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国庆特别节目《改变》 专题
20世纪,由于科技进步,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被称为20世纪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中,第七项就是农业机械化,其理由是20世纪世界人口从16亿增加到60亿,没有农业机械化,就很难养活这么多人口,农业机械化在颠覆人们传统农耕的同时,也就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存方式。
由1949年上溯,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战乱中,几乎没有得到休养生息。作为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农业更是处在一种停顿状态。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几乎没有自己的现代农机制造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农业生产工具非常匮乏,仅传统农具的缺口就达30%,当年由于农机具的缺乏一些农田被撂荒。在这个非常薄弱的家底上,党和政府作出了双管齐下、齐头并进的发展思路。这就是一方面集中力量,尽快增补旧式农具,在短时间内,解决农民群众迫在眉睫的农机具需求问题,同时积极筹划,推广效率高、耕作质量好的各类新式农机具,创办自己的农机工业,尽快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
为此,1950年5月,新中国刚刚成立7个月,就在北京举办了为期50天的新式农具展览会,展览会上,东北改良的马拉农具前苏联的一些新式农机具成为亮点。当时毛主席还亲自过问展览会的筹备和展出情况,由于这次展览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由此也掀起了新式农具在农业生产的推广的一轮高潮。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进入 农业节目国庆特别奉献 专题
>>进入 国庆特别节目《改变》 专题
从1949年到1958不到十年期间,我国大量增补传统农机具,基本填补了原来农机具30%的缺口。同时另一个战略也在积极实施中,1955年10月1日,欢庆新中国成立6周年的时刻,在古都洛阳城外的一片空地上,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奠基仪式,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第一座拖拉机制造厂破土动工。
为了实现农机国产化的梦想,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专家、科研人员、技术工人都汇聚在此,投入到这场划时代的农机大业中。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1958年,第一台国产拖拉机的样机终于制造了出来!当时被命名为“东方红”。东方红拖拉机样机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终于有能力自己生产大型农机具了。
卢富来老人今年78岁,一拖一分厂原党委书记,上海人,1957年他从长春一汽来到第一拖拉机场发动机车间,任第一小组组长,见证了我国第一台拖拉机的诞生。1959年“东方红”拖拉机批量下线时,全厂召开了庆祝大会,他作为技术人员的代表,要在庆祝大会现场发言。
(采访)那天早上5、6点钟,我穿了一套崭新的中山装,因为在2万多职工的大会上发言,中央领导都来,当时我坐在谭震林副总理后面,他说什么我听得很清楚,当时他说,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正式投产了,他向全国全世界人民宣布,中国农民盼望已久的“耕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的时代到来了。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进入 农业节目国庆特别奉献 专题
>>进入 国庆特别节目《改变》 专题
“耕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成为卢富来老人一生对拖拉机浓厚的情结。在中国,自古以来,牛马耕田,天经地义,而耕田不用牛,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说,无疑于天方夜谭。而当东方红拖拉机在田野里轰鸣驰骋的时候,人们才相信“耕田不用牛”的神话真正成为了现实。
在随后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1700多台“东方红”拖拉机走下生产线,3年之后,超过3万台拖拉机从洛阳一拖的大门开赴全国,参加新中国的农业建设。从松嫩平原,到华北大地;从黄土高坡,到江南水乡,“东方红”遍及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在中国农村的广袤大地上,一台台驰骋的拖拉机成为那个年代田野上最为壮观的一道风景,而“东方红”这个响亮的名字也就此成为中国当代农业机械化史上最具有资格的品牌。
从1959年到1980年的21年间,我国的农机事业在稳步地发展,从以下这一组对比数据可以明显地感到农机事业不断前进的步伐。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进入 农业节目国庆特别奉献 专题
>>进入 国庆特别节目《改变》 专题
1959年全国农机总动力8万千瓦,到1980年的时候,农机总动力达到1.5亿千瓦。1959年全国机耕面积由175万公顷上升到4200万公顷。1959年全国有拖拉机1800余台,到1980年的时候拖拉机已经超过一百九十多万台。
通过以上的数据对比,就可以感觉到新中国农业机械保有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以及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的巨大变化,农业机械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我国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使农民耕作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虽然主导的农机依然是东方红、铁牛等有限的机型,但是确立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要依靠机械化、现代化来实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农村改革的方向,农村土地承包开始了。
在新的形势下,农民对农机具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
(采访)陈志:农村包产到户后,我们农机人感到很彷徨很迷茫,那段时间不知道要干什么,但很快我们就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用现在来说叫市场经济,当时我们就决定,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进入 农业节目国庆特别奉献 专题
>>进入 国庆特别节目《改变》 专题
从农村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让农村劳动力得到极大的解放,农业生产热情高涨,在农业生产中对小型农机具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随之生产资料运输以及越来越丰富的农产品外运问题出现了,各家各户急需有自家的运输工具,也恰恰由于这个契机,催生了一些在国外农机发展历史中找不到的机具——农用三轮车和小四轮。
(采访)陈志:大意这是中国农机人的一个创造,小四轮发动机不是通过变速箱传递动力,就是发动机配上一根皮带或几根三角带,直接接到车斗后桥上带着车跑,尽管简单,但是解决了当时农民迫切需要的农产品运输问题。
很快,小四轮拖拉机和三轮农用车在农村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农民买化肥农药以及到市场上去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得到了解决,在1981年农业动力结构中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据,1980年农用动力中,人力:畜力:机力的比例,从1965年的100:18:4.6变为100:16:47,蓄力减少了11%,机力增加了10倍以上,这其中农民逐渐从繁重的体力中解放出来。截至1992年,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农用三轮和小四轮的产值和利润超过拖拉机行业,总量达到130万辆,进而成为当时农机制造业的第一大行业。
进入90年代,农民进城务工形成高潮,越来越多的劳动力离开土地,相对于大量的田间耕作劳动来说,农村劳动力明显短缺。除却东北以外,我国大部分耕地为双季以及三季种植,尤其是夏收和夏种,小麦的收获和接下来的播种同时进行,俗称“双抢”,时间紧,田间劳动强度大,仅依靠人工,远远不能完成如此高强度的田间作业。劳动力的匮乏迫切需要用于收获和播种的农机。与此同时,国内粮食生产形势以及市场要求,都为收获机械行业的发展带来机会,三大作物小麦、玉米和水稻,急迫要求需要机械化来解决全程作业。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进入 农业节目国庆特别奉献 专题
>>进入 国庆特别节目《改变》 专题
为了加快收获机械国产化的进程,中国农机科学院在引进吸收发达国家农机技术以后,结合我国土地分散经营,地块小,作物纷杂的自身特点,确定了收割幅度小、作业效率高的双滚筒、横轴流这样的研发方向。在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疆2号”小麦收割机很快问世和投产了。
双滚筒、横轴流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很快得到了人们的认可,随即各大拖拉机制造企业广泛采用,除了新疆2号以外,现在国内其它拖拉机厂家制造的小麦收获机械也是在“新疆2号”的主要核心技术上更新发展起来的。到2008年,国内小麦收获机械保有量达到了70万台,小麦田间作业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水稻收获机械也在引进和吸收基础上发展了起来,参照日韩插秧和收获机械的技术,中国农机科学院研发出了适应我国本土操作的北方系列水稻生产机械,并很快广泛地应用在了全国的各个水稻产区,国产机械已经能够满足南北方的水稻生产。
玉米播种和收获机械研发也获得了重大的突破。2009年7月,由中国农机院、吉林大学和康达农业公司最新联合研发的免耕播种机通过了省级鉴定,这种新型玉米免耕播种机的诞生为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带来了突破性的变革。东北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同十几年前相比,当地降雨量已经由年600毫米以上降至目前的400多毫米,干旱现象日趋严重,缺水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的一大瓶颈。而免耕播种机恰恰能够在耕作过程中有效地解决耕地缺水和土壤地力下降问题。免耕播种机使原来播种的作业环节达到一体化,在播种的过程中,开沟、剥离杂草、播种、施肥以及覆土镇压一次性完成,最大限度减少了因多次耕作而导致的土壤水分流失。特别是浅开沟作业技术,作业面积小,从而使土壤水分流失降到最低。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进入 农业节目国庆特别奉献 专题
>>进入 国庆特别节目《改变》 专题
在免耕技术中,由于前一年的玉米留茬不动,减少了田间机械作业,秸秆逐渐腐烂后培肥了土壤地力,增加了有机质含量,同时秸秆起到了保墒、保水、保地温的多重功效。中科院曾对这个项目做了测定报告,玉米免耕免收秸秆以后,每公顷氮肥提高25公斤,磷肥增加22公斤,钾肥则增加了250公斤。
(采访)研发人关益心博士:我们研发这个新型玉米播种机就是对比东北地区日益严重的干旱和土壤肥力下降问题确定思路的,现在这种新型播种机具作业速度超过常规播种机3到4倍,目前与美国等配套机械技术上是同步的,在东北大力推广免耕技术,对玉米生产将产生巨大的变革和影响。
在国家高产创建活动中,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制订了增产百亿粮食斤计划,黑龙江省则提出千亿斤粮食生产指标。大型农机具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其中通过农机以及农艺专家的协作研发,推广出很多让粮食增产的集成技术,生产效率迅速提高,在耕作上仅仅用机械深松打破玉米梨底层这一项技术,效果极其显著。
(采访)陈志:我们通过试验,仅这一项深松技术,整个玉米产量可以提高7%。
伴随着中国农业机械的发展,促使中国农机产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进入 农业节目国庆特别奉献 专题
>>进入 国庆特别节目《改变》 专题
农业机械化不仅仅是农田里多了几台机器,农民扔掉了镰刀、锄头这样简单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农民了解和掌握农机以后,亲身体会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不凡之处,也恰恰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后,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和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充实农机制造业,山东福田雷沃重工在1998年进入农机装备制造产业。而后的十一年间,雷沃重工连续创造了一系列奇迹,2009年世界全球品牌实验室已经将雷沃重工列入中国最具品牌价值排行榜。
(采访):王金富目前我们的品牌评估已经超过100亿,从50马力以上到300马力之间配置很全。
雷沃谷神收割机连续8年销量第一,每当三夏夏收时节,雷沃谷神收割机车队构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成为中国三夏夏收收割机的主力。雷沃欧豹拖拉机连续4年销量第一,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仍然保持年度出口量万台以上;雷沃制造的50马力以上大中型拖拉机涵盖了各个型号,其中一款300马力拖拉机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农机动力第一,被戏称为不折不扣的“地球机”,
(采访)雷沃:一直在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雷沃目前拥有120多项专利技术,目前收割机的横轴流和纵轴流技术已经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步,在满足用户上,雷沃各个型号的拖拉机配置在国内是最全的。
雷沃重工现象是我国农机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被其他国家同行所惊叹,这也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社会向着良好方向运行带来这样的必然结果,60年的巨变,我们应该为我们的农机发展感到自豪。
(采访)王金富,三十年前,我们引进前苏联的拖拉机,而后我们的农机出口到独联体国家,三十年后,他们在用我们的拖拉机,作为农机人来讲,为中国人争了口气。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进入 农业节目国庆特别奉献 专题
>>进入 国庆特别节目《改变》 专题
同样,中国一拖更是在改革开放后续写着“东方红”的历史篇章,一拖的各个型号发动机、中大型马力拖拉机,仍然在挑起中国农业机械装备现代化这个大梁,目前一拖发动机制造、整体装配等重点核心技术在中国农机装备上仍占有绝对优势,至2008年底,中国各类农机动力已超过8亿千瓦,到2009中国建国60周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完成了西方国家100年完成的事业,已经跻身于世界农机大国的行列。同1980年相比,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对比。
1980年全国农机总动力1.5亿千瓦,到2008年农机总动力达到8.22亿千瓦。
1980年全国机耕面积由4200万公顷上升到2008年的17000万公顷。
1980年全国大中型拖拉机由一百九十万台上升到2008年的一千九百多万台。
(采访)张桃林:未来十到二十年,将是我国农业机械大发展、上台阶的又一个关键时期,农机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我们预计到2020年全国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70%,农机化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进入 农业节目国庆特别奉献 专题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