。
当把这些东北民猪的后代留做种用时,应该从它们两个月大的时候开始选育,每隔两个月测一次体长,身高、胸围等等,一直到8月龄。
种猪的数量已经慢慢多起来了,这个时候,就不在像最初那样什么猪都可以留做种猪了,就连体型不合格也得被淘汰,有遗传缺陷的个体或者有不良基因的种猪也将被淘汰。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希彪:就是有遗传原因导致的一些疾病。你比如说像,对猪肉来说,表现比较多的是,疝气,腹壁疝,这是比较明显的。再好象乳头,母猪的小乳头,这也是遗传缺陷。像这些缺陷,只要发现这样的个体,就会做淘汰。

这一晃几年过去了,在王希彪他们的努力下,东北民猪的已经有了一定的数量,这让王希彪他们非常兴奋,可是随后他们却发现,这些东北民猪大多比较温顺,而纯种的东北民猪却有着一种野性,接下来,摆在王希彪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恢复东北民猪的这个特性。
东北民猪本来很爱动,具有一定的野性,圈起来以后,生活舒适了,又没有活动的空间,它爱动的特性也慢慢的消失了,具有一定的野性,这是东北民猪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如何才能让它的这一基因在保种的过程中留存下来呢?
这就要给它们建一个活动场,每天都让它们出来活动几次,运动还可以使东北民猪的四肢粗壮有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东北民猪拥有了一个强壮的身体,野性也逐渐恢复了。
黑龙江省兰西种猪场技术场长高健:公猪干起仗不好了,特别是长了一个獠牙。
东北民猪是一个喜欢群居的家伙,野性恢复了以后,公猪在一起经常会打架,公猪一打架,拉都拉不开,就是这个獠牙,身体强壮的会把弱的咬得遍体鳞伤,直到一方跑掉为止。那么如何防止猪被咬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黑龙江省兰西种猪场技术场长高健:所以呢,在这个闲置时期,我们要做好打牙工作。
为什么要选择在闲置期给公猪打牙呢?因为在配种时期打牙,就会影响到公猪采食和配种效果。把公猪的獠牙打掉以后,即使闹别扭,也不会被咬伤了。东北民猪爱运动,更是一个贪吃的家伙,即使在活动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吃点青草,那么,为了保住东北民猪的特性该如何饲喂呢?

过去人们给东北民猪吃的就是玉米粮食加工脱下的糠皮。夏天人们到田间地头采来野菜喂猪。在东北最常见的一种野菜是马齿苋,它也是东北民猪爱吃的野菜之一,要想保留过去猪肉的风味,就得想办法给它吃原来的一些东西,但是作为规模化养殖场,不可能每天都去挖野菜,于是,种猪场就专门给民猪种植了一些马齿苋。
黑龙江省兰西种猪场技术场长高健:这么喂,它可能把主杆剩余跟不,粗纤维多一点的,它可能就剩出来了,就不吃了,这样就浪费了。
为了减少浪费,高健他们就把马齿苋割回来以后放在打浆机里面将它打成粥样,然后跟精料混合在一起,这样不但减少了浪费,民猪吃着也适口。
黑龙江省兰西种猪场技术场长高健:这样通过打浆机把西天谷打碎之后,有利于猪的采食,吞咽,这样整个西天谷,这样不管是根茎、主干,都打成粥样之后,猪采食,这样呢不浪费,全都能让猪采食了。
那么,给东北民猪吃马齿苋对猪肉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黑龙江省兰西种猪场技术场长高健:这个马齿苋通过打浆喂,这样一个可以补充它的营养,特别是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C。
精饲料和马齿苋混合在一起给东北民猪吃,这也使东北民猪肉的风味越来越好。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希彪:你饲料里边很多营养物质,可以直接沉积到肌肉,或者脂肪里边。自然会影响它的风味。
另外,东北民猪的胃容积非常的大,成年的民猪一天就需要4公斤左右的料才能够吃饱,经过饲喂青饲料,可以节省精饲料,一头民猪一天就能节约1、5公斤多的精饲料。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王希彪:民猪的胃肠道比其他品种的胃肠道本身就长了很多,一般胃肠道的长度作为消化能力一个指标。所以呢,说民猪现在可提供的依据就是,胃肠道比较长,消化能力比较强。
所以说东北民猪可以消化一些营养价值比较低,粗纤维比较多的饲料,而这些饲料也为东北民猪肉质好的特性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经过扩大种群,训练野性以及合理的饲喂,现在的黑龙江省兰西种猪场已经发展到7个血系数百头东北民猪种猪。东北民猪的保种行动也初见端倪。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