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2008年的11月,茶业公司的董事长邹惠明接到了成都蒲江质监局的电话后,很欣喜地前往那里,那天他领到了一个牌子,和一打不干胶贴。让他想不到的是,自从有了这么一个牌子,他的茶叶不仅销量大增,而且卖价也高了不少。
邹惠明去蒲江质检局领到的牌子,写着核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蒲江雀舌。一直在蒲江收茶制茶的邹惠明,惊喜地发现,有了这样一个牌子以后,真就不一样了。
(采访)我们的销量、销售形势比去年同期比较翻了2倍以上。所以价格增幅是50%,对我们品牌来说,很多人都爱买浦江雀舌。
雀舌是一种茶。原料取的是最嫩的单芽,形状又很像山雀的舌头,因而得名。雀舌属于绿茶中的上品。可一个牌子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蒲江雀舌一下子走俏起来了呢?
牌子上说的地理标志,它是一种原产地的标志。要说名优茶确实讲究出产地。龙井有了西湖的名头,就会身价不菲;铁观音前有安溪的地名,也会被更多人认可。雀舌现在姓上了蒲江的姓。可蒲江到底有什么样地域特色,能出产名优的茶叶。
(采访)四川农大茶学系教授杜晓:成都平原到川西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度在500-800米之间,是中度的海拔高度,在这样的海拔高度条件下,它又有四川盆地大气候做屏障,冬暖没有严寒,夏季也没有酷暑。
在这种气候条件下,蒲江茶树早春发芽非常早,一般是2月中下旬就开始发芽。名优绿茶追求的是高的鲜味,鲜味越好,品质越高,所以尤其讲究采摘时机。
(采访)王力法:好茶第一排名是火前,然后是火后,清明前两天,它叫寒食节,就是这两天禁止用火,寒食节之前采的茶就是叫火前,浦江雀舌的前身就是火前茶。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因为茶树到了冬天不采摘,已经休养了1个冬季,积蓄了更多的营养,在清明节前,气温开始慢慢升高的,而且光照不强烈,这时期萌生出来的嫩芽,就会非常饱满,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含量最丰富。
(采访)杜晓:在全国都是早茶,这个是在自然条件下的早茶和温室栽培的完全不一样,它的内含物的积淀是非常丰富的。主要是鲜味物质,溶解氨基酸的含量比较高,因此我们的茶泡起来,鲜味很高。
蒲江的茶树冒芽早,在时间上是占到先机。可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其实蒲江并没有高山,怎么能出好茶呢?
(采访)所以虽然它的高度不是很高,它的云雾也很多,茶一定要生在云雾间的。
对于茶树来说,高山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高山上的云雾。云雾多,就能阻隔了阳光的直射,形成了漫射光,减缓叶片的老化,使茶叶叶片里的氨基酸含量高起来。
(采访)小小的蒲江它山湖一隔,山湖是大的空调,水多了,雾气就在于水汽嘛。
环抱着蒲江有三个大湖,湖水产生了大量的雾气,常年萦绕在茶园上,也奠定了优质茶的自然品质。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孕育了形如鸟雀舌头般蒲江雀舌。
(采访)色翠、香高、味醇、形美,八个字4个方面概括,它的形成首先是一个生态条件,它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这种生态条件决定茶叶的自然品质,自然品质是我们制茶的基础,好的原料品质才能制出最好的茶。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自从蒲江雀舌有了地理标志,售价销量都在大涨,看来蒲江物候条件,让消费者买了帐,茶叶产出的早,的确是一个特色。蒲江是成都的后花园,因为森林覆盖率高,被称作天然的大氧吧。在这里生长出来的雀舌,一直没有离开过一种树,这个特色,也让它声誉大增。
蒲江的森林覆盖率在48%,生态条件一直非常好。在蒲江的森林中,有一种树长得非常好。
(采访)这个浦江是马尾松原产保护地吧,生长或是长势最好的地方在全国来讲是浦江马尾松。
在蒲江,伴着茶园生长的就是这些马尾松林,而马尾松长得好的地方,往往茶树长得也会好。
(采访)就是说马尾松生长需要的环境条件、土壤条件和气侯条件一个就是要酸性土,这个跟茶树需要的酸性土是一样的。就是PH值在4.5到5.5是最适合的,同时它生长需要的矿物质,矿物微量元素,也是茶树我们生长需要的。所以这两个条件导致了浦江马尾松林长的好,茶树也长的好。
马尾松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矿物质含量也高,这样的土壤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很多茶园就开辟在松林周围,松林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还给蒲江雀舌带来了一些特别的东西。
(采访)这个松针掉在茶园里面以后,松针腐烂以后就作为有机质、可以改变这个茶树因为多年生长以后,有机质缺乏的这样一个问题,相当于人工施了这个有机肥。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每年初春的时候,松树也开始开花,马尾松的花是风媒花,有风吹来,大量的花粉就会吹散开来,落在正在萌芽的雀舌上。
(采访)松花粉是一个对人体很有加深效果的一种东西。它掉在茶树里面,茶树上面,采摘的时候,带入我们茶叶里面,加工出来以后,如果还有这个松花粉的话,应该是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
在蒲江的有机茶种植基地,这些马尾松林地带给茶叶的好处,还不止这些。
(采访)有机茶园的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生态环境要求,那么就是茶园与其他的周围地方中间要有隔离,这个隔离,不是人工的砌一道水泥墙、砖墙而是要以植物隔离,那么就是我们整个有机茶园的四周都有大片的树,树林作为自然天然屏障。防止其它地块非有机农业地块,它的用药啊,它的施肥,通过空气漂移、污染我们的有机茶园。
有机茶园不仅对生长的茶树不能使用化学投入品,对周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蒲江的茶树种植面积大,有了松林作间隔,病害虫害难以相互传播,形成了茶园里相对封闭生态系统。
(采访)并不是整片的茶园,连片的越大越好,不是那个概念,像我们这样的地理条件就具备这种优势,林茶交替,相互之间形成一种平衡关系,它对病虫害的控制有相当好的作用。
有了松林,引来了不少的鸟,鸟又帮助茶园来灭虫,还起到了生物防虫的效果。马尾松林帮助蒲江雀舌形成了更优异品质,也成了一种不能复制的标志。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林茶交替,是蒲江雀舌生态茶园的模式。现在,蒲江还在推广着一种林茶套种的模式。
(采访)在茶园里面要有意识的套种一些经济林,当然这个林不是说随便哪一种树木都可以种的,必须是对茶树生长没有坏处的,不能增水、增肥的。
茶园里套种的都是桂花、樱桃、银杏,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选择的这些树种不爱长虫,就算长了病虫,也和茶树的病虫害没有关系。种上这些树是为茶树阻挡一些阳光的直射,适度地遮阴,也使茶园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采访)从生态茶叶的角度来分析,林地非常重要,包括茶园里植的树,见到的树,它都为调节微生态气候有关系,小气候的调节有关系。
就是因为蒲江雀舌带着蒲江没有重样的地理特点,而这些地理特点又确保了蒲江雀舌的上乘质量,才能够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的称号。自打获得了这个称号,制茶厂都开始建起了他们的新车间。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自从有了国家地理标志,生产地蒲江雀舌有了非常严格质量标准,制茶厂为了严格监控到各个环节,都从产茶的源头开始抓,车间也就不仅仅指的是做茶的工厂,茶园也成了茶厂生产的第一车间。
茶农老邓自从跟茶场签上了销售协议,自家的茶园也成了茶厂无公害茶叶基地,现在用自己操心的事可少多了。
(采访)首先省事,省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个是打农药、农药是这个药是加工的,他们卖过来我们统一买,买以后有他们加工厂派人来打。
原来茶园自己管的时候,老邓摘过一批茶,就打一次药,一年茶园要打十遍的农药,可是费力气的一件事。现在好了,打药的事不再用自己管了,而是工厂统一进行,可让老邓奇怪的是,现在人家一年最多打两次药。
(采访)药现在我们还没有打过药,春茬现在是夏茬都还没打过药,要把这个…才打,作为药的话,跟原来比较的话,这成本相当低。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少打药,成本当然能降低,可少打药怎么反倒比多打还能管得住虫子呢?
(采访)并不是见到虫就打。这个虫的危害必须是对我们的生产产生危害的时候才进行使用,这样的话,在这段时间是按照我们农业首先是一个预测,按照明年的气候条件或者其他条件进行观测,找到最佳防治时期,也就是病虫危害的最高峰期来进行统一防治。
见虫就打,打死的只是一部分虫子,没准害虫的卵躲过去,就会很快地繁殖出新一批害虫。现在制茶场派专门负责茶园的技术员监测病虫的发生,到害虫达到了防治指标时,才打药。而且打药,也是来个集体一块打。
(采访)就不像以前了,张家打、李家不打这样的话呢,这个害虫就一夜之间就爬到那家去。哪家打它就跑回来,就没有达到防治病虫的效果。
老邓还发现茶场让他们插在地里的几块黄牌牌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采访)这个效果好嘛,首先是现在要求,那个好的多。那几年特别天天我们在…一看茶叶手上都浮满了,现在根本没有。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黄板利用了茶树害虫的趋黄性,粘住了不少的虫子。还有杀虫灯现在也挂到了老邓的茶园里,这些物理防虫的方法,杀死了害虫,还保护了天敌。现在的老邓自己都觉着,用对了方法,省事不说,茶叶质量还能高出了一大截。
(采访)我们茶好了嘛,我们茶质量好了,这个质量主要是质量问题提高,加工厂他们今年生意好了嘛,肯定我们,叫我们靠力量吧(音译)很不简单,现在茶叶从芽茶到茶叶跟往年比很不简单。
茶农们省事省心了,制茶厂现在任务确实更重了,不过,作为地理标志产品,对产品质量的把关尤其重要。
(采访)现在的好产品不仅仅闻起来好、喝起来好、口感好,那么更重要的是什么,我们消费者从感官上感觉不到的就是它的安全性,必须把我们以前的传统的第一车间改为第二车间,把茶园管理安全控制作为我们产品质量的第一车间。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第一车间是原料的生产车间,进入第二车间的加工生产后,才能最终成为真正的名优绿茶的。传统的绿茶都是手工炒出来的,现在蒲江雀舌的制茶车间却都是一台台的机械,机器制出来的茶叶赶得上手工的吗?,
加工后,嫩绿色的芽头,会变成灰绿色的干茶。但经过水的浸泡,在水中的茶叶就像长在树上的模样,几乎恢复了茶叶原来的自然状况,同时茶香徐徐散发出来。要达到这种效果,嫩叶的加工技法非常讲究。
采摘回来的雀舌进入生产车间后,不会马上投进机器里进行生产,而是薄薄地摊在簸箕,放上十来个小时。这已经是进入加工的第一步。
(采访)有一些东西,我们是永远保持传统,比如说这个茶我们在采收之后,在茶厂里面首先要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摊放,薄薄的摊在笠簸里面,在这个过程它是缓慢品质形成的过程,水分慢慢减少,另外它的香味物质在自然转化,必须经历这个过程。
蒲江雀舌的加工技法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了,在今天,茶叶加工进入了大工厂大车间,虽然工艺改了,但传统的工序不能改变。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经过了摊放的过程,鲜叶适当地蒸发出了一些水分,茶叶的内含物质发生了一些的改变后,就要进行炒茶了。传统的炒茶,一个人一口锅能全部完成。而现在蒲江雀舌的加工车间里,却有三、四种机器在工作。
(采访)实际上一口锅里面把这个茶从青叶做到干茶,对不对,从青叶做到干茶实际上还有很多道工序的,实际上就是把手工,就是技术师傅在手工里面做的每一个技术环节,然后用机械把它转化成,把它分段了。
传统的手工制茶在一口锅里完成的是杀青、揉捻、干燥几项工序。机械用的是杀青机、摊凉筛分机、理条机,在流水线上完成着不同的工序,替代了手工后做出来的茶叶不仅达到标准一致,也提高了茶叶的品质。
(采访)机械杀青温度会比手工高,对它的品质香气的形成更有利,我们人工杀青,因为人的手耐高温的程度有限,那么手工杀青它的温度不会比机械杀青的温度高。
杀青是用高温杀灭鲜叶里的各种氧化酶,这时要保持住茶叶的绿色。可手工杀青要用5、6分钟才能完成,现在用机械杀青只要50秒的时间。缩短了时间,茶青的绿色会更多地保留下来,制出来雀舌的色泽就会更绿
(采访)由于它的温度高,茶叶中间的青味、涩味带青气涩味物质,低沸点的物质挥发得更充分,所以说浦江雀舌那么喝起来更醇、更香。
在杀青的工序上,现代化的机器胜过了手工;进入到理条这道工序,机器倒是在模拟人手将雀舌压得扁平光滑。
(采访)在手工里面,在电子炉里面做的时候,它同样也要手工加压的,实际上这个动作就是在放加压,手工加压中转化为机械来加压。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感受到茶叶的水分多少,手上力度会加重或减轻,机器现在也能做到。
(采访)同样一个棒有重棒轻棒还有它几种棒,实际上就是手上的动作是这样,然后把它,因为人很聪明嘛,从机械上把它转化出来之后,它还是根据它轻、重的原理,然后把它转化出来的。
经过理条,到了最后的工序干燥提香。不过在何兵茶厂,并没有用机器来完成这道工序,他还是把雀舌茶叶放进了炒锅,用人工来完成最后一步。
(采访)高品质的雀舌,有最后一道工序一定是人工要炒。
现在的机器是完全可以完成的,但何兵坚持用手工的方法,是他发现,机器在这道工序上是输给手工的。
(采访)差异主要是在香气上面的差异,香形上的差异,手工要做到那个带栗香型的比较容易实现,那么机械做出来带栗香的难度比较大,那么这是一个。第二个就是手工回锅出来的香气的浓度和持续,它的持久性更好。
在手工提香时,会用到抓、掏、磨和抛几种手法,工人会根据茶叶颜色的变化、叶温的变化、香气的变化、水分的变化,变换着手法,这些机器都是做不到的。
传统技艺和现代工艺结合,达到了蒲江雀舌的品质要求,有了地理标志后,蒲江雀舌的声誉高了,要求也更高了。
(采访)进一步的提升浦江雀舌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浦江雀舌真正成为浦江人对外赠送亲朋好友一张靓丽的名片,助推我们全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