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子:动物营养学家李德发

2010年02月25日 09:54  往期文稿 我要评论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第1页:儿时的梦想

欢迎收看科技苑,照片里的人物,名叫李德发。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在动物营养学研究方面他是走在世界前沿的一流科学家,10几年前,他的一项关于大豆蛋白的研究成果,曾经震惊世界!从此小猪断奶成活率一下子提高了五至十五个百分点。仅凭这一成果救活的中国小猪,十几年累加在一起,就足足可以供应全中国人吃上一年的!

他的另一个重大贡献,是从战略角度出发,带领自己的团队,建立了中国猪营养数据库和中国饲料加工业的标准化体系,不仅为我国生猪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让自己的成果迅速转化,变成了惠及千家万户的巨大生产力!

俗话说,“无肉不成宴,无酒不成席”,自古以来,猪肉在中国人的饮食消费中就占有很大的比重。就2007年来说,全球其他国家猪肉贸易总量仅为500万吨;而中国的贸易量就达到2500万吨,是其他国家总贸易量的5倍!,所以,中国历史上就有“粮猪安天下”的说法。

正因为如此,我国猪肉的供应问题,也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一个大问题。从生猪生产到上市流通,牵涉到的国家部委就达八个。(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卫生部、农业部、动物检验检疫局、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环保部)

全国每天光为猪的事而奔忙的专业人员就达一百多万人。在这些忙碌的身影中,李德发格外引人关注。

李德发的研究都和猪有关,他喜欢猪,在他的办公室、实验室甚至家里,到处可看到造型各异的猪。那么李德发为什么对猪这么情有独衷呢?事情还得从他小时候说起。

1953年,李德发出生在河北隆化的一个小山村。在那个年月,食品短缺是中国人普遍的记忆,不论是粮食还是猪肉都是凭票供应。而猪肉的供应不仅分类明确,还被精确到一市两甚至三市钱这样的小份额。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即便是逢年过节,能吃上一顿肉那也是很奢侈的事了。李德发印象中最深刻、最美好的回忆就是吃猪肉。

李德发:有一次过年的时候我们家买不起猪肉,养的猪又小,杀了一头大约30斤的猪过了年,美呀!吃猪肉是非常美,现在来看30斤的猪跟本不能吃。

能够有肉吃,是李德发小时候最幸福的事。所以,好好养家里的猪很自然地成了他最爱干的事。也正是从小时候起,他就与猪打上了交道。

1975年,赶上工农兵大学生的“末班车”,李德发被选拔进了当时的华北农科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的畜牧系学习。当时的畜牧系分为马的营养、牛的营养、猪的营养等六七个研究方向,李德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猪的营养。

李德发:我儿子不愿意跟我做养猪业,他就说就因为爸爸爱吃猪肉所以他去搞养猪。

李德发有着超出常人的琢磨劲。小时候因为经常要到离家较远的山上砍柴,于是他就着琢磨着要在家里种一座山。

李德发:如果搬块石头,把它栽到家里边,等山长大了长了柴活,我家自己就有柴烧了,所以就把一块石头搬回来,真的种到我们家门口,最后一年以后也没发芽。

儿时的做法虽然看起来有些幼稚,但是从骨子里折射出了他有着发明创造的天份,面对问题他有自己独特的解决方式,而这正是后来成就他事业的关键。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