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地方猪种保种的话题,今天的主角是宁乡猪。在20世纪80年代,,宁乡猪成为当时全国地方猪中仅3个拥有国家标准的品种之一,那么这个有此殊荣的地方猪种,现在却到了需要我们保护的地步。
宁乡猪是一个原产于湖南省宁乡县,以花色为主的中型地方猪种,上个世纪70年代这个品种有16万头的存栏量,可是到了2003年,却濒临灭绝的边缘。
宁乡猪保种场场长李速初:03年我只找到4头公猪,20头母猪。
根据全国地方猪种的调查发现,在所有的地方猪种里面,宁乡猪的脂肪含量是最高的,这也是它独有的特性,
湖南省畜牧医研究所,研究员杨仕柳:我们80年代测定的宁乡猪的瘦肉率是34.7%就是一百斤里面只有34.7斤瘦肉。
它瘦肉率这么低,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喜欢吃瘦肉了,所以人们就纷纷改养瘦肉率高的洋猪,宁乡猪越来越少,甚至到了濒危的边缘,如果不进行保护,这一物种也许就会消失了。于是2006年中国农业部出台了畜禽保种计划,把宁乡猪列为其中的一员。
记者:我现在是在湖南省、宁乡县、宁乡猪的这个保种基地。那么这个宁乡猪它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品种。有一千多年的养殖历史了。现在被我国列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那么这个宁乡猪它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这宁乡猪长着一脸的折子,呆头呆脑的,它们不但体态憨厚,性情也很温顺。
就连身上的毛色也挺有特色,瞧这一身黑白相间的小花,真漂亮。
湖南省畜牧医研究所,研究员杨仕柳:宁乡猪有三种毛色一个乌云盖雪,大黑花、小散花这么三种。
乌云盖雪就是颈部带着一条白带,好象戴着一个银色的项圈,而背上的毛却全是黑色的,就好像一片乌黑的云把雪盖了起来。
湖南省畜牧医研究所,研究员杨仕柳:这个宁乡猪的冠颈我们说毛色上面一个就是这个白带,颈部上这条白带是它的特点。
再看这只背上有一大块黑花的就叫大黑花,身上长有不规则小碎花的就叫着小散花。专家说这三种毛色是宁乡猪独有的,也是它要保的第一个特性。

记者:杨教授,这个是不是有三种毛色就是纯种的宁乡猪呢?
湖南省畜牧医研究所,研究员杨仕柳:那可不是,因为宁乡猪它或有三个头形,狮子头、福字头和阉鸡头这三个头形。毛色和头形在这个群里头都能见到,这就肯定是一群宁乡猪。
这个脑门上顶着个福字的叫福字头,这个高鼻梁嘴巴又长又翘的叫阉鸡头,看这个家伙,腮肥耳大,它叫狮子头
同一个品种里面毛的花色有几样的也许比较常见,但是一个品种里有三种头型,还真是太少见了。这就是宁乡猪的第二个特点,这三种头型是要保的第二个特性。,
湖南省畜牧医研究所,研究员杨仕柳:因为什么呢,别的任何地方的头猪,都不会有宁乡猪这么特点,三个毛色、三个头形同时存在,没有。哪一个猪种能进到这么一个情况。所以宁乡猪的特点就特在这两个,毛色和头形上面。
宁乡猪要保的第三个特性也是最重要的特性,就是高脂肪率。宁乡猪的身体结构有别于其它猪种。是诸多肉脂兼用型地方猪种中最典型的偏脂肪型猪种。一般地方猪种的瘦肉率可达43%以上,而宁乡猪的瘦肉率要少得多。
湖南省畜牧医研究所,研究员杨仕柳:为什么要保护,这个关键是它的特性,特别珍贵,比方说宁乡猪的肥膘,在我们地方猪种里面,它是最厚的一个品种,瘦肉率人家一般是43%左右,但是我们这个只有34.7%。
我们知道高油脂的食品,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保的就是它的高脂肪呢?根据检测,宁乡猪的脂肪里不饱和脂肪酸达到了五十九%,是普通猪的两倍。人们不喜欢吃太油腻的猪油,主要是担心它的不饱和脂肪酸太少,会对血管产生不良的后果。而不饱和脂肪酸里是血管的清道夫,它能及时把血管里面的垃圾清扫掉使血管保持通畅。所以宁乡猪虽然肥肉较多,但对身体是有利的。
饭店厨师殷航锋:你像我们湘菜里面做的这个红烧肉啊,湘菜经典的辣椒炒肉啊,特别适合用这种肉,,因为这两道菜里面需要肥肉比较多一些,普通的猪肉做不出这种味。
消费者:小炒,蒸,煮都可以,主要是吃起来很香,口感很好,有一种吃了还想吃的感觉。

这宁乡猪肉虽然好吃,但是受洋猪的冲击几乎没有了,要恢复这个种群就必须保种。说到保种还跟一个叫李述初的人有关,这个人以前是做挖河沙生意的,那么他怎么他跟宁乡猪的保种扯上关系的呢?这还源于一次偶遇。
2003年的一天,家住宁乡的李述初来到省城长沙,受朋友的邀请去一家饭店吃饭,服务员向他们推荐了一道特色菜——烤乳猪。
厨师长王胜:因为我们的用料比较讲究,,它用的是流沙河土花猪。
厨师说的这个土花猪就是宁乡猪,这个酒店看中的正是皮下脂肪含量比较高,,肉质比较细腻的特点,才选这种猪做原料的。
湖南省畜牧医研究所研究员杨仕柳:宁乡猪做为一个特色产品,比方说烤乳猪,宁乡猪是目前我们发现的地方品种里面做烤乳猪最好的一个品种,这个口感好不好,香港人是这么评价的,叫着,脆嫩香酥,就是这个口感特别喜欢。
看到这种土花猪受欢迎,李述初就琢磨着一定会有市场,于是他放弃了挖沙的生意,回乡建起了养殖场准备养殖宁乡猪。然后他就开始寻找纯种的宁乡猪。
宁乡猪保种场场长李速初:当时我就没养过猪。后来,我就要找到我们宁乡猪这个标准的纯种的,我就请教我们教授,完了以后我就查资料。才知道我们宁乡猪有三个特征,第一个它就是有一个头形特征。它有三个头形,第二个就是毛色特征。第三个它这个肥膘,这个比例比较高。
肉质和肥膘度有多高肉眼看不出来,内在品质他也没有办法测定,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开始从外部特征着手,他按图索翼,根据资料中的介绍,尽可能按照一些外部特征来寻找。
宁乡猪保种场场长李速初:我们当时找这两点,第一步亲缘关系要离得远一点,这个血缘关系我们要弄清楚,第二个就是它这个有一些不是我们宁乡猪的主要表现特征的我们不能选。
流沙河镇是宁乡猪的主要发源地,但是当时许多人已经完全放弃这个土猪而去养殖瘦肉率高的猪,还有一些人就把土猪和外来的猪种进行杂交,因此找到许多人家时,看到的后代都是这些一半白一半黑的杂交品种。
宁乡猪保种场场长李速初:在我们当地老百姓都认为这个品种已经没有了,因为什么呢,都杂交了,老百姓通过杂交以后就不是这个品种了,所以我们找的很辛苦。

在宁乡县的农户家寻找。好多猪找出来以后,发现不是体型偏大就是毛色和头型不对,越找越发现,这宁乡猪已经快绝迹了,如果连猪种都没有,那还怎么养殖?于是李速初不得不放弃大规模养猪赚钱的想法,开始做起了宁乡猪的保种工作,他们开始扩大寻找的范围。
宁乡猪保种场场长李速初:这样我就扩大这个搜索范围,慢慢的我就找了一些摩托车,找一些人。雇一些人去找。
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走遍了起源地的2个乡镇、6个自然村,寻访了近3000家农户。终于找到了几头看起来不错的土花猪,
宁乡猪保种场场长李速初:还可以,是宁乡猪,这个猪的毛色还可以,还有这个头型是很典型的。
经过专家鉴定,从外型上看,这些就是他们要找的宁乡猪。随着扩大搜寻,李述初发现了一个问题,千辛万苦找到的这些宁乡猪,只有一种头型。
宁乡猪保种场场长李速初:当时我们找了3000多户农户以后,只有七头种公猪。那七头种公猪就只有一个品系就是一个阉鸡头的这个头型的品系。
原来当地老百姓比较喜欢阉鸡头的头型,所以留种猪时会有意识的留这么一个头型,久而久之,在民间其他头型的猪越来越少。看到只有一个头形的时候,李述初心里面也觉得没有底了,那么另外的头型是不是就没有了呢?他决定继续寻找。
宁乡猪保种场场长李速初:我说只有一个头形,我说这个是不是两个品质已经绝迹啦?当时我就感到这个有一点迷惑。
正当李述初为找不到另外两种头型一筹莫展的时候,当地畜牧部门也开展了宁乡猪的保种工作,并且他们已经了解到100里外的新化县可能会有这种宁乡猪。
宁乡县畜牧局科长刘星亮:因为原来新化县,在五十年代在宁乡,进了很多宁乡猪过去了,在那边当地繁殖饲养、所以我们这边为了扩充血缘的话,我们就派人到了这个新化县。
在畜牧部门的帮助下,在新化县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找到了100头比较纯正的宁乡猪母猪,让人高兴的是这100头母猪里面,有福字头型的猪。

要保种就必须使3种头型都得到恢复,可李述初和当地畜牧部门的技术员,辛辛苦苦找了大半年还是没有找到第三种头型,那么只有两种头型能不能恢复到原来三种头型呢?
带着疑惑李述初找到了当地畜牧部门的专家,专家说每一种头型的猪,它的基因里面都存在另外两种头型的隐性基因,因此一种头型也能繁育出三种头型,但是繁殖的代数比较长,而且遗传不稳定,现在只有两种头型,在理论上是完全可以繁育出三种头型的宁乡猪,那么在只有两种头型的情况下,该如何进行保种呢?,
湖南省畜牧医研究所研究员杨仕柳:由于我们对它的血缘不是很清楚,就好像我们一个家庭的族谱一样,不知道它的爷爷奶奶是谁,那么我们就以村落为单位编组。
编组就是在血缘关系不清楚的情况下,让一个村的公猪分别和6个村组的母猪进行交配,通过这样交叉交配后,它们的后代就会生出不同的头型,这在遗传学上叫分离。
记者:这是一窝刚刚出生没多久的这个小宁乡猪,你看,它们的妈妈是腌鸡头的头形,然后脖子上有着银项圈,那么它们的爸爸呢,也是这样的类群,但是你看它们的孩子,背上就有这个花纹,叫做大黑花,然后这个头形啊,专家说长大以后是个福字头呢。
同一种头型的猪爸爸和猪妈妈交配后,会生下和他们不一样头型的孩子,这些小猪长大后,技术员就会挑选外貌特征明显的母猪留下做为种母猪,再与其他种公猪交配,其余的母猪就淘汰掉。每一个猪妈妈都有一个编号,这编号就是它们的身份证,根据编号可以查找到它们的血源关系。
宁乡县畜牧局科长刘星亮:把它编为第一个世代,那么—7,就是下扶村这个宁乡猪血缘里面的第7头母猪。
有了编号就能查找到每一头宁乡猪的血缘关系,这样就避免近亲交配。繁育到第4世代时,种群扩大后数量多了,为了保证后代在头型和花色上的遗传性能稳定。这时就应该挑选同一头型的公猪和母猪进行交配,再进行选育,这在遗产学上叫纯化。
湖南省畜牧医研究所研究员杨仕柳:这个群分离和群化是我们保种里头按照这一个血缘不清楚的这个状态底下它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分离和纯化不但扩大了种群,也使宁乡猪的外部特征得到了恢复。可是要保种除了外部特征,最重要的一点还得保内在的品质,那么宁乡猪的内在品质就要看它的脂肪率,这就和吃有了很大的关系。刚开始,李述初就给猪喂的很好。
湖南省畜牧医研究所研究员杨仕柳:好一点的条件它就上升到720克,就接近了瘦肉性猪的那种生长速度了,但是呢,生长太快了,对于我们这样的资源来讲,也不适合。

看到这些猪长得这么快专家并不乐观,因为原始的宁乡猪瘦肉检测率是34.7%。而李速初养的宁乡猪屠宰时,发现瘦肉并不少,一检测才发现,瘦肉率达到了38.3%,已经大大超过了原始宁乡猪的瘦肉标准了,如果这样养下去,在某种程度上就改变了宁乡猪的品质了。
湖南省畜牧医研究所研究员杨仕柳:我们追求的是它的内在品质,如果这样增长下去,那我们就养瘦肉性猪的了,那就没有必要养这样的猪了,对不对?就没有必要保种的了。
那么标准的宁乡猪应该是怎么样子的呢?,
湖南省畜牧医研究所研究员杨仕柳:宁乡猪它的体高一般是六十到七十公分,这指的是成年猪,体长大概是一米二到一米五,因为它的基本形状就是矮、短、肥、圆。
小巧的身材,正是适应了山地环境的结果。宁乡猪原产于宁乡县草冲和流沙河一带山区,猪一般自由在野外放养,经常活动所以身材灵巧。而宁乡猪肥肉多的肉质形成,是与它平时吃的当地农作物品种有着密切的关系。
宁乡县畜牧局科长刘星亮:这个地方主要是生产水稻还有这个红薯,农户养这个宁乡猪呢,一般都是用这个米糠,还有这个红薯还有这个野外的野草蔬菜这些东西弄成猪饲料养这个猪的,所以这个饲料呢,它的能量含量很高的,蛋白质的含量比较低,所以这个宁乡猪的长期吃了能量高的饲料以后,形成这个,沉积脂肪的能力很强,所以它这个脂肪比较多啊,瘦肉就比较少。

这个宁乡猪还有个特点,就是性早熟。
一般4~5个月就可以配种了,瞧这只猪只有9个月大,但已经是有四个月身孕的妈妈了。弄清楚了宁乡猪的生长特性,李述初和专家分析,影响猪品质的应该是饲料,他们的饲料里面蛋白质含量过高,要恢复宁乡猪肉的品质,必须要从饲料配方上下功夫。
记者:你看我身后的这一片菜园子啊,它里面种满了白菜、萝卜和空心菜,你可别以为是给人吃的,这可是咱们宁乡猪的美味佳肴,这专家可说了,一定比例的这个青饲料啊,对宁乡猪的保种来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专家说青饲料含有干物质,这些干物质里面的蛋白质含量比玉米大米都要高出10%左右。
宁乡猪保种场场长李速初:保种猪这样的,就要补充这个青饲料达到40%左右。
另外青饲料维生素丰富,活性好,即有利于猪的吸收消化,同时又能很快的转化成能量,对脂肪的沉积起很重要的作用。
湖南省畜牧医研究所研究员杨仕柳:为了使这个脂肪沉积,就必须通过青饲料这个作用使这个肌肉里头的肌内脂肪含量高,更具体的说,就是肌肉里头的这个大理石花纹就表现了脂肪含量的多与少,那么用青饲料喂养的猪,它的这个品位就高。
那么是不是只吃青饲料就能养出纯种的宁乡猪呢?专家说那可不行,青饲料的水分占了90%,那么剩下的干物质满足不了它的生长需要,还得搭配一定的精料。
湖南省畜牧医研究所研究员杨仕柳:这就说68分玉米,68%的玉米,13%的麦麸、15%的豆粕再就是4%的鱼粉料,这就是配合饲料,配合饲料与这个青料的组配就构成了它完整的日粮。
精饲料和青料的比例为2:1,就能基本满足宁乡猪的日常需求了。
现在通过各种保种手段,李述初的保种场有20头核心层的种公猪和450头种母猪,并且繁育出2万多头宁乡猪。宁乡猪的生长速度和外貌恢复到了原始种群的状态,保持原来的所有的种质性能。肉的品质又回归到原来高脂肪的率的原始状态。
通过不懈的努力,现在的宁乡猪已经开始走出濒危的困境,但是李速初和当地的畜牧部门的技术员还在继续做着保种工作,他们希望通过对“宁乡猪”猪种的保护,留下这个特有的种质资源,同时让这个种群不断繁衍扩大,能用于大面积生产,让又香又嫩的宁乡猪肉能够走进千家万户。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