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芦笋是营养丰富的高级蔬菜,无论是出口还是作为鲜食产品都盈利可观。而且,它是多年生的植物,播种育苗一次,如果管理得当,会有十年的收益。光是这一点,就激起了许多农户种芦笋的热情。可芦笋确实和黄瓜、茄子,小麦、玉米这样的普通蔬菜或是大田作物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两眼一摸黑的盲目种植,就很可能会碰钉子,摔跟头。
当初河北容城马庄村的村民们也是听说几十里以外的农户种芦笋挣了钱,才赶过去取了经。
对于新鲜事物,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有样学样的。可是种了几年之后,每个人的想法就不一样了。于是,这芦笋田里也就分出个高下了。
同一块大田里挨着的几块芦笋地,有出笋稀稀拉拉,荒着长草的;也有像铁锅大叔家这样,整齐划一,找不出几根杂草的。
这都是芦笋,怎么就能种出这么大的差别呢?
(采访)李占军:咱们种好了,这三年的成龄笋,一亩地长两千斤,这个是挺现实的。一点都不过分。但是你管理不好的话,也许只产500斤,也许产300斤,这是一个管理过程。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没错,关键就在这个”管理”上。芦笋是皮实,经折腾,可是想要种好,不投入精力,不动脑子在管理上下功夫。那不行。
(采访)大哥:这管理上面。咱们农民都说这个,十分种地,七分管。
(采访)刘铁锅:像我们村这出现的是什么呢?他总想着跟种大田作物一样。就是说种上之后,来年也不用下种子了,种了之后长10年,它都按照大田作物来培养。实际上不是。你别让它闲着。我到地里干活,只是采笋,他不说我到地里观察着,我这笋长得怎么样。来了我就是采笋,采完了笋多余的时间我就回去打麻将去,
铁锅大叔的意思是,种芦笋的人不能只是采笋的时候才上心,这功夫还得花在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之中。
(采访)刘铁锅:刮风原来我们不知道,我们成品笋的要求,笋条顺直,结果赶上一刮风怎么样,都弯了。按道理来说,刮风,有力量推着它,咱们刮东北风,它得往西南弯呀,它不,它是你刮东北风,它朝东北弯。这个意思,你就得琢磨它,后来我们是怎么琢磨出来的呢?这就是它受气温的影响。迎风的这面它气温低,背风的这面气温高。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这一根笋上,两面的生长可并不均衡,背风的一面气温高,那一半长得相对就快,结果自然就弯向迎风的一面了。
(采访)刘铁锅:你像这个笋出来了,刮风了,我给它在东北这面戳上一块硬纸板,结果这个笋他就不弯了。
一块纸板,就把由风造成的小环境中的温差问题给解决了。
已经弯了的笋,铁锅也有简便的手法应对。
(采访)刘铁锅:咱们可以在这边用指甲或是用剪刀,就这样划一下。这样还能正过来。被刮的这面相应输送营养不那么畅通了。那边输送营养多,慢慢它就正过来了。就是平衡一下。
这都是在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前提是,你得了解芦笋的习性,得真把心思铺在种芦笋上,才能有针对性的发现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所以说,种芦笋必定是个勤快活,细心活。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铁锅大叔在细节上的精心让他家的芦笋田显得特别出众。可就是像他这样有经验的老笋农,也有特别担心和头疼的事。那就是芦笋的茎枯病。
您最怕的是什么病呀?
(采访)刘铁锅:种芦笋最怕的就是茎枯病呗,你看一般像我这块地,如果上了茎枯病,茎枯病上来之后如果不及时防治及时治疗,有一个星期,这秧子就跟着火烧了一样。它那个样子就是整个都干了。
(采访)大哥:我别的都不怕,就是怕这茎枯病。得了就没救是吗?啊,有时刚一发现的时候咱们可以治住它,等到这面积一扩大,没法治了就。
茎枯病是芦笋田里最常见也是最具危害的一类疾病。因为它是真菌性的病害,所以传播起来速度快,范围大,根治起来难度极大。对于笋农来说,茎枯病泛滥起来,几乎是毁灭性的。
这块去年夏天曾经被茎枯病扫荡过的芦笋田,尽管给极力挽救过来了,但是已经元气大伤。这不,仍然能在一些秧子上发现茎枯病的影子。
(采访)你看这个是茎枯病的病斑。这是典型的茎枯病的病斑。呈梭形,一开始是灰色的,后来变成褐色。严重了之后它能深入到木质部里面去。你看,这半截茎已经干了,就是说已经深入到木质部里面去了。上面的小黑点就是它的分生孢子,它可以随雨水传播到其它的好的茎上。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如果病菌穿透表皮,深入到植株的木质部里面,那这棵芦笋就算是病入膏肓了。
(采访)沈山林:茎枯病的病斑当它绕茎一周以后,地上部分就开始枯死,就不能再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光合产物了。植物是从维管束里头,往上输送水分养分,韧皮部里头往下输送光合产物,它绕茎一周以后上通下达的这个情况就都完了,不能进行了。所以茎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是一种很难治的病害。
这茎枯病还有个特点,就是在新栽种芦笋的地里几乎不会发病。所以很多笋农在种笋的头三年里几乎不知道什么是茎枯病。但是不发病并不意味着病原体不存在。在自然界里,茎枯病的真菌孢子会随着风,随着雨水在空气和土壤中扩散,几乎没有什么地方是它们到达不了的。随着芦笋生长年头的增加,只要条件具备,茎枯病就会爆发。
(采访)沈山林:一开始,病菌的量很小,不能说绝对没有,它不是在真空,病菌的量很小,这个病还没有发生出来。种几年之后,病菌逐渐扩散,。病菌的级数一年比一年积累,加重,病菌越来越多,病害也就越来越重。所以这后几年的管理就觉得稍微比原来费点劲了。这个病就比较多了。这就是随着芦笋种植年限的增加,这种病菌的积累量越来越大,所以病害就多了。
而且一家的地里得了茎枯病,周围人家的地里也跟着一起遭殃。
(采访)大姐:刮风,刮得满世界都是。
(采访)大哥:比方你在我这地里面转一个弯,然后再到别人地里面转去,我这地里面没有这种病没事,如果有这种病,你就可以带到别的地块里面去。
这个时候,平时在地里的走走看看的用意就显示出来了,这眼睛要尖,精力更得集中。咱们一般人在田里转上一圈,看着都是大同小异,可这懂门道的种笋人,他们这一趟下来,就得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排除隐患了。
(采访)沈山林:随着咱们上地里头操作,无论你中耕也好,采笋也好,搭架也好,操作的时候随时观察,好眼睛,随时观察。唉,这棵这有一个斑,梭形的病斑,发现了一个茎枯病的病斑。卡喳把它剪断了。就是说,你剪断了那一棵,就等于是你把这一片的菌源,传染源把它给消灭了。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随时留心,找到已经染病的秧子,可以赶紧采取措施把损失尽量压低。可实话说,发现已经有植株染病,就已经是很被动的时候了。
(采访)沈山林:老百姓他有一个模糊观念,没病的时候你叫我费那么大事干什么呀?我上了病再打药不成吗?其实这种病,茎枯病,重在防,前头在防。如果等上了茎枯病再治,显得什么药都不好了。它不好治,这个毛病,是毁灭性的。只能是在没病的时候防。
没错,这对付起茎枯病来,防病要远重于治病。而化被动为主动的方法可都包含在日常的科学管理中了。
成年的芦笋秧子能长到一人多高,刘铁锅在自家地里,打了桩子,拉起绳子,等于给芦笋搭上了护栏。这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防止芦笋倒伏。
(采访)郭志强:看到了吧,这都是被风刮倒的,看着挺壮的能被刮倒吗?它现在特别脆,你看,这个这个这都是拿风刮倒的,多可惜呀。
倒伏就意味着和地面的土壤直接接触,可别小看了这点接触。这土壤就是茎枯病菌的一个重要的藏身之地。
(采访)沈山林:其实,茎枯病菌都在这个土面的一厘米左右的土层里头。咱们现在搭架栽培,就是防止这个芦笋倒伏,如果有风雨不搭架,芦笋啪倒了沾了地了,那茎枯病菌就沾上来了,给它接种了病菌了,接着就上病。看这棵秧子,没有用架子拢着,它才长了这么高,这就叫倒伏了,还没有风雨呢它就倒伏了。脑袋入地了。如果是再加上连风带雨,它就会这样,这样由于风雨以后,把这个病菌都沾在茎上,沾到这个秧子上,然后它就得病了。所以我们现在把它拢起来,搭起架子来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不搭架就会这样。
这防倒伏和防茎枯病竟然还有这么大的关系。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那像铁锅大叔这样来回在地里中耕除草,也能和防病沾上边吗?
没错,不仅沾边,关系还不小呢!这中耕除掉地不仅是杂草,还有那些直接由种子萌生出来的实生苗。
(采访)沈山林:它要结种子的,它结的这个种子成熟了以后,会落到地下,落到地下就自生自长,就长出这么样一个小苗来这叫实生苗,就是由种子直接生的苗。这个苗它可有很大的破坏作用是什么呢?它和地面接触的近,它首先感染茎枯病。然后,它的茎枯病的病菌再感染成株。所以现在我们中耕不是光为了除草,一个很大作用是为了把这个实生苗除掉,减少茎枯病的间接侵染源。
这个“实生苗”可不是咱们种到地里的种苗。咱们种下去的种苗是用消过毒的土壤培养出来之后,再移栽进田里的。它们从根源上就是健康的。
可落到地里的种子,在小苗一钻出土的时候就已经和大田的土壤接触了,这一接触也就让它成为身带病菌的潜在传染源了。
(采访)沈山林:这个芦笋苗就是传播茎枯病的媒介。所以现在我们经常中耕,除了除草的作用以外,就是老芦笋地把实生苗消灭了,减少了它的传染媒介。
您瞧,这不就是日常管理中的小细节决定成败吗?
另外,像茎枯病这种真菌病的孳生,受湿度的影响极大,所以,这水的控制也就得同样到位。
(采访)沈山林:芦笋浇水,浇到埂的一半,就是说,畦里面是湿的,这个埂,芦笋的根系,根盘这一块是干的。
浇水浇到垄的1/2,也就是说垄背下部的一半是湿的。垄背上部还保留有一半是干的。
(采访)沈山林:因为茎枯病菌的发育繁殖需要湿度。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用水泡着之后,如果有茎枯病菌的孢子沾上,遇到湿度它就发芽,它就繁殖,茎枯病菌就上来了。如果咱们这样起垄呢,这是干燥的。茎枯病菌即便是有了,但这是干燥的,它也发不了芽,它也繁殖不了。
(采访)刘铁锅:咱们这边它地面都是干的。这边埂咱们始终没有浇上过水去,它老是干的。地面干了以后,它湿度达不到,病菌传染相当的困难。
水被限制在垄和垄之间,这就保证了芦笋的茎部是干燥的。少了水,茎枯病菌自然就没有萌发的机会了。
您瞧,搭架,中耕,浇水,看似简单的田间管理,其实每一步做到位了,都是对茎枯病最好的预防。这积极防病的观念应该成为咱们笋农的一种习惯。即使是用到药物,也要用到芦笋发病之前,把这药变成预防药。
(采访)沈山林:涂茎的效果是无公害栽培的一项避病栽培,防病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你看,它这个秧子已经放得长一点了。刚放秧的时候,芦笋出来这么高的时候,50倍的多菌灵,兑到盆子里,戴一个胶皮头套,绑一块海绵,沾了药之后,就这么一抹,两三天抹一遍,抹到它拟叶开始一长,就抹不了了,就结束。第一次是春季放秧的时候涂一次茎,第二次是咱们到了八月份清园的时候把秧子清了,再除茎再留母茎的时候再涂一次茎。有这两次涂茎,解决很大的问题。减少你很多次喷药。
(采访)大哥:打三遍药,也比不上这一遍抹。
(采访)沈山林:对,这种药应该是无公害药,允许用的药,这是其一。再有就是为什么这个药是放秧的时候涂茎。过几个月后再采笋,也就没有残留了。
您看,这管理到位了,不但防病的细节做到了,而且芦笋也能长得更健壮。这么一来,这个病害也就被限制到最小限度了。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其实治茎枯病说到底就是,第一减少病原,第二就是让芦笋长得壮壮的,提高它的免疫能力,再就是把周围的条件尽量打造得让病菌无法见缝插针的钻空子进来。
不知道您注意了没有,咱们刚才讲的茎枯病防治的事情,都是在日常的田间管理中完成的,使用的是自然温和的手段。
而对于其它的虫害病害,也建议大家尽量用比较自然得的手段解决,因为这都牵扯到一个无公害化的问题。
比如说,对付芦笋田里的蓟马,有兰板。
对付更大个的蛾子蝼蛄,杀虫灯就派上用场了。一盏杀虫灯就可以解决??亩地的问题。
(采访)刘铁锅:芦笋本身在蔬菜当中,它就算是一种高档蔬菜。高档蔬菜本身从管理上来说,就和一般的蔬菜管理水平不一样。你就得要下功夫,下功夫管理。
从观念,管理和精细程度上来看,铁锅大叔都正在向着无公害化看齐。
(采访)刘铁锅:如果有农药残留,你菜里面的东西再好,如果说农残超标以后,你等于就是废品,一分钱都收入不了!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对于芦笋无公害化种植的感受,铁锅大叔表达得很直接。
作为产品被收购的芦笋是分等级的。而正是管理中的细节保证了芦笋的高品质,也就保证了他家芦笋田中的稳定收入。
(采访)陈建青:笋只要进我们工厂,我们第一道工序就是进行农残检测,如果说检测出农残超标,我们拒收。不管芦笋的形状多么好,多么合格,只要农残超标,我们一概不加工。
(采访)沈山林:这个检测是十分严格的,有一点农药残留,人家都拒收。所以对基层的生产芦笋的要求也就同样严格,生产的芦笋万一出现问题,最终会追溯到种芦笋的人。
种芦笋的农户没人收你的,你种芦笋卖给谁去呀?那不也就完了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现在这个无公害化从最基础的基础做起,从种芦笋做起。我种出来的芦笋就是无公害的,无论你怎么加工,出口到欧盟都是合格的。这样国家的声誉好了,加工厂赚钱了,老百姓种了笋也有地方卖了也能赚钱了,对这个产业也能带动起来了,这就又是个良性循环了
这么看来,芦笋的收益并不直接体现在出笋的总量上。而那些细节可能才决定了成败。在笋的规格和品质,尤其是“食品安全性”这种并不直观的环节上,可能才决定了你的芦笋田是不是在赚钱。
(主持人)种植芦笋的效益确实客观,可这些效益一定是和科学管理直接相关的。芦笋的质量安全一直是一个敏感的指标,如果农户们沿用传统的思路,过度依赖化学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就可能危害到芦笋的产量和品质,也就直接危害到自己的经济收益了。所以说,种芦笋,还是要先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