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欢迎收看科技苑。从今天开始的这一周,我们要跟大伙聊一个话题,什么呢?马铃薯!这马铃薯是现今人类社会的四大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水稻、玉米和小麦,它可是咱们餐桌上的常客,但要说起这马铃薯的身世,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呢。在咱们中国,大多数老百姓都管马铃薯叫土豆,但实际上,它可是地地道道的洋货,是从国外传来的。那么,马铃薯最早起源于哪里?是什么人最先吃到了它?它又是怎么被种出来的呢?
这里是静卧在安第斯山脉3800米之上的 的的喀喀湖——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之一。它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慕名而来的游客惊叹着高原湖的美景,却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看点,这里是人类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马铃薯的故乡。
(采访)赵志军: 这个的的喀喀湖,湖区可能是最早马铃薯被栽培出来的地方。是古印第安人为我们世界,最早栽培出来的。
在的的喀喀湖的周边地区,种植马铃薯在今天依然是最为重要的农耕活动,在当地土著民的祭祀和庆祝活动中,一个重要的节日就是马铃薯节。正是这些载歌载舞的人们的祖先——古印第安人,拉开了人类食用马铃薯的序幕。
在距今大约7000年前,一支印第安部落由东部迁徙到高寒的安第斯山脉,在的的喀喀湖区附近安营扎寨,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是他们最早发现并食用了野生的马铃薯。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然而,这些印第安人原本来自东部,也就是亚马逊河流沿岸的原始森林。那里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可食的物品。为何他们要迁徙到高海拔的山区,又是如何与马铃薯结缘的呢?
(采访)曹幸穗: 我们从采集、从狩猎来说,森林应该是最好的居住场所。但是那里面充满着很多风险,比如说森林里面有很多大的野兽,还有毒蛇,还有各种有毒的昆虫。所以印第安人他们就没办法长期生活在森林的边缘或者在森林里面。那么他们需要离开森林,到一个比较开阔的草原平台上面去生活。
印第安人最终选择在安第斯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的的喀喀湖区定居了下来。虽然安全有了保障,但高海拔和严寒又给他们带来了食物匮乏的厄运,在这里,木薯不能良好的生长,玉米很难正常地结实。饥饿迫使他们寻找新的食物。这时,他们发现了一种生长在地下的可以吃的植物——马铃薯的块茎。
(采访)曹幸穗: 安第斯山脉、山麓上面有很多的马铃薯的野生种。当时的印第安人主要是采集了野生种作为食物。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马铃薯是块茎类作物,埋在地下的茎部彭大,含有大量的淀粉,可以为食用者提供丰富的营养能源。毫无疑问,这个新发现挽救了身处饥饿窘境的印第安人,为他们的生存出路点亮了一线生机。然而,野生马铃薯的块茎中含有大量的龙葵碱,对人和动物都有毒,早期食用马铃薯的许多印第安人,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尽管如此,作为食物,马铃薯与印第安人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在流传至今的一个古老传说中,马铃薯被认为是上苍赐予生活在高寒山区的印地安人的礼物。
(采访)赵志军: 他这个故事很有意思,他们就讲:他们居住在这个高寒地区的这些部落被从低地来的部落打败了。低地这边的部落人是吃种子类农作物的部落,打败以后,就要把他们全都给赶出去或者全都灭绝,采取的办法呢,就把他们的食物全都抢走了。所以当地的部落就没有食物了,就没有办法了,就向上苍祈祷。“保佑我们吧,你看我们都快饿死了,这个时候上苍就仁慈心大发,就给了他们一袋种子,说你们把这个种上,你们就有食物了。”他们就把它种上了,种上以后呢,就开出了很漂亮的花,非常的好看。结果入侵者就过来了,一看你们怎么种上东西了,就要收了它们。结果一看,种的都是一堆花,也没法吃,就走了。走了,他们一看我们还是没法解决问题,还是没有吃的。就又祈祷上苍,上苍说:“我给你们的植物,真正能吃的部分我都藏到地下了。我就知道他们这些入侵者要回来要破坏这些东西,所以我给你们的是一种很特殊的植物。你们把地刨开,你们就会发现能吃的部分在地下埋着呢!” 所以他们一刨开,那么多可以吃的东西。所以他们就渡过了这个难关。
经年累月的食用,马铃薯在印第安人的饮食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终于有一天,人们从食用马铃薯的阶段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采访)曹幸穗: 到了距今大概5000年左右的时间,印第安人开始逐步地驯化野生的马铃薯变成了很多个品种的栽培马铃薯。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这就意味着,在吃了好几千年的野生马铃薯之后,人们终于知道怎么去种马铃薯了。然而,可能会是什么样的灵感,促使他们萌发了最初种植马铃薯的念头呢?
(采访)赵志军: 比如说我们假设 的的喀喀湖周围长了很多野生的马铃薯,当地的古印第安人发现马铃薯可以吃,他把它刨出来吃了。它怎么着都会有一些遗留到地上,就扔掉了。或者他觉得这块不好吃,或者有点烂了、或者小孩互相打闹吃两口,互相砍着玩。反正不管什么样的一个原因 或者老年人手一哆嗦掉地上了。反正它掉地下了,掉地下以后呢,古人根本没意识到,掉地上就掉地上吧,古人也不像咱们现在这么干净,比较埋汰。掉就掉了,搁那里吧。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下场雨,它又发芽长出来了。所以一看,这不是马铃薯吗?怎么在我这儿长了啊,他就把它刨出来了。刨出来这时候可能就已经产生这种意识,这是哪儿来的呢?可能就是上次我掉的那一块。原来这么简单,原来就是我采回来,如果我扔下去一块,它还能再长。那我下次多采一点,我就有意地扔到我房边上,让它再长。起码我省的我老往自然生长区跑了,省的我跑路了。
对于古印第安人来说,这个发现,无疑于揭开了马铃薯生长的一个重大秘密。这就是马铃薯所属的块根茎类植物共有的特殊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也就是说,马铃薯的繁殖并不是靠种子,而是靠自身的块茎。把带有芽眼的块茎埋入土中,就可以长出新的植株了。
(采访)赵志军: 所以古人在选择他食物的时候,肯定会很容易就发现了这些食物的这种特性。他就会下意识地产生这种概念,把他所吃的这些野生的块根茎类植物,剩下几块扔到地下埋起来,来年再让它长起来。长起来以后呢,然后他到来年再吃剩下,剩下再埋到地下。他在这种周而复始的种植、采集;种植、采集的这种过程中,他再加一点有意识的选择大一点的埋在地下,好吃一点的埋在地下,等到明年再长出,更大更好吃的。这种时间长了以后呢,他就会从野生的状态进化为栽培的状态。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从食用到栽培,印第安人走了数千年的岁月,经过漫长而艰辛的驯化,他们最终将马铃薯的种植扩展到了整个安第斯山区,选择和种植出了抗寒的品种,使马铃薯能够在刚刚低于雪线的地区成熟。
栽培上的成功,使马铃薯和印第安人的饮食生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食用方法上,也开始多样化。人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享受马铃薯的美味。狩猎和劳作之余的聚餐,他们会像熏烤其它肉类食品那样,把马铃薯堆放在火堆周围烘烤或埋在热灰中加热,然后剥去薯皮享受甘甜松软的滋味。这或许是当时印第安人劳累一天后的莫大享受。
与此同时,印第安人对马铃薯的加工也开始了最初的尝试。和种子类植物比起来,块根茎类的马铃薯水分含量大,很不容易保存。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然而,印第安人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尝试,摸索出一套成熟的马铃薯的加工技术。在大约1100年前,当地的印第安人成功地创造出了一种复杂的制备薯干的技术。
(采访)曹幸穗: 他们把土豆做成土豆干,作为一年的食品。这个土豆干能够长期的储存。在常温上能长期储存。比方说,它有一种白色的土豆干,当地叫做“朱诺”。这种白色的土豆干呢,有一种很好的成熟的技术,它先把那个收获来的土豆,在雪地里面让它冻5天,为什么冻5天呢?让这个土豆经过冻以后,把它变脆 马铃薯里面的水分膨胀,膨胀以后使这个马铃薯变脆。在雪地里面冻5天以后,又放到水里面泡一个月,让马铃薯的那种有毒的物质还有各种异味溶解在水里。完了经过冻和泡水以后,再把这个马铃薯拿来晒干。晒干以后,就变成白色的马铃薯干,这种当地人叫做朱诺,这个是一种加工方法。另外印第安人在古代还有一种加工方法,是先把马铃薯在雪地里面冻5天,然后就直接拿来晒干,晒干以后呢,这个马铃薯就变成黑色的薯干,当地叫杜塔。这两种薯干都能够长期保存,这就是他的饮食文化的一种创造。
马铃薯逐渐成为主要食物来源,马铃薯的丰收或歉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古代南美洲印第安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采访)曹幸穗: 马铃薯在古代印第安语里面叫做巴巴斯。巴巴斯如果翻译成我们现代汉语,叫做“生命的食品”。就是他们主要靠这个来养活自己的一种食品。那么这种食品在他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那么在他们的风俗习惯里面就和马铃薯结下了不解之缘。比如说在他们的艺术里面,就常常把马铃薯做为他们艺术创作里面的主要元素。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马铃薯开始出现在大量的艺术创作中。在秘鲁印地安人的古墓里,发现了大量绘有马铃薯图案的陶器。在陶器上象征性地绘有马铃薯块茎的芽眼,有些陶器壶上则把马铃薯绘成人的样子。
印第安人将上天赐予的这个礼物奉为神明——马铃薯神,并敬称为“丰收之神”,他们认为马铃薯是有“灵魂”的。如果某一年马铃薯欠收或严重减产,就认为是“怠慢”了马铃薯神,必须举行一次盛大的祭祀仪式。
(采访)曹幸穗: 他在祭祀的时候 常常是由当地的那个族长,带领一个族群,在举行祭祀的活动,祭祀活动,妇女常常在她的头饰、在她的服饰上装上马铃薯的花和茎叶,当地的儿童常常会手中拿着马铃薯、生的马铃薯来做一些舞蹈。那么在仪式里面,在很多场合,都有马铃薯的身影。此外,他们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常常以马铃薯作为贡品、祭品。所以我们说,在古代印第安人他们生活里面这个马铃薯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伴随着印第人的生活,马铃薯在南美洲的大地上一直绵延生长了数千年,却并不为外部的世界所知,马铃薯第一次被旧大陆认识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的1536年,西班牙考察队到达马格达雷河上游,北纬7度的地方,惊奇地发现当地人都在吃一种不好看的食物,当地人叫做“巴巴司”的植物的地下果实。有点象欧洲人吃的萝卜或胡萝卜。这个考察队的成员卡斯托雅诺论述这个植物时写道: “我们到达那里发现,印第安人种植的玉米、豆子和一种奇怪的植物,开着淡紫色的花,基部结球,含有很多淀粉,味道极好。很受印第安人欢迎。”马铃薯终于被来自外部的目光关注到。
1565年,统治南美的西班牙人将马铃薯当作贡品献给国王菲力普二世,这是马铃薯登陆欧洲的最早文字记录,也由此翻开了马铃薯在欧洲跌宕起伏的不凡旅程。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毫无疑问,人类在挖取马铃薯块茎时,野生马铃薯生长的场地被疏松了,松土有助于潜在的块茎长大,古印第安人无意识的行动谱写了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最初篇章。在他们之后,欧洲人接过了接力棒,开始续写马铃薯的故事。那么,马铃薯来到欧洲后的身世如何呢?
16世纪初,马铃薯踏上了西班牙人的探险船队,离开了它的起源地和故乡,开始了它通向世界的航程。然而,漂洋过海,登陆欧洲之后,被印第安人奉为神明的马铃薯却成为魔鬼的化身。
(采访)曹幸穗: 他们把它妖魔化了。他们认为这个马铃薯是一种有毒的东西,是魔鬼。所以当地人最初给马铃薯取得名字我们就看得出来,有的国家把它叫做地梨,地下长出的梨子;有的叫做地苹果;有的叫做地薯。反正种种的这种名字,都属于在当地人风俗里面,认为这是不好的东西。
从神明到妖魔,马铃薯的身份一落千丈。为什么欧洲人对马铃薯会如此充满敌意呢?或许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对于这个新来的陌生物种,他们实在不了解,而可食用的部分——块茎,看起来又是如此丑陋,完全无法和入口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采访)曹幸穗: 一切开就会氧化,氧化以后切面容易变黑。使人看上去这个东西,一切开,这么短时间就会变黑,那肯定认为是有毒。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因为氧化而变黑,事实上并不影响食用,但这给不了解马铃薯的欧洲人带来感官上的不适,但真正引起欧洲人们恐慌的是,由于长了芽的马铃薯含有很多毒素,因为误食和食用不当而导致中毒的事情屡有发生,当时的欧洲文献中就记录了不少这方面的事例。
(采访)赵志军: 当时有一个英国人从南美洲回来,从新大陆回来,带回来马铃薯他自己种马铃薯,种完了,他就奉献给英王了。他告诉英王这是个可食用的东西,英王就很高兴,就让他的厨师去烹饪,就宴请贵族,但是厨师没见过这种东西。他不知道该吃哪个部分,他就把它的叶子啊、杆啊就当青菜这么给他们吃了,结果马铃薯恰恰叶子、根是有毒的,所以吃完以后,大家都感觉到不舒服。所以,这东西,英王,大怒咱就不懂了,传开了,说这个东西是有毒的,是不能吃的,大伙都知道。
人们对马铃薯的误解和恐慌越来越深,甚至谈薯色变。马铃薯的境遇雪上加霜。
(主持人) 没想到,马铃薯从南美洲来到欧洲后,却遭遇了被打入了冷宫的命运。然而,这仅仅是马铃薯传播到欧洲后的开篇,那么,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究竟经历了波澜,又是如何峰回路转地被推上了拯救欧洲的历史舞台呢?明天,请继续收看。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