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合浦的黄炳权在当地很有名气,23年间他不仅办起了饭店、建起了酒厂,还拥有一个2500多头的奶水牛养殖场。以前我们曾经报道过,这里的奶水牛住的是牛宾馆,享受着很高的待遇。黄炳权不仅对养奶水牛很用心,最近又对沼气动起了心思。
如今,沼气在我国农村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一般农户养3、5头猪,建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就能产生足够的沼气,用来做饭、照明,经济又实惠。
广西合浦的黄炳权,他的养殖场有2500头奶水牛。奶水牛饭量大,一天1头牛25~50公斤的伙食,一天下来牛场就有将近80~150吨的牛粪,还有300多吨的冲洗、淋浴用水,处理不好就成了污染。可如果把这些粪便放到沼气池里,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原来在沼气池里的粪便当中有一类产气甲烷菌,它们在密闭厌氧的条件下,可以对粪便进行分解、发酵。在这个过程中甲烷菌自身不断繁殖,并且体内会不断释放出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沼气里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甲烷可以燃烧。专家说牲畜粪便是产气甲烷菌很好的营养源。
这么大一个养殖场,如果把所有的养殖粪便利用起来,那产生的沼气是相当大的。爱精打细算的黄炳权也看到了牛粪的潜在价值,建起了沼气池。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东园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炳权:现在做了34个沼气池,110立方米一个,4000多立方米。
这么多大号的沼气池很少见。它们个个肚大腰圆,每天有上千立方米的沼气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送回到了酒厂。沼气在这里用来烧锅炉、酿酒,用来发电,就连工人饭堂做饭也全部用上了沼气。
在这里,不光沼气用得充分,剩下来的沼渣、沼液也派上了用场,成了果园、菜地、牧场的上等肥料。

沼气充分利用,沼渣、沼液的进一步开发,着实让黄炳权高兴,能有这样的结果,其实他们从饲料上就已经动起了心思。难道这牛饲料和沼气还有什么联系吗?
原来黄炳权养殖奶水牛与众不同,这里的奶水牛主要的伙食是当地农副产品下脚料,像菠萝皮、芒果核、花生壳。这些下脚料,牛吃了不容易消化,消化不彻底的饲料变成牛粪,这些牛粪进入沼气池,甲烷菌分解这样的牛粪比较缓慢,造成甲烷菌营养不足,繁殖速度慢,沼气池的产气量就不高。要想提高沼气池的产气量,需要有好牛粪作原料,这就得想办法让奶水牛吃好、把饲料消化好,他们决定在牛吃这些饲料以前,先对饲料进行处理。
黄炳权他们根据饲料的特点,走自主创新的路子,不断筛选有益菌群,利用这些有益细菌对饲料进行发酵和分解。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东园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键:菠萝皮这一块,我们就筛选了一种耐酸、耐高糖的一种细菌,这种细菌能够把它分解,分解完以后,牛消化吸收就很快。
饲料经过发酵、分解,进入牛的肠胃里,牛的肠胃里的微生物对发酵的饲料再进一步分解、消化,这可以说是对饲料的第二次发酵。这样拉出的牛粪变得细致了,它们就成了沼气池里甲烷菌的美餐。牛粪更容易发酵,分解速度加快,甲烷菌更加活跃,产气量自然就多了。提前发酵的饲料,不但牛吃得好,沼气池的产气量增大,而且饲料发酵还有另一个好处。
由于这些农副产品下脚料不好储存,容易腐烂变质。像菠萝皮,处理不好,大概两三天就会发臭。牛吃了变质的饲料,很容易得病,得病了就得打针吃药,这样抗生素就会污染牛粪。抗生素一旦被带进沼气池,它们就会杀死甲烷菌,甲烷菌死了,自然就不产气了。
而现在黄炳权的奶牛场,喂牛的饲料是经过发酵的,饲料里边已经含有一些有益菌。
刘健:这种有益菌群,在牛的肠道里面,能够改变牛的肠道的微生物环境,增加了牛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这样就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
这样就避免了抗生素随着牛的粪便进入沼气池,更有利于沼气池产气。

看来,发酵的饲料对沼气生产很重要,而且发酵的方法也很简单。
刘健:只要它有细菌进去以后,它能自然繁殖,我们现在基本上每吨料用一斤的那个我们这个菌液就已经足够了,因为菌液浓度也比较高,每毫升菌液基本上都能达到一两个亿细菌以上。
25~40℃是这些有益菌群喜欢的温度,一般饲料发酵3、4天就差不多了,再经过营养配方就可成为奶水牛的美餐了。不过,有些饲料发酵时间就需要长一些,像芒果核。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东园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炳权:原来的芒果核很硬,通过发酵两个月以后它就很软了,里边含淀粉很高的,很香。
这些看上去黑糊糊的饲料,可不是腐烂变质了。这是由于它们的表面被氧化了才成了这模样。
刘健:我们这里,放一年以后,你都闻不到任何异味,只有一种天然的一些果香味道,还有一些药香味道,甚至一些菌丝体的味道。牛非常喜欢吃。
这提前发酵的饲料,牛吃得好,牛粪的质量也好,这样,沼气池里的产气甲烷菌就有了好原料。
为了能够让沼气池多产气,为此他们还专门研制了微生物杀菌剂,用微生物杀菌剂给牛场消毒,不再使用化学消毒剂。因为化学消毒剂一旦进入沼气池,也会像抗生素那样杀死甲烷菌,从而影响沼气池正常产气。而现在使用微生物杀菌剂,沼气池里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刘键:通过这样,上游把消毒剂、抗生素就截留在进沼气池之前,在沼气池里面发酵,它就不会有一些大的影响因素,就能保证沼气池能够正常的发酵。

没想到这饲料、场地消毒和沼气还有关系,这是许多人没想到的。不仅如此,没想到的还多着呢。俗话说,这沼气池是三分建七分管。管不好,就会出问题。和常规的许多沼气池一样,黄炳权他们的沼气池也会出现常见的问题。
有一段时间,黄炳权他们发现,沼气池看上去好好的,产气量却越来越少。从饲料到场地消毒,本来想的够周到的了,这又是哪出了问题呢?
最后呀,他们打开池盖,发现原来是池子的上部结了壳,足足有2米多厚。
黄炳权:结了壳,它就占了那个空间,占了沼气发酵的空间,它就气慢慢减小。
那这沼气池里怎么就结壳了呢?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东园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健:结壳它主要是说像那个粪便,它很多都是一些纤维性的东西,纤维性的物质,如果是发酵不好的时候,它的纤维性就上浮,因为它牛粪之间有一些凝结物,这个凝结物跟那个纤维就板结在一块。
结壳也是目前沼气池使用过程中,造成沼气池报废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为了这解决结壳问题,人们没少想办法。
传统的方法主要是人工清理,每次清理,既费力又费时而且还不安全。
刘健:后来我们看这种情况,想起了我们的饲料,这个牛粪很多成分跟饲料成分类似。我们牛场储备一些菌群,它能够处理饲料,就有可能处理这个纤维性的沼气渣,我们就搭配了一些菌群,来做了一下实验,结果发现它分解粪壳的效果非常理想。
用特别配制的菌液很轻易地解决了沼气池结壳这一难题。
刘健:因为加的是个菌群,它也能把纤维素进行分解,把黏结纤维素的一些胶质类东西,也能进行分解,这样的话,纤维素就很容易沉到水里面。
只要那粪壳能够沉到水底,粪壳就会被甲烷菌进一步分解,快的时候几个小时,产气就可以恢复正常。

液体菌剂的使用方法很简单,加入的量如果大一些,粪壳分解的就快一点;如果加入的量比较少,分解就会慢一点。一般要根据粪壳的大小来投放菌液。常用的比例是1个立方米的粪壳,加25公斤配制好的菌液。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加入菌液前要把沼气放掉,因为这种细菌需要常压状态,才会繁殖生长,高压条件下它们很容易死亡。
另外,为了提高菌群的分解速度,事先要在粪壳上加入一定量的水,把粪壳先泡一泡。
这些有益菌群不仅解决了沼气池结壳的难题,也为甲烷菌发酵起到了促进作用。因为有益菌群把粪壳里面的一些胶质、多糖类,还有纤维素更彻底地进行了分解,甲烷菌可以直接利用菌群的分解产物。
刘健:就是菌的代谢废物也能被甲烷菌利用,这样产气会更好,而且这种菌,它在后期的时候,它也会自然死亡,因为它不耐高压。
在常压下,利用有益菌去除了粪壳,它们的使命完成了,甲烷菌在密闭的环境里又可以正常产气了。
沼气池的结壳难题解决了,沼气池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随着奶水牛养殖规模的扩大,沼渣、沼液自然也就多了起来。黄炳权发现,仅靠自己的那些牧场、果园,这些沼渣、沼液已经难以消化掉了。要把这些沼渣、沼液卖出去,运输成本又太高,也不划算。可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恐怕又成了新的污染源。这让黄炳权处在了两难的境地。

其实沼渣、沼液的出路问题,这也是制约沼气规模化发展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难题。
那沼渣、沼液到底能不能进一步开发利用呢。经过反复论证,黄炳权又有了新的想法。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东园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炳权:我们就想办法出来,就请这个博士,研发一个新产品,就是生物肥。
刘键博士通过研究发现,利用一些有益菌群,对沼渣、沼液可以进行再次分解、发酵,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肥效,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用途,利用不同的有益菌群,生产出不同类型的生物有机肥。而这种生物有机肥开发的关键就是培养专用菌群。
科研人员经过几年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不断筛选、提纯有益菌群。通过大量实验,有针对性地培养出不同的有益菌群。
这些有益菌群本领可不小,它们能够把沼渣进一步发酵、分解,成为液体状态。
通过前面我们知道,这种液体肥料在形成以前,实际上已经经过了多次发酵。从饲料的第一次发酵到饲料在牛胃里的二次发酵。接下来牛的粪便进入沼气池,甲烷菌等微生物还要对牛粪进一步分解、三次发酵,形成沼渣、沼液,而到沼渣、沼液的再次发酵已经是第四次发酵了。所以,这种生物有机肥里边,有益微生物菌群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有益微生物群落。另外呢,经过处理这种浓缩肥比以前没有处理的沼渣、沼液体积变小了,这样也更适合长途运输。

几年来,黄炳权他们利用沼渣、沼液开发新型生物有机肥,在果木蔬菜、水产养殖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推广试验,取得很好的效果。
刘键:在蔬菜里面,它主要体现三个地方,第一个能增产,第二个能驱虫,第三个能防治病害,特别一些霉菌性的病害,它防治得特别好。你比如像我们茄子上,茄子用了我们这以后,它生长速度非常快,开花多,分叉也多,然后那个茄子,你看,它虽然生长速度很快,但是你看它表面非常光滑,没有任何虫害和斑点。然后你看,茄子虽然长这么大,但是它里边非常嫩,没有籽。常规的茄子里面都是籽。你看,一点籽都没有。
这沼渣、沼液经过发酵以后,生产的生物有机肥,还有个突出的特点,经过检测,这种生物有机肥重金属含量几乎为零。把它应用到螺旋藻养殖上,解决了长期困扰螺旋藻养殖过程中重金属超标的难题。
北海市的陈光就用上了这种生物有机肥,他们改变了过去使用化肥配制营养液的传统养殖方式,进行有机养殖,加上不断完善螺旋藻的加工工艺,这个场率先在国内通过了有机螺旋藻认证,养殖效益得到提高。
广西北海市某螺旋藻养殖基地总经理陈光:普通养殖的话,每个平方米养殖池,大概是0.8公斤的产量,现在养殖,有机养殖,每平方米大概1.5公斤的产量。
使用生物有机肥不仅提高了螺旋藻的产量,品质也有了很大改善。
刘健:现在它整体来讲,就是说它有机质的成分和含量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蛋白质,它的糖,螺旋藻多糖的含量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生物有机肥在使用的时候和化学肥料有些不同。一是使用这种肥料后不能急于使用杀菌剂,更不能和杀菌剂混合使用。因为杀菌剂一样会杀死生物有机肥里的有益菌,肥效就会大打折扣。
另外还需要注意,这种肥料的使用温度最好在14℃以上,因为低于14℃肥料里的有益菌就不再活动了。
刘健:一般最适合的是在25~40℃之间,再高温度也不太好,它需要一些避光,另外它还需要一些空气。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存放的时候,尽量不要和挥发性的农药和杀菌剂混放,这样可能对它也有不利影响。
生物有机肥的开发推广,大大提高了沼气利用的附加值,同时也让黄炳权增加了养牛的信心。
黄炳权:我争取3年达到1万头牛以上,我越养越有兴趣。
几年来,黄炳权通过对沼气的综合利用,不仅改善了奶牛场的养殖环境,解决了规模养殖粪便污染的难题,同时也降低了奶水牛的养殖成本。平时让人头疼的农副产品下脚料,它们在牛场里转一圈,身价立马就变了。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东园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炳权:给牛吃了,变成奶,变成肉,变成电,变成肥料,现在肥料又转回给农民。这个整个大环节的循环,这就是和谐养殖,不污染地方,财富又出来,我们企业、农民双赢。
黄炳权养牛养得有学问,沼气经念的也是有声有色。他们通过循环利用,自主科技创新,解决了沼气生产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做到养殖和环保相结合,环保不再仅仅是投入,而是环保的同时产出高效益,这也引起了农业部等相关部门的重视。他们的做法会对规模养殖企业和沼气行业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