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看科技苑夏收特别节目《一张明白纸万亩高产田》。前两天我们了解了河北辛集、河南滑县的情况,今天我们再到安徽的凤台县去看看。凤台县地处江淮麦区,就种植小麦来说,地理和气候条件都并不优越,过去小麦产量也一直不高,但是现在,依靠科技的力量,昔日的低产田也变成了高产田。
距离小麦收割还有10多天的时间,安徽省凤台县园艺村田学超老人的麦田里来了几位农技专家,他们要给老田的小麦测测产量。
(现场)“455公斤,900多斤。”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安徽省科技入户小麦首席专家马传喜:应该说呢,在他这个地区算是高产,产量非常高的了。
过去,凤台县的小麦,每亩也就收个二三百公斤,可是近几年很多地块的产量都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这万亩示范片里,普遍达到了400甚至500公斤,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您说大伙能不高兴吗?
种植户:这个麦子产量去年达到900多至1000斤,今年1000斤看样子是绑在身上的是稳稳当当抓在手里。
真没想到,确实没想到,我长六七十岁了,我也没想到,今年的收成这么多。
说起这高产的原因,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明白纸。
给个明白纸不就,问题就是讲该什么时候打药,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都知道,一看就明白。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凤台县的“明白纸”,是科技人员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把农业部颁发的明白纸细化。小麦各生长阶段的技术环节写得清清楚楚,而且具有江淮麦区的突出特点,总结起来就叫做三改一防。第一改:改撒播为机条播
机条播在北方麦区是很普遍的,但是在凤台推广却是近几年的事。以前凤台人种小麦,用的主要是撒播法,也就是直接把种子撒到地里去。这和凤台的耕作制度有关。凤台的小麦是稻茬麦,每年的秋天水稻收了之后种小麦。因为是水田变旱地,土壤的水分含量比较高,有利于种子发芽,所以过去种植户播种,都是把麦种直接撒到地里。
撒播虽然省事,可是问题也很多。
一个是它均匀度比较低,因为撒起来不容易掌握,它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稀。然后撒过了以后它还要轻轻地整一下地,给它耙一下,这样呢就是埋籽的这个深度也是深浅不一。
麦苗的密度不均匀,密的地方小麦植株细弱,容易倒伏,稀的地方有可能产量不高;而且籽粒埋得深浅不一,埋得浅的或者是裸露在外面,籽粒容易冻死,埋得深了,就会形成弱苗
因为出苗的时候这个种子它是靠种子的那一点能量。等它很不容易发到土面的时候,它的种子的能量已经消耗了很多了。所以它这个长出来的苗都是弱苗。条播就比散播强,撒播它不均匀,条播它均匀。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现在改成用机械进行条播,小麦的行距、播种量还有均匀度都非常容易掌握,种子播的深度也可以通过调节机器来控制。这样一来小麦就长得齐整,通风透光好,无论个体还是群体都会发育得很好,小麦高产也才有保证。
再说第二改,就是改人工开沟为机开沟。
安徽凤台县的麦田和北方麦田有一个很显著地不同,里面有一些纵横交错的水沟
你看山东他们种麦子呢还有河南,他们是有一个田埂,田埂是便于灌溉,灌溉这个水灌溉了以后水不能从田里跑,是吧这个就是为了保水的需要。
而我们这边呢,淮北的安徽这边呢,特别是沿淮、江淮这些麦子它主要是就是说排水,所以一般是田里面开沟。
北方地区降水少,容易干旱,要尽量地把水保住,所以麦田里都有高一点的田埂,把每块地里的水挡住,不让外流。可像凤台这样的江淮麦区,要做的却是排水。凤台县的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气候潮湿多雨,而且这儿的土壤比北方粘性大,不容易渗水,所以一旦雨水多了,就必须及时排掉,否则就容易形成渍害,也就是小麦泡在水里,根系缺氧,造成植株发育不良。所以在凤台县小麦栽培技术明白纸上,有一项技术就是开沟降湿防渍。也就是说在麦地里要开好沟渠,防止积水。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开沟排水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在以前,往往沟是开了,排水的问题却没解决好。这里边的原因,第一是沟深不够。
原来开那沟只有3寸那样的,那么深,小犁子开沟根本不行。
开沟排水,当然是深点好,可凤台县的土壤粘性大,不好挖,过去挖沟都是人工来挖,挖起来费劲不说,沟也常常挖得不够深。
另外,以前种植户挖沟,都是各挖各的,没有经过统一的设计和管理,所以挖出来的沟也不大管用。
马传喜:这样呢就开沟不规则,而且高的高,低的低这样排水的质量就差一些,现在呢基本上是我们倡导就是说要改人工开沟为机开沟,就是机器开沟,机器开沟它质量就比较高了,而且非常标准,宽度一致、深度也一致,这样呢排水就比较利索,这个质量排水的质量就比较高了。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在小麦栽培技术的明白纸上,对开沟防渍的技术要求很明确,在播种后要及时开沟做畦,畦宽3米,沟深在20-30厘米之间,畦沟,腰沟和田边沟要三沟配套,确保麦田不积水。
马传喜:所以你看像这边的农田里面它都有这个像都是开沟的,这样一个横的斜面的这个沟,这个畦沟,还有这个这是腰沟,腰沟呢一般比畦沟要深一些要宽一些,这样呢便于排水就是在整个农田呢形成一个就是网状的这种排水系统。这样把这个水呢就排到前边去了。
现在有了明白纸的指导,有了农业机械的帮忙,像老田这样的种植户,再不用为渍害犯愁了。排水好了,减少了渍害,小麦的产量明显提高了。
安徽地区的小麦主要是稻茬麦,播种时间一般在10月中旬,播好种,开好沟,下面咱就得说说施肥了。关于施肥,凤台县的明白纸上有这样一句话,氮肥的60%用作底肥,40%在小麦拔节期追施,这其实就是三改一防中的第三改:改一炮轰为氮肥后移。
若论种庄稼,今年68岁的老田可算是老把式了,他说过去种小麦都是“一炮轰”,也就是在播种前,一次性施足底肥,以后基本就不管了,碰上干旱的年头,顶多在麦苗返青的时候再施点返青肥。以前凤台的种植户,基本上用的都是这个法子,为啥这“明白纸”上把40%的氮肥放到拔节期去施用呢?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这先得从小麦生长的特点说起。
原来,在小麦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对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从分蘖到越冬的这个时期,一个是从拔节到抽穗开花的时期。为了满足小麦的生长需要,就应该在这两个时期都给它们补充足够的肥料,把40%的氮肥挪到拔节期来施,就是这个道理。不过这样一来,第一个吸收氮的高峰期,肥料就只剩了60%,能够用呢?专家说,大可不必担心。
马传喜:一炮轰有它的根源,这个根源是什么呢?过去的生产水平比较低,那个时候就是生产的主要矛盾就是说你要提高产量主要矛盾就是要有苗,苗是最根本的,有苗就有产。所以老百姓第一要务就是说你要抓这个苗,苗子长得好就说明有产量。
在过去地力较差的时候,为了保苗,必须在播种的时候施入足够的肥料,不过这些年,随着土壤改良技术的普及,土壤的肥力有了普遍的提高,也就是说,土壤本身已经储存了一部分养料了,这时候如果还像以前那样“一炮轰”,把所有的肥料一次性地施进去,反而让麦苗吃不消。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因为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呢,它只是供应了前面的苗期的生长需要,实际上苗长的过旺了以后,到群体过大时候它很多分蘖还是要死掉的,死掉以后过多的前面都把营养消耗掉了。到后边往往引起小麦的早衰,早衰就是子粒不饱满,穗子也比较小,这样可能产量就不高了
所以,科学的施肥方法,是根据地力条件和小麦在不同时期的需肥量,吃多少补多少,让小麦少吃多餐,变一炮轰为两次或三次施肥。具体说来,就像明白纸上讲的,在氮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把一部分氮肥移到小麦拔节期,这也就是所谓的“前氮后移”。
但追施的比例要根据各地的情况而定。在凤台县40%是合适的。
一般的时候移多少呢?我们讲是40%的氮肥,一般主张40%。但是有的也可以,你看有的变化幅度或者30%到50%都行,一般的时候我们主张40%的氮肥移到拔节期。
这氮肥后移的比例跟产量也有很大关系,在安徽省凤台县的高产麦田,小麦的产量已经达到了400公斤,这样的高产麦田,一般每亩施底肥22公斤尿素,到了拔节期再追施尿素17公斤左右,基本保持六比四的比例,
如果以后小麦产量继续提高,这个比例也要变化。
在往后你比如说更高的产量水平,我们现在搞的这个600公斤比如说更高的,现在变成氮肥变成什么呢,就是后期氮肥可能要占到一半,就是50%甚至是占到大多数60%。就主要的了,而且施肥的时期呢还要上后拖,叫拔节后期,甚至有的到孕穗期、开花期有的还要追叶面肥。
这就是说小麦产量越高,氮肥后移的比例也越大。因为这时候产量的提高已经不是靠群体数量,而是要靠提高麦穗的粒数和粒重。所以要在后期重施肥。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改撒播为机条播,改人工开沟为机开沟,改一炮轰为氮肥后移,这三改为小麦的高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安徽凤台的小麦高产明白纸上,还有一项技术很重要,那一防是防什么呢?
这个防就是防治小麦的纹枯病和赤霉病。
纹枯病和赤霉病都跟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关,所以它们是南方小麦的两个主要病害,比北方发病率要高。先说纹枯病。
(对话采访)
你摸一下这个茎杆,这个非常典型的外部特征之一
这个是一种烫伤的纹路,就像烫伤一样的纹路
你看,菌丝都有了。
这个上面有白白的菌丝,这种病叫纹枯病,是我们这个地区
最主要的一个病害之一
就是说这个地区是头号的,最重要的病害,这个已经腐烂了,腐烂以后它这个整个的穗子严重的会死亡的,一般的话,会减产很严重。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纹枯病跟土壤的湿度有很大关系,土壤湿度大了,病原菌活力增强,在小麦播种出苗后,它就会侵染小麦叶鞘导致发病。然后随着小麦生长逐渐向上侵染,到了拔节期开始由叶鞘向茎秆扩展,小麦茎杆慢慢变成“花杆”,当病斑蔓延至整个基部茎杆1/2时,就会引起茎基部坏死变软。
就是纹枯病重了以后它就是说,因为它在麦棵的基部、造成麦子的基部节间的腐烂。这样呢麦子很容易倒伏,严重的情况下,它影响整个的输导组织,输导组织这样呢麦子的吸收养分的能力、根部和上部就等于给它掐断了。这样就是严重会出现死亡,就是死苗。
土壤湿度大,是诱发纹枯病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在多雨潮湿的南方麦区,纹枯病是一种主要的病害。为了控制这种病害,当地的专家和农技人员制定了一套防治方法。首先就是前面讲过的挖好沟渠,搞好排水,防止麦田积水,湿度过大。另外就是进行早期化学防控。
马传喜:一个是拌种的办法,拌种另外还要在春季的时候喷药,药剂喷洒。
关于拌种和防治的时间和用药量,安徽凤台县的明白纸规定得很详细,稻茬麦每50公斤小麦种子用2%立克秀50克拌种预防小麦纹枯病。起身期喷施纹霉清药液1-2次,控制纹枯病的发展蔓延。喷药防治一定要在麦苗起身期和拔节前进行,如果到了晚期,病害严重了,再防治就不起作用了。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比如说从开花到灌浆期,这个麦子的基部有这种病危害的斑纹和腐烂的症状还有呢甚至是苦霉素(音译)的一种症状。但是那个时候已经就不能防治了,就没办法进行防治了,它防治应该是在拔节前,那个时候呢,这个病的这个症状刚刚出现。刚刚出现的时候就是立足于早防早治。
4月中旬开始,安徽凤台县的小麦就开始抽穗开花了,如果前期防治得当,纹枯病的威胁就基本上可以控制住了,可这时候另一个南方麦区的主要病害——赤霉病,又登场了
我手上拿的这个是典型的赤霉病病穗,已经发病的这个病穗。首先看到的是它这个是发了这种病以后明显的这个上部就枯死了。这个下面没有发病的地方呢它还是绿色的,而且呢它这个由于症状分生孢子都出来这个地方发红,这个地方有点发红。
麦穗产生粉红色霉状物,赤霉病也因此得名,它是一种真菌病害,病菌是从上一年水稻收割后的发病水稻的稻桩上遗留下来的。
赤霉病的孢子它越夏一般是在这个地区的稻桩上面。就是稻子割掉以后那个倒茬,就在稻桩上面进行越夏。然后呢到了下个季节的时候感染小麦。
到了第二年春季,南方地区阴雨天气增多,病菌活力增强,大量飘在空气中。到4月份中旬小麦开始开花的时候,遇到阴雨天气,病菌就会通过花粉侵入。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侵入呢然后就潜伏下来了潜伏下来过了大概有十天左右的时间,它这个病开始呢就出现这种症状,就是穗子开始慢慢的干死这种症状。
赤霉病主要发生在麦穗上,造成整穗或部分小穗腐烂。
像这种危害呢一个是它这个粒重明显降低,粒子变得很小。严重的它这个籽粒啊根本就没有食用价值,甚至还有赤霉素有一种毒素对人还是有一定的毒害作用的。
防治赤霉病,除了选择抗性比较强的小麦品种,防治的时机也很重要。赤霉病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开花期,在凤台县是4月20号左右,每年这个时候,农技人员都会提前几天来到田间地头,发放防治赤霉病的明白纸,并现场指导,向种植户们强调药物防控的一些具体环节。
防治赤霉病,一般每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0毫克,或者是40%禾枯灵75-100克,使用机动喷雾器防治,每亩要液量不少于15公斤,手动喷雾器防治,每亩药液量不少于40公斤。
这样通过品种的抗性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就是使这个病害基本上得到控制。
小麦要高产,还要靠科技,而科学的推广方式,能够把政府主推的高产技术、专家总结的技术环节切切实实地传递到广大种植户手中,为高产创建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这就是明白纸和其它科技推广方式的意义所在。好了,科技苑夏收特别节目到今天就为您播放完了。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