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您好,欢迎收看《科技苑》。现如今,人们对鸡肉的品味要求越来越高了,所以很多养殖户把鸡放到林地里散养,这样,鸡肉的味道就会比较鲜美。但,是不是任鸡群在林地里自由采食,风餐露宿就能散养成功了呢?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散养,特别是规模散养,还需要借鉴舍饲养殖中很多有效的技术措施。咱们今天,就去看看北京油鸡的林地散养是怎么个养法。
头上顶着凤冠,下巴长着胡子,小腿和脚上有一排排的羽毛。黄脚、黄嘴、黄羽毛,一身与众不同的漂亮打扮,它叫北京油鸡。
北京油鸡曾经是清朝皇宫的御膳用鸡,2005年被北京市政府认定为北京市优质特色农产品。
(采访)通过我们测定发现,北京油鸡鸡肉中,游离氨基酸、肌内脂肪以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要高于普通的品种,北京油鸡的鸡蛋里面卵磷脂的含量也比普通的鸡蛋高30%到40%。也就是说,北京油鸡不仅营养价值好,另外它还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按理说,像北京油鸡这样的好品种,如果工厂化养殖,让他们快速生长,效益肯定不差。但在北京市密云县穆家峪镇的一家养殖场里,这里的油鸡却大规模地散养在林地里。
(采访)散养呢,有以下的优势。首先,鸡可以在户外活动,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这个运动量加大,当然对鸡的体质有利,体质比较强,不容易得病。其次,这个鸡在户外散养,可以吃到一些青草,一些树叶还有一些小虫。
正因为散养的油鸡品质优良,所以生长速度虽然比一般舍养或者笼养的鸡慢一些,但却能卖出好价钱。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这散养的好处,大家都知道,可如何做才能真正见效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鸡是散放到自然界,但管理上却一点都不能松散,每一步都需要人为的精心管护。您想想,鸡在林地的自由活动,并不需要许多人为的帮助,顺其自然就好,但除了自由活动之外的起居饮食,却需要精心安排,是有很多讲究的。
王福明,是这家养鸡场的副场长,他们在林地里散养着好几万只北京油鸡。眼下,他的养殖场里又有一批雏鸡问世了。
既然是散养,是不是应该尽早把这些雏鸡放到林地里去呢?王福明他们没有这么做。在他们的养殖场里,油鸡出生后的头6周,也就是育雏期,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专门为它们特别准备的育雏室里。
(采访)因为刚出雏的雏鸡机能发育还不健全,还不能够适应外界的环境条件,另外也很容易遭到天敌的袭击,所以我们一定是育完雏以后,才能把它放到室外散养。
从育雏期开始,就要给雏鸡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特别是温度,第一周要达到33到35度。从第二周开始,温度每周降低2到3度,直到室内的温度接近室外的温度为止。如果降温太慢,不利于羽毛生长,降温太快,雏鸡不适应,还容易生病死亡。
经过6周的培育,雏鸡长成了青年鸡,生理机能逐渐得到完善,对温度和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得到了增强。这个时候,王福明准备为它们搬家了,也就是把青年鸡放到林地里去养。不过,在搬家之前,首先要为它们选一个合适的家,也就是说,养鸡的林地需要具备一些必需的条件。首先,要远离交通要道和村庄,这样的环境比较安静,也便于鸡群的防疫。其次,树木应该比较高大,枝叶比较繁茂,这样有利于夏天给鸡群遮荫。
林地给鸡提供了一个充分活动的自然环境,但并不意味着就让鸡群风餐露宿,还需要在每一块林地里建造一栋鸡舍,作为它们夜间休息和躲避雨雪的场所,这是非常有必要的。鸡舍要建在比较干燥、平坦的地方,这样雨季不容易积水。因为最早住进去的是青年鸡,所以,人们又把这些鸡舍叫做青年鸡舍。
(采访)从育雏舍往青年鸡舍转的时候,首先做好青年鸡舍的准备。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到了转群这一天,工作人员一大早就开始动起来了,他们在青年鸡舍里放饲料桶,装饮水器,清洁消毒,一项都不少。
可等一切准备就绪以后,他们却按兵不动了,大家伙儿好像忘了给鸡群搬家这回事儿。
就这样一直等到了天黑,王福明他们才开始为转移鸡群忙活起来。
大白天不转群,为什么非得等到天黑以后才行动呢?这不是给自个儿找麻烦吗?
(采访)为什么选择晚上给鸡转群呢,第一个是为了减少它的应激,第二个抓鸡的时候比较方便,因为鸡不会乱跑。
鸡对环境的变化是比较敏感的,但它们和绝大多数动物一样,到了晚上会进入睡眠状态,对外界的反应和行动能力也随之下降。选择晚上给鸡转群,比起大白天抓精神抖擞的鸡,确实可以大大减轻鸡群的应激反应,工作人员操作起来也要轻松许多!
但不要以为只要是晚上给鸡转群,就不会出任何问题了。这里面还是有很多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比如在转群过程中,如何抓鸡,也是很有学问的呢。
像这样抓鸡是错误的,因为青年鸡骨头比较脆,如果只抓翅膀或者腿部,不仅会使鸡产生应激反应,而且很容易造成骨折或者其他脏器的损伤。
正确的方法,应该像她这样。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无论抓鸡还是放鸡,都要双手捧住鸡的腹部,然后再把鸡抱起来,轻抓轻放。
转移的时候,还要考虑鸡群的养殖密度,青年鸡阶段,室内每平方米养8到10只鸡。
鸡群的规模要适中,理想的状态是300只到500只一个群体。如果同一批的青年鸡比较多,就要划分成几个群体来饲养,也就是大规模小群体的林地养殖方法。
(采访)群体太大的话,一群鸡在一起,采食、饮水都不容易均匀,这样,它的体重、整齐度会比较差,就是它里面鸡大的大、小的小,会出现很多比较弱小的鸡。
群体过大还容易引发另一个问题,鸡遇到惊吓时很容易炸群,出现互相挤压、踩踏现象,所以规模一定要适度。
对于这些刚刚完成转移的鸡,新家是个陌生的环境,为了尽快让鸡群适应新环境,王福明他们在鸡群转移之前,就提前做好了另一个准备,就是把饲料事先放进了饲料桶,这样青年鸡一到新家,就能够马上吃上饭,喝上水,很快,它们就安静下来了,这对于缓解因为转群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是很有帮助的。
(采访)在水里面加一部分维生素C或电解多维,也可以从生理上减少它的应激。
折腾了一个晚上,王福明他们终于把所有的青年鸡都转移到了新家。那么,第二天是不是可以直接把它们放到林子里去,让它们在广阔的林地里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采访)刚到青年鸡舍的时候,它还不能适应外界的环境条件,要让它逐步地去过渡,逐步地去适应外界的条件。
在转移后的前3天里,喂料和饮水都应该在鸡舍里进行,这样对青年鸡尽快地熟悉新家,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大有帮助。
三天之后,再逐步地把喂料和饮水挪到室外,诱导青年鸡逐渐到外面活动,让它们逐步适应林地散养的生活方式。
一般情况下,经过工作人员最初三天的引导,大部分鸡都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自个儿出去,天黑时再回鸡舍栖息过夜。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走过了搬家和适应新环境这最初的一步,咱们再说说鸡在林地里的吃、住、行。专家认为,林地规模散养,应该散而不放,它不是放任不管的、粗放的养殖,而必须把传统的散养方式跟现代的饲养管理技术结合起来,才能养出效益。咱们先说说这林地散养鸡吃的问题。
林地为鸡群提供了较大的活动空间,但因为鸡群数量大,光靠林地里的草和虫子是远远吃不饱的,所以,必须人工投喂饲料。不过,说到喂饲料,不少养殖户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投喂一些像玉米、麸皮这样的饲料,或者再加一些菜帮子就行了,以为这样养的鸡才是真正的散养鸡或者是柴鸡。
(采访)实际上这样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玉米本身的营养是不全面的,鸡需要的营养物质是很多种,每一种原料有它的营养特点,我们按照现代的营养科学,应该是把各种饲料原粮搭配起来喂,这样更科学。
规模散养的鸡,如果用单一的饲料去喂,鸡的生长发育往往不好,体重长得慢,抗病能力弱,容易得病,甚至影响了成活率。
(采访)有时候我们见到就是养了四个月的鸡,它的体重可能只有两个多月或者顶多三个月的体重那么大。如果用简单的原粮去喂,感觉上好像是省钱了,省饲料了,但实际它的成本是高了,鸡长得慢了,生产性能低了。
从科学养鸡的角度看,林地规模养鸡要饲喂全价配合饲料,这个全价配合饲料主要由玉米、豆粕和麸皮等按照一定的比例科学配合而成,并补充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保证满足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各种营养的需求。王福明他们认为,只有这样,鸡才能长得健康,它的产品品质也才有保障。
说完了林地散养鸡的吃,我们再说说住的问题,散养的鸡晚上要回鸡舍休息,这鸡舍内用什么样的设施才好,王福明他们曾经费过一番周折,栽过大跟头。
(采访)我们现在有两种鸡舍,一种是塑料大棚、下面铺草料的这种鸡舍,另一种鸡舍是玻璃钢、房屋建筑模式这种房子,这种鸡舍。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刚开始搞散养的时候,他们认为,既然鸡群可以在林地里生活,那鸡舍内也就不必铺设架床,既省事又省钱。可没过多久,问题就出现了。
(采访)原来我们把鸡直接放到大棚内的土地上饲养,这样的话,鸡一活动,尤其是鸡闹的时候,一应激的时候它炸群,完了以后就尘土飞扬。
刨土和沙浴打滚是鸡的天性,再加上鸡舍内密度大,活动空间小,这一刨起来问题就更严重了。天天生活在这种充满尘土的环境中,很容易引发鸡的呼吸道疾病,从而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后来王福明他们改用竹架床,让鸡在架床上生活,不让他们在地上折腾,减少了鸡染上呼吸道疾病的几率。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发现,竹架床还是不理想。
竹架的弹性很大,鸡又喜欢扎堆生活,时间一长,竹架就被鸡压的变形了。您瞧,这竹条之间的缝隙已经变得这么大了,鸡整天在这上面活动,一不小心,脚便陷了进去,受伤那是经常的事。别说鸡了,这么大的缝隙,人稍不留意,脚都会卡在里面。
竹架床不理想,王福明他们就改用铁架床。铁架床结实耐用,网眼小,鸡的脚不会卡在里面,而且便于清理打扫。
自从安装上了铁架床,鸡被卡住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了。但在日常巡视中,王福明发现有些鸡身上有伤口。
(采访)在巡查当中,我发现个别鸡腿上带血,还有几只鸡腿是瘸的,找不着什么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鸡受伤呢?王福明他们一开始感到十分奇怪,后来经过仔细观察,终于找到了答案。
(采访)后来检查一看的时候,原来是架床铁丝没磨平,上边还带着鸡毛,挂那上边了,还有血。
原来是铁架床边上这些没有磨平的铁丝惹的祸。鸡天天生活在上面,很容易被刮伤。
(采访)发生这个问题,我赶紧找人,把那铁架边上给弄平,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王福明他们在后来建造的新鸡舍里,不仅都安上了铁架床,对于影响鸡群安全的细小环节,他们也不轻易放过。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解决了散养鸡的吃和住,我们再说说散养鸡行的问题。林地规模散养,不是流动的放牧式养殖,一般是固定一块林地,鸡舍也是固定在一个地方。那么,该给这些鸡群多大的活动范围,是不是想走到哪儿就让它们走到哪儿?
(采访)如果不围网,鸡在外面找舒服的环境,哪儿下的都是蛋,捡不回来;第二,做防疫的时候找不着鸡,做不全面。
一般情况下,散养鸡的防疫是在晚上进行的。由于没有围网,有些鸡跑远了,晚上不知道回家,防疫就漏掉了。另外,鸡容易走失。
看来,必须给散养鸡划出一定的活动范围。围网是个好办法,但这网还不能随便围,多大面积合适,也是有说道的。
(采访)起初我们养鸡的时候,经验不足,围网的圈子非常大,也是听别人说,这个围网圈大,散养嘛,能吃什么就尽可能吃点什么东西,所以放的远远的。
开始,王福明他们觉得,让鸡漫山遍野地自由活动,这才够自然,才叫原生态。但是没过多长时间,他们发现,围网面积过大,也是个浪费。
(采访)对于这个室外的面积,如果说你是在室外有饲喂的话,这个饲喂区的面积一般控制在室内的面积的2倍左右。
运动场的面积,一般控制在鸡舍面积的6到10倍。
(采访)最远端的距离一般不要超过80到100米,太远以后,这个鸡不会走到那么远的地方去,那么这个场地可能就用不上,就浪费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鸡群就习惯了有围网的林地生活。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转眼夏天又到了,气温一天天地提高,虽然王福明他们的鸡舍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毕竟比不上树荫底下凉快,所以总有少数不安分的鸡,打起了自己的主意。
看这些鸡,天都快黑了,还不愿意回窝,真想把林地当成家了。
(采访)鸡还模仿,有两只鸡在外面,剩下的鸡今天可能增加几只,明天增加几只,它模仿性特别强,逐渐地好多鸡都不回去了,我们最多的时候,80%的鸡都不进棚。
所以,每天到了晚上,王福明他们就要把这些在外乘凉的鸡轰回鸡舍。按理说,散养就是为了给鸡群提供舒适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夏天,这么热,让鸡在外面过个凉快的夜晚,有什么不好的呢?可王福明他们却似乎下定决心,不让这些鸡在林地里呆痛快了。
(采访)鸡如果在外面过夜,有非常不利的一方面,因为外面可能会刮风、会夜里下雨、打雷,鸡受到刺激比较大。另外也有可能遇到天敌,比方说狐狸、黄鼠狼之类的,回鸡舍可以避免天敌。
看来,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不能让散养的鸡在林地里乘凉过夜。
白天,虽然有高大的树木遮荫,但生活在林地里的鸡同样会受到热浪的袭击,经受高温的煎熬。鸡没有汗腺,皮肤上又紧密覆盖着羽毛,酷热会对它们造成严重的热应激,使它们食欲下降,抗病能力减弱。
(采访)那我们怎么样防暑,搭遮阳网,最直接的,尤其是塑料大棚可以把下边沿掀起来一部分,也是加强了通风。
除了加强大棚通风和搭建遮阳网以外,王福明他们还在鸡的吃喝上做防暑降温的文章,他们为鸡群提供了清洁卫生的饮用水,设置足够的饮水槽,因为气温高,鸡的呼吸加快,水分蒸发量大,饮水量明显增加。对于产蛋鸡,提供了刚打上来的井水,这样可以降低产蛋鸡体内的温度。还在水里加一部分多维电解质或者是维生素C,这对于减少鸡的应激反应,维持它原有的产蛋状态是大有好处的。
另外,他们还给鸡群投喂青饲料。青绿多汁的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好,能促进鸡的食欲,帮助消化,既解渴又降温。
(主持人)您看,这林地规模养鸡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是粗放的原生态养殖,它既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合适的林地,同时又要在吃、住等方面参考舍饲养殖中的一些好方法,总之,处处遵循科学的方法,才能像王福明他们那样,散养出规模,散养出效益。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