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一提起对虾病,搞对虾养殖的人就会想起1993年爆发的那场大规模的对虾病害,它给我国的养虾行业造成了近100亿元的经济损失,造成这些损失的罪魁祸手就是对虾白斑病。怎么来进行防治呢?我国的科技人员从种苗的培育上找到了突破口。
2002年的一天,两万尾对虾从美国夏威夷千里迢迢被空运到了广东省湛江市的一个对虾育苗基地,它们都是经过精心挑选最好的种虾,到了育苗车间后,工作人员并不急着进行放养,而是从这些优质种虾里又挑选出了两千尾最好的公虾和母虾,往它们体内注射了一种物质。
几天后,一些种虾出现了红斑现象,半个月后,大部分种虾纷纷染病身亡。一个月以后,养殖池里只剩下了140条种虾、
(采访)最后剩下也是70对虾左右这样的虾,就剩下140条这样的虾。
两千尾对虾只剩下140只,这么大量的连续死亡,是不是和工作人员给它们注射的东西,有关呢?那么这注射的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
(采访)每一条虾,每一克的肌肉里面注射了一万个病毒,这样的病毒量进去。
这花大价钱从遥远的大洋彼岸买回来的对虾不好好养着,却给它们注射了病毒,这是为什么呢?
(采访)他们在做攻毒实验,我们攻毒的时候就注射了这个白斑病毒,通过注射这个病毒来感染我们这个两千条这个虾,然后放在同一个池子里面,看看死亡率,然后就是在看它的每一天都观察它的死亡率。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这些被做实验的叫凡纳滨对虾,在我国也叫南美白对虾,是1988年开始从美国夏威夷引进的一个优良养殖品种,在我国养殖面积很大,但是到了1993年,我国爆发了大面积的对虾病,给对虾产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这个病害就是对虾白斑病。
(采访)在1992年病毒没有爆发时对虾的产量达到了22万吨有年,但是这个病毒在1993年爆发之后,到了1995年我们国家的对虾产量只有6.4万吨,而且6.4万吨也主要是通过抢救所获得的。
白斑病又叫白斑综合症,它发病时有三个明显的表现症状。
(采访)它首先表现的是红体,那么这是所有的得了白斑病的虾种共有的临床症状。
一般健康的虾活着的时候,它们的外表是有点透明的青色。而得了白斑病的对虾身体发红,所以一般养殖户通常误以为是红体病,常常不会引起重视。
(采访)白斑病,它是多个症状,而在我们的虾农的理解它只要一个症状就是白斑,所以在检查白斑病的时侯,大家看有没有白斑,如果没有白斑是红体,就叫红体病,有了白斑才叫白斑病,这是非常错误的,因此对我们的防治就会起到一个很大的误诊作用。
这只是健康的对虾,而这只混身发红的是典型的患了白斑病的病虾。当对虾出现这种症状时,病毒已经感染并破坏了它的表皮细胞,这个时候很容易把对虾的甲壳剥开。
(采访)没有感染白斑病病毒的虾,甲壳是不容易剥削的,你看这个就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剥这个甲壳的时候,是很容易,你看挤压一下,它都自动的就剥开了。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甲壳剥开后,能看见甲壳的内侧因为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出现的点状或者是鱼鳞状的白色斑点。
(采访)甲壳下面这个细胞都被病毒给破坏掉了,等你剥开甲壳的时候,你很容易就看到白斑了。有时候这个白斑病毒感染急性致死的时候,你也看不到白斑
而且这个白斑已经连成片了,所以不成为斑点而成片,这个死得更快,感染更严重。
这就是白斑病的病毒,当它发展壮大时白斑就会连成片,这就说明对虾白斑病的症状已经非常严重了,几乎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抢救。
(采访)发现红体病,喂料不吃,没有办法几个塘损失十多万块钱。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虾农所说的红体病其实就是白斑病,红体只是最初的表现症状,一但病情严重就会全军覆没。
(采访)在一般情况下来讲一旦爆发这种白斑病的话,那么他的损失是毁灭性的。
这个病毒在虾农当中可以称之为是一个瘟疫,也可以称之为虾的癌症。
由于这种病害一般发生在虾苗放养后不久的时间里,于是一些专家开始考虑,能否从虾苗入手来提高对虾抵御病害的能力呢?
(采访)一般生病的就全部就没要了,生病没法救的。关键是选好虾苗。那个种是最重要的。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既然病毒的发作主要在小虾期间,那么看来要解决对虾病的问题,就必须让虾苗具有抗病毒的能力,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育出一个抗病毒的品种。针对我国对虾产业重大的需求,2002年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把对虾抗病毒选育的工作纳入了国家863计划。
何建国,中山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他和广东省湛市水产研究所的李色东等一些专家共同承担起了对虾抗病毒选育的研究课题。
(采访)那么它的解决办法最主要的还是通过抗病毒的品种的选育,从根本上来解决这个病毒的爆发流行的问题,这是一个最根本的措施。
要做品种的选育,种源非常重要。一般用于育种的亲虾要求比较高,一批亲虾只能用一次。可是在当时,为了降低种苗生产成本,部分养殖户就用自己养殖场的对虾做种虾,一代一代进行繁育,这样就导致种虾近亲交配,种群退化,成活率和抗病能力越来越弱。
(采访)在抗白斑病这个种虾的选育里面,在整个世界里面都没有人去做这个工作,那我们在这方面一边去摸索去做。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要选育优良的抗病性种虾,就得从自然海区里捕捞野生的亲虾,可是这种生长速度比较快的南美白对虾,在我国海区没有这个种群,它的原产地是地球另一端的太平洋沿岸,只有到那里才能捕获。
(采访)我们种虾来源是国外进口的,在我们国家,天然海区是没有这个虾种的。
这些从太平洋沿岸精心挑选来的对虾个大体长,干净漂亮,是非常健康的种虾,但并不是所有的虾都具有抗病毒能力,要鉴定它们的抗病性首先就得让它们感染上病毒,然后再筛选出抗病毒的亲虾。
(采访)我们就是采用肌肉注射病毒这种方法,就是在肌肉里面,根据不同的需求注射就是一万个病毒量,看它的家系里面在玻璃缸桶里面的死亡率和死亡的情况,来确认这个病毒,或者说这个家系的抗病性怎么样。
存活下来的对虾无疑是做亲虾的首选,专家开始利用它们培育下一代,很快亲虾开始产卵,一个新的家系产生了。
(采访)一般要做十到十五个家系,然后每一年就不断的这样选家系,抗性一年比一年强,等于这个虾的抗病毒性一年比一年就强。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一般一对虾夫妻交配后,能产下20~`30多万个卵,有些卵的身体里潜复着有害的基因,而有些有却有有利的基因,要把抗病性基因筛选出来,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优中选优了。他们用遗传学里家系培育的办法,让同一批虾苗长大后感染病毒,在存活的对虾里挑选强壮者再进行交配,繁育后代。
(采访)感染存活的虾它里面含了部分的抗病毒的基因,我们还进行下一代,又可以产生20多万的,虾苗,就通过这种方法逐渐的就把抗病毒的基因就聚合在对虾的身上,那么我们选育出的虾就有了抗病毒的特性。
当培育出多个具备抗病毒性的家系后,为了更好的观察各个家系的抗病情况,他们给每个家系做上莹光记号,做进一步的病毒感染试验。一段时间后,在同样的养殖条件和环境下,生命力最强而活下来的家系,又会被挑选出来作为种虾进行下一代的繁育,就这样周而复始的进行着,一直到确认这个对虾的抗病毒性很稳定了,这样的虾才能做为亲虾繁育后代。
(采访)我们通过这个标记技术,我们也可以把七个家系来标记,放到同一个池子里面去养,然后我们就挑生长最快,然后这个成活率最高的这种家系的虾来作为我们生产这种抗病毒种苗的种虾。好的家系成活率达到80%,不好的只能是20%。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通过技术人员们辛勤的努力,终于培育出了具有抗白斑病毒的种虾,可这些种虾数量比较少,要让更多的养殖户能养这种抗病毒品种的虾,下一个环节就是要扩大种群,培育出大量的抗病毒的后代。
有了抗病毒的亲虾还远远不够,对于培育种群来说水质的要求也很高。经过考察,专家们把育苗场选在了海边,在沙滩上建造了海水过滤系统,在沙子底下安装了一个海水过滤井,通过管道抽取海水,为虾场提供海水源。
(采访)到海里面1.5米深的地方来进行沙的过滤。过滤以后我们再汇集到沙井里面,然后通过沙井再冲到这边蓄水池里面,
海水在蓄水池里面要沉淀了24个小时后,会被抽到沙粒池里进行两层沙粒过滤,这样能消除一些比较大的一些有机物。然后再经过臭氧和紫外线的消毒才能进入到育苗车间。
(采访)经过消毒以后我们基本上可以把这些细菌杀灭到99.7%。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有了好的养殖环境,这些经过精心挑选,活力特别强的亲虾们住进了新家。它们在这里要担任着敷衍后代的重任,吃不好可不行,必须要给它们足够的营养,通过观察,技术员发现它们特别爱吃青虫和红虫,鱿鱼,这些食物对对虾的卵巢和胚胎发育非常有利。
(采访)我们现在一天是喂四次,早上和下午都是喂比较好的饲料,就是青虫,然后我们产完卵以后我们就会喂鱿鱼和蚝肉,因为这个鱿鱼里面也含着一种类固醇,这个类固醇是这个虾里面它整个胚胎发育或者说性激素里面的一个主要的成分。
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一只虾一天平均要吃10克的饵料,享受着无微不至的照顾,天天吃饱喝足后就是修养生息,渐渐地它们不光长大了,这身体也越长越强壮。
(采访)它的这个虾表现出来个体还是比较大,然后身体还是比较属于细长的。大小规格的话,我们一般来讲它的体重,体重的话要达到40克以上。
长的后的公虾看到母虾就会情不自禁的追逐示爱,可是公虾和母虾的性成熟期是不同步的,所以在性成熟前,母虾不会同意交配。但如果母虾性成熟了,公虾还不太成熟也会交配,可这样就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
(采访)它有一些是成熟的,它有些是不成熟的,这样就会交配,这样会影响到幼体的质量,那这样就会使这个幼体会出现一些畸形或者出现一些不够成熟的。
所以在育苗时为了保证同一批苗的质量,这公虾和母虾就得分开养殖。对虾白天一般都喜欢静伏在水底,一到了傍晚时分,是它们最活跃的时候,也是最适宜交配的时间。每天工作人员会在母虾池里观察,看见卵巢发育成熟,对虾背上有橘红色的生殖线时就把它们挑选出来,放到公虾池里,让它们成亲交配传宗接代。
(采访)挑选这个母虾必须要这个卵比较成熟,就是说在头胸甲后面,都变成橘黄色以后,这种母虾成熟了。
这个时候,性成熟的公虾就开始追逐自己喜欢的雌虾,向它们求爱。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南美白对虾一般当天交配当天产卵,因此交配完了以后工作人员就会把雌虾转移到孵化池里面进行产卵孵化。放到培育池里,很快它们就开始排卵了。
一般排出的卵是一束束的,在水里是蛋青色的,在人工的环境里,这些卵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
晚上9点到凌晨的1点钟,是对虾产卵的黄金时间,产卵期间有一些特殊的管理要求。因为卵虽然能飘浮在水里,但它也会沉到水底下,堆集在一块就会缺氧,那么卵就会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每隔一个小时要轻轻的推一次卵。
(采访)如果不推卵的话造成后果的话就是孵化率非常之低,低到什么程度,孵化率只是在30%到40%这样的孵化率。
每小时一次的轻轻的推卵,使让这些漂亮的卵能在水中自由惬意的游浮着,水体里充足的氧气,使它们的胚胎发育正常,孵化率能达到80%以上。到了第二天早上八,九点钟时,它们就开始像鸡蛋一样破壳而出了。
离开了壳以后的这些小东西被称着无节幼体。这个时候它们还看不出虾的模样,特别娇嫩,嘴很小,稍微大一点的食物都吃不进去,要保证它们的发育和成活率,就必须给它们吃适宜的开口料。通过摸索,技术员发现了一种颗粒特别小的藻——角毛藻。
(采访)因为角毛藻它非常适合它开口的一种饵料,营养非常丰富,大小也是非常适合它刚刚开口的时候吃。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藻类的存在就是在提供给对虾营养的同时还能净化水质。然而这样还不能满足这些无节幼体的需要,随着生长速度的变化,它们渐渐的在长大,需要更大的生活空间,因此18个小时以后,工作人员就会把它们分散到各个育苗车间进行培育。
(采访)我们幼体在这个地方的密度是非常之大的,我们放到那个苗场里面,苗场里面一个池子,一个立方水我们大概是放15万到20万幼体,这个地方的话可能是400到500万,它这个地方的密度比较高。
每隔一段时间,技术人员会定期来检测它们的生长发育情况。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看见,这些小家伙长非常活跃,它们长长的枝角就象人的手脚一样舞个不停。
幼体在三天后经过蜕皮,已经能看出小虾的模样了,这个时候叫糠虾期,盖在育苗池上面的黑膜既能保温又能遮挡光线。育苗室的温度要控制在30到32度这个范围,又过了三,四天后,就进入了子虾期,这个时候藻类的营养和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它们生长的需要了。因为这个时候这些它们已经从觅食性转为捕食性,对活的食物比较感兴趣。
(采访)这样我们要适当的喂一些丰棉虫,给它顺化它给他吃丰棉虫,这个营养更好的这个饵料,为它变态和转成子虾打下比较好的体质基础。
在人工环境里吃的是人工培育的藻类微生物,住的是特殊的养殖池,水是咸淡适宜的海水,这里安静少光照,仿佛是它们在自然海区的家,小虾们在这里迅速长大了。
(采访)在虾发病最高峰的时候,我们去调查了差不多两千万左右这样的抗病毒的虾苗,我们发现我们虾苗养殖的成功率的话达到,按照塘来算达到83.4%。
(主持人)在采访结束时,专家对我们的记者说:从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来讲,这个项目已经是达到我国863计划中原来设想的一个要求,算是成功了,也填补了我国在抗白斑病种虾方面的一个空白。他们计划在明年就可以大批量生产,能保证我国20万亩的养殖面积。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