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4)棉花的振兴

2010年02月25日 10:24  往期文稿 我要评论

  

>>进入 国庆特别节目《改变》 专题

(主持人)欢迎收看科技苑。是什么制服了横行棉田的世界性大害虫——棉铃虫?是什么挽救了濒临绝境的中国棉花产业?这就是深刻影响中国农业60年进程的另一重大科技成果——转基因抗虫棉。从解放初缺衣少穿的窘境到鲁棉1号的诞生让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产棉大国,从被动无效的农药防治到蓬蓬勃勃发展的转基因抗虫棉,中国的棉田经历了一场长达50多年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有4亿多人口,但是全国的棉花总产量只有44万吨,算下来人均棉花占有量只有一公斤。这一公斤棉花,意味着人们连穿衣,这个最基本的需求都成了问题。

(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研究员 谭联望:穿的是大的接小的,老人接小孩的那么穿。这裤子都拱破了,补了一回又一回,屁股上都是补丁。

(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研究员 李成葆:棉花缺太多了,棉花生产也没怎么有。

为了解决棉花的极度匮乏,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家领导人把发展棉花生产作为繁荣经济、稳定市场、保障供应的重要政策措施,并发出了“爱国发家,多种棉花”的口号,鼓励、奖励农民多种棉花。与此同时,为了迅速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农业部门采取了许多增产措施,并在1950年进行了第一次棉花品种更换工作。

  

(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所长 喻树迅:美国的岱字棉取代了我们的中棉。

(采访)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研究员 谭联望:这个品种是产量比较高,比我们自己国家培育的品种产量高。当时中国棉产量很低,就是20—30斤。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进入 农业节目国庆特别奉献 专题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