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子在植物王国里那可算是个大家族。不过,别看它家大业大,可自然生长的竹子大多还是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它们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一旦离开了原来的环境,就会有些不适应,很难达到理想的长势。可是现在偏偏有人把它们汇集到了一个地方,建立了一个新家。
竹子的这个新家,就在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安土楼的所在地--福建省的华安县。了解竹子的人都知道,以毛竹为代表的散生竹主要生长在亚热带;以麻竹、绿竹为代表的丛生竹主要生长在热带。可是这些长在不同地带的竹子怎么能在华安共聚一堂呢?
邹跃国:主要是我们这个地方 ,地处中亚热带 ,南亚热带的过渡带,这种气侯条件, 可以适宜比较冷的竹种在这边生长, 那喜欢比较热一点的竹种在这边也可以生长 ,比较特殊 ,这种条件。
正是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才使得华安人有胆识从国内外引进了32属330多种竹子。为了在自然条件下收集保存它们,华安人不但建了基地,还和中国林业科学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建立了华安竹类植物园。但引种过来,成活不成问题。关键是在成活的基础上,保证这330多种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南北竹种,在华安这块土地上良好地生长,并且能够自然更新、繁殖,才是华安林业科研人员最终的目标。但事情往往是好事多磨。就拿这龟甲竹来说吧,长着长着,模样就变了。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邹跃国:长出来的后代呢,它不是龟甲了,又恢复到毛竹了 正常的毛竹了 。
好好的龟甲竹,怎么就变成毛竹了呢?
邹跃国:因为它这个是毛竹的一个变种。
原来龟甲竹是毛竹的变异品种,再加上它的遗传性状不稳定,搬家以后,后代很容易恢复到原种—毛竹的样子。龟甲竹本来的样子有点奇怪,您看,它的竹节没有一个是正儿马经的,都是东倒西歪;节间短缩肿胀着;表面凸凸凹凹、里出外进,看上去活像一只小乌龟扯着脖子在往上爬,所以人们给了它一个非常形象的名字--龟甲竹。您别看它这副模样,在竹种园管理处主任邹耀国眼里它可是个宝儿呢。
邹跃国:龟甲竹这个价格很高啊,像这棵龟甲竹可以达到三百多到四百块钱。
同样粗细的毛竹又能卖到多少钱呢?
邹跃国:在两块钱左右了。
看龟甲竹模样古怪,在竹家族中,或许还是个另类。它的节间连续呈不规则的短缩肿胀,并且交斜、连续不断,就像龟甲的形状,在当地人的眼里又象征着长寿健康,福如东海,所以人们喜欢它。这种竹子种植容易,成活也不难,但繁殖起来却是非常的不容易。
邹跃国:自然繁殖的话,可能是在10%以下了。
因此目前龟甲竹的数量很少,属于珍稀观赏竹子品种,所以邹主任对它是宝贝似的看待。可是龟甲竹呐,却似乎不了解邹主任的这份苦心,模样说变就变,模样变了,它的观赏价值也就失去了。所以邹主任自从把龟甲竹的家搬到竹种园以后,就一直在考虑怎么才能够让龟甲竹的后代一直保持龟甲的形态。想要得到这个答案,必须找到龟甲竹变异的原因。经过请教专家、查找资料、观察分析,他终于弄明白了。
邹跃国:龟甲竹的变种是土壤里一种菌引起的。
土里带的菌是导致龟甲竹变种的原因,这个发现给邹主任提了个醒儿。
邹跃国:是不是我们在引种的时候把那个原产地的土壤给它搬过来,一起让它共生#看能不能再变成龟甲
结果让邹主任非常地欣喜。
邹跃国:结果试验以后 效果非常好 就成功了 后来采用这个措施以后 这个龟甲变成85%以上了。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邹主任移栽龟甲竹的时候,把原产地的土也顺便带过来,就使龟甲竹的自然繁殖率从10%以下提高到85%以上,那么导致龟甲竹变种的到底是什么菌呢?
马南涛:这个是什么菌 目前还没有确定。
这个不知名的菌怎么就能把毛竹变异成龟甲竹了呢?
马南涛:它这个龟甲的形状,是因为这个菌感染它以后,它这个节间分层组织分裂不均匀,你看像这边,这边分裂得就慢,这边分裂得就快,它就长成这个样子了。
剖开龟甲竹,里面的形状是这样的。
马南涛:这是节隔 这个节隔是对应着这个节的,对应着这边,翻过来,这边 这个刚好是和这个是在一起的,在这个地方 它这个节 这个地方缩到一起了,这个隔也缩到一起了 而这个地方 膨大的地方它张开了,它这个地方也隔开了。
这样,里面的节隔看起来就是个“之”字形。这是从缩点剖开的形状。如果从另一个角度,也就是从膨大的那个面剖开,里面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形状。
马南涛:像一个斗 一个斗形的#因为我们是这样把它切开了我就等于把这个之字从中间给割断了。
龟甲竹外形和内部这种特殊形状的形成都是因为它的节间组织分裂不均匀造成的。
马南涛:如果它这个分裂的速度差别太大了,它可能就会一个跑得太快,一个跑得太慢了 然后它会产生机械拉伤,就给拉断了。
这样的机械拉伤,也同样会发生在龟甲竹竹腔里的节隔上,而且每个节隔上都有,所以龟甲竹的竹腔是连通的。为了让我们看得更明白,邹主任和小马还给我们做了个演示。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您看,这龟甲竹的竹腔是上下相通的,和一般的竹子大不一样,有点意思。可它是不是能一直通到顶呢?看了下面这段您就明白了。
我们仔细观察这龟甲竹,发现下半部分龟甲的特征非常明显,但是从裂口开始越来越减弱,再往上就完全变成毛竹的样子了,而毛竹的竹腔是完全封闭的,所以龟甲竹的竹腔是通不到竹顶的。龟甲竹的价值主要是在龟甲部分。
邹跃国:这个越大 龟甲部分越长 它的价值越高,像这两个比较 价值就差得很多了#如果这个能卖五百块钱的话,这个只能卖两百块钱。其实呢,这两个都是当年竹
同样是当年的竹子,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邹跃国:这个为什么长这么大 这个为什么长这么小呢 这就是因为当它是笋芽的时候,它开始萌动,这个可能得到的养分比较多,它就长得比较壮,然后芽大、笋大,然后竹子就自然粗壮,这个呢,可能有点营养不良似的,长得自然就比较小了。
龟甲竹离开了原来的家,来到了一个新地方,会有很多的不适应,不用点心思还真不行。冬季要多施些有机肥;生长旺季再施些复合肥;连续干旱的天气,还要适当地浇水。
邹跃国:这个水肥跟上以后 它的后代长起来 竹子就长得大 龟甲也会长得明显 。
要想培育出粗壮的龟甲竹,老的、小的、以及龟甲特征不明显的都要砍掉。
邹跃国:像这棵长得比较小 不像啊 不是龟甲了 把它清理掉 把它砍掉 拖出去 那通过这个措施以后 就是把这个空间 让给好的龟甲竹的生长,提供一个足够的空间。
这样就等于给搬进新家的龟甲竹一个有选择的定向培育,这样龟甲竹的数量才会越来越多。8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龟甲竹在华安终于顺利的安家落户了。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看到龟甲竹在新家茁壮的成长,邹主任和小马那股高兴劲,不用说,谁都看得出来,我们也替他们高兴。最难伺弄的龟甲竹算是搬家成功了,那从厄瓜多尔引种过来的瓜多竹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它可是远涉重洋、不远万里来到华安竹种园的啊。
瓜多竹的故乡在南美洲西北部的厄瓜多尔。它和龟甲竹不一样,龟甲竹属于观赏竹;瓜多竹是做加工材料的材用竹,属于丛生竹。它和我们常见的毛竹以及其它品种的竹子不太一样,是实心的。
邹跃国:我给你看一下。一般的这个竹子 这个竹腔就很大 两个比较起来 非常明显。
记者:它其实一样粗细的。
邹跃国:对,大小差不多 但是里面的竹腔不一样 一个是实心的 一个是空心的 这两个比起来主要是产量不一样 它实心的产量就很高 空心的产量就比较低少
另外,瓜多竹的枝架高要比一般的竹子高。
邹跃国:支架高就是长第一盘长枝条的那个地方
瓜多竹的枝架高一般可以达到6到8米,而同样作为材用竹的毛竹的枝架高一般是在4米以下。
邹跃国:那这种特征就很容易适宜加工 节少 它适宜加工
瓜多竹实心、枝架高,出材量大,加工方便,是材用竹当中的精品。把它引种过来,也丰富了我们国家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材用竹的种类。
邹跃国:像我们这个国内材用竹主要是毛竹,它的分布主要是中亚热带,像我们南亚热带 热带一般来说,这个毛竹就不适宜生长。
而瓜多竹恰恰是分布在热带地区的材用竹,而且具有很多的优势,所以华安林业科研人员在2000年决定大胆引进。可结果却让他们大失所望:邹主任他们辛辛苦苦育出的一年生竹苗,移栽造林以后大部分都死了。
邹跃国:我们也感觉到摸不到头脑,怎么这个竹子跟其它的丛生竹用的一样的方法 怎么种不活呢#5#-1我们以为那边的技术工人在种的时候,出现问题,种得太浅 还是什么原因
于是,第二年邹主任把他身边技术好的熟练工人派去造林,结果还是没有成功。
邹跃国:没成功 特着急,我们就在考虑是不是竹子特性跟我们这边的不一样啊。
邹主任经过仔细的观察,找到了瓜多竹造林失败的原因。
邹跃国:一年生的那个细根非常少 种下去的时候,还没有长出新根之前,它吸收水分就受到限制 供应不上 它这个母竹它就要失水,失去营养、就会死亡。
瓜多竹造林失败的原因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自然也就有了。
邹跃国:那我们就想 这个丛生竹它是新竹跟老竹连在一起的。能不能采用老带新这种办法呢。
老带新的方法,也被邹主任称为母带子,也就是把两年生的母竹和一年生的子竹一起挖出来去造林。
邹跃国:这根就是母竹,那旁边 从这个长出来这个就是子竹,这样子叫母带子 邹跃国:这要是在造林的时候一定要这个母跟这个子一起带过去进行造林,才能够成活。
因为两年生的竹子 它的根系已经很发达。一起栽上去以后,它可以供给一年生竹子生长需要的水分、养分等。
邹跃国:移栽的时候要注意,注意保护这个笋芽,不能让它受伤 在营养充足的时候呢,它这个笋芽也会长出新的笋 变成新的竹子,又变成一个新的后代了
就这样,瓜多竹在引进华安的第三年,种植效果让邹主任很满意。
邹跃国:第三年种下去以后,我们竹子长得非常好,成活率非常高,95%以上。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以瓜多竹为代表的珍稀竹种的引种繁育,尽管经历了一些失败,最终也成功了。但是华安人觉得不能仅仅把名贵的龟甲竹、金镶玉竹、罗汉竹,珍稀的瓜多竹、方竹、天鹅绒竹等等这些好看,或者用做加工材料用的竹子搬到自己的家园,还要引种一些优质的笋用竹,帮助当地的老百姓致富。在邹主任他们引进的330多种竹子中,可以食用的就有100多种,云南甜竹就是其中的一种。
云南甜竹是邹主任从云南引过来的,在华安安家落户以后,长出来的笋不仅粗壮洁白,而且出土见光好几天仍然甘甜鲜美。但是刚引进的时候,当地老百姓还不太愿意种。
邹跃国:后来我们考虑,可能群众对这个还不太认识怕种不好,效益不好,有这个担心我们就把竹子带到我们那个竹园里面,我们挖笋现场给他们品赏 这样子群众就很乐意接受了,就推广扩大了。
群众接受了,竹苗的需求量就大了,那么邹主任他们面临的任务就是如何在短时间内繁育出大量的苗木。他们建立了100亩丰产栽培示范林,建立笋苗兼用林基地,并在园区里采用主枝扦插育苗和节间切口带兜埋秆育苗的方法,培育出了大量优质竹苗,满足了农户生产的需求。主枝扦插枝育苗要求枝条长度在20厘米左右,切口要斜切,放的时候也要斜放。
邹跃国:这放斜以后 上面这个切口基本上水平的,下雨的时候,就是这种情况,你看 看一下,这个节上都已经吸满水了 这样能够提高湿度 。
另外,斜放还可以避免阳光大面积直射扦插苗。
邹跃国:这样斜着盖 就把这个竹秆基本上都盖满了,如果是直立的话 你看,盖土只能盖到这个地方,上面这个地方就没盖到土。阳光直射 这个很容易就干掉了。
主枝扦插育苗的时间一般在三四月份进行。经过3-4天的生长,苗木就培育出来了。
邹跃国:来来 小李过来一下 把这个挖一下,看一下。把这边的土也清一下 这样就非常明显了 这个是主枝的秆,这边就是枝条那个基部,小苗就从这个芽这个地方长出来了,这个很明显的,这已经长出四根了。
云南甜竹除了主枝扦插育苗以外,还有一种是节间切口带兜埋秆育苗。节间,很容易理解,就是两个节之间。那什么叫竹兜呢?
邹跃国:竹兜就是这个竹秆的基部,在土壤底下这一部分,就叫竹兜
把竹子整理一下,留点枝叶。切好口,放在挖好的坑里,每个切口都要灌满水,这样能够保持竹竿湿润,有助于快速出苗并提高成活率。
邹跃国:叶子要让它漏出地面出来 两边的土要踩紧
记者:那个枝条为什么一定要漏出来呢
邹跃国:漏出来 就是让这个母竹 在初期的时候 利用这个枝叶进行光合作用,为母竹提供适当的养分 提高成活率。
这两排竹苗就是用节间切口带兜埋秆培育出来的,可两头儿怎么一边儿一棵大竹子呢?
邹跃国:这个就是我们在埋秆、育苗的时候要注意的,埋的秆要有方向性的,这边的就这根大的 竹秆的兜部是在这边的,另外那边 那根竹秆的兜部头是在那边的,也就是头尾要错开 这边是头 那边是尾 这个兜部长的苗就比较大,上面节上长的芽 苗就比较小 大小就错开了。
这样互相不影响,避免争夺阳光和养分。
邹跃国:这种繁殖速度比较快,成活率也比较高。这一根母竹 它可以繁殖出来10几根 20几根 速度比其它方法翻了2-3倍。
通过邹主任他们的不断努力,在华安950亩的竹类植物园里,330多种来自不同地域的竹子不仅习惯了它们的新家,而且和谐共生。有些竹子经过不断地驯化,适应性比较强,因此还被送到其它地方安家落户。竹种园丰富的竹种资源,不仅让更多的人欣赏到了竹子的美丽,也为竹类科研人员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