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上,有一些濒危物种,一旦他们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在这些濒危物种当中,有一些就是我们常见的畜禽,2006年农业部发布了公告,确定了138个畜禽品种,是国家级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我们科技苑栏目在2008年曾经推出过两期系列节目-保种行动,向您讲述了科研人员对于这些濒危的宝贵资源,如何进行拯救工作,从今天开始,科技苑将继续关注这些畜禽品种的保种行动,今天我们讲述的是辽宁绒山羊。
在2007年举办的辽宁绒山羊拍卖会上,其中一只公羊卖到了30万9千8百元,用30万9千8百元来买一只公羊,想想,这羊可不是一般的贵,那么,辽宁绒山羊为什么能卖到这么高的价格?又是什么让养殖户舍得花这么多的钱来买它呢?
要说为啥能卖到这么高的价格,这就得好好的说一说辽宁绒山羊了。辽宁绒山羊那可是世界上最好的品种。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别的国家没有咱这品种,就是农业部明令禁止的,禁止出口的品种。
这样说来,辽宁绒山羊不但是我们国家独有的资源,而且,它还是最好的品种,那么,如何评价绒山羊品种的好坏呢?绒山羊最主要的就是身上的绒,因此评价绒山羊的好坏就得看绒的好坏。山羊绒是世界上名贵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纺织工业的高档原料,被人们称为“纤维钻石”、“软黄金”。它是山羊在严冬时,为抵御寒冷而在山羊毛根处生长的一层细密而丰厚的绒毛,绒的质量需要通过颜色、长度和细度三个方面去体现,绒越白、越长、越细,它的品质越好。世界上的绒山羊主要生长在中国北方、蒙古、伊朗、阿富汗一带的高寒、半荒漠地区。在这些绒山羊中,中国的辽宁绒山羊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堪称“中国的国宝”。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因为辽宁绒山羊的品质好,在中国常常被用作品种改良。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每年政府都拿出很多钱到辽宁来引这个优良品种,到内蒙、新疆、宁夏甘肃等地,还有陕北地区进行绒山羊改良,使那里的老百姓都脱了贫,致了富。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绒山羊占了很大的比例,在中国,辽宁绒山羊的数量尽管不是最大,但是由于它的优秀基因,在其它绒山羊的品种改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羊绒产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要得益于辽宁绒山羊。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我们国家产绒大约在一万吨,得有半一般在出口。我们出扩这个羊绒占世界出口份额的70%以上,我们的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80%,就是决定世界羊绒市场的一个国家。我们是产绒大国,也是出口羊绒的大国,它每年可以为国家创造外汇十几亿美元。
辽宁绒山羊在中国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辽宁绒山羊在这个产业上地位作用,是非常高的、大的,它辽宁绒山羊就是做种,使其他山羊种,是别的绒山羊无法取代。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一个被称为中国国宝的品种能够卖到30万9千8百元也就不足为奇了。拍卖会让辽宁绒山羊可以说是扬眉吐气,可是要说起这辽宁绒山羊的来历,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
辽宁绒山羊原本不叫这个名字,甚至一度没有自己的名字。在辽宁省东南部的山区,交通十分不方便,那里生活的人很少和外界来往,可是,在这些山区里却生活着一种绒山羊。这些绒山羊绒的品质还十分好。除了当地人以外,并没有人认识这些绒山羊。直到1956年的一天,一些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在1956年进行品种资源调查的时候,有农业厅赵启泰技师,还有沈阳辽宁大学的单书习教授这几位老专家到盖州的定囤发现了绒山羊这个品种。
这是一个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品种。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当时也不知道,因为当时没有这个品种,对不,他到那一看这个羊怎么产绒量这么多呀,那个全国没有发现过,没有见过这么高的羊,产绒量这么多的羊。在资料上记载全世界白绒山羊中也没有这么高产的羊群。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这个小小山区里发现的这些绒山羊让专家惊呆了。在当时的情况下,国内绒山羊的产绒量平均只有二三两,可是这个山区里随便一只绒山羊的产绒量就可以达到一斤多,在专家看来是那样的不可思议。那个时候,这些绒山羊还没有自己的名字。因为是在辽宁南部的盖县山区发现的,于是,专家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盖县绒山羊。”从此,这些生活在山区中的绒山羊有了自己的名字。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就是这几位老技师,老教授把这个事儿就汇报到了政府,当时何康部长说是发布了一个那叫指令,给辽宁省政府,就要从全国的角度出发去保护这个品种。当时就考虑到这个品种对我们国家将来绒山羊的改良提高乃至世界绒山羊的改良提高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中国政府的有关部门开始意识到这个新发现的绒山羊对中国的畜牧业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1965年,盖县绒山羊育种站建成了。这一品种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力,很多年之后,我们得到了答案。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果不其然最后二十多年了,用辽宁绒山羊这样高产去做种,把全国的绒山羊基本都给改良了。政府用绒山羊作为一个扶贫项目对边远贫困山区的老百姓进行扶贫,老百姓脱了贫,致了富。
这当然是后话,其实,1965年建立起了绒山羊育种站,仅仅一年之后的1966年,保种的工作就被迫停了下来。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盖县绒山羊育种站重新恢复工作,1980年,由农业部和辽宁省政府共同建立了绒山羊种羊场,1984年,盖县绒山羊被正式命名为“辽宁绒山羊”,可是,这个时候的辽宁绒山羊却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
从1966年到1984年这十几年当中,辽宁绒山羊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可是纯种的辽宁绒山羊是少之又少。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过去群众就是基本上是杂交乱配,近亲繁殖现象比较严重,因为他没有系谱,没有档案,你写上不叫近亲他也不行,有个别群众就是互相交流交流种子,那就是小范围去交流,没有计划。
绒山羊的乱交、乱配,最后导致辽宁绒山羊的急剧退化,产绒量越来越低,绒的品质越来越差,如果任其发展,这一优良的品种将会被自然淘汰。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假如辽宁绒山羊要是灭绝了,那将给我国的绒山羊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辽宁绒山羊一度到了生死攸关的关口。如何才能拯救处于濒危状态的辽宁绒山羊呢?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一开始保种,建厂初期我们采取闭锁繁育的方式进行保种。
(字幕)保种措施一:闭锁纯繁保种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闭锁就是不从社会上引进种羊,进自群自繁。
通俗的说,闭锁纯繁就是在建立核心群以后,不再从社会上引进种羊,而是利用核心群现有的种羊进行繁育,当时,技术人员共收集了8个家系,200多只种羊(核实),要想繁育出符合标准的绒山羊来,就得对它们的后代进行选择。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当时考虑这个一个是羊的生产性能指标,不是太高,群体个体差异大,我们搞自身选育,淘汰低产的个体。选择产绒量多,体格大、繁殖力高的个体作为留种。
留种的时候,首先要从外观上来选择,纯种的辽宁绒山羊外部特征为两只耳朵向两侧展开,最有意思的是,种公羊的两只角呈倒八字型向后旋转着,看上去很像两只大麻花,另外,它的被毛为全白色,像这只羊,它是当年的小羊,被毛有一部分颜色为灰黑色,这样的羊就得淘汰掉。
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畜牧师李丰田:等成年羊这一块呢,主要就是淘汰一些病弱,或者母羊不能繁殖,公羊性欲这有问题的。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通过这些措施,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基本上淘汰了有遗传缺陷的种羊,从而达到了个体大、产绒量高、绒毛质量好的目的,然而闭锁纯繁育种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闭锁繁育它的弊病是什么呢?你在七年、八年内像八大家系才能循环开,不能近亲。如果你做二十年、三十年的它血统就错不开了,就导致近亲。
闭锁纯繁由于不导入外血,在交配的时候,比如说一号家系的种公羊与一号群的母羊进行交配,从它们的下一代中选出优良母羊,与二号家系的种公羊进行交配。二号家系种公羊的后代与三号家系的种公羊进行交配,依次类推,这样经过几十年后,绒山羊个体之间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血缘关系,这给保种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近亲导致羊的生命力、生活力和繁殖力有所下降。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针对这种现象,宋先忱他们又想到了一个新的保种方法。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那么想到什么呢?要开放式,社会化联合保种。
(字幕)保种措施二:社会化联合保种
社会化联合保种,是开放式的保种,就是把辽宁绒山羊种羊场的种公羊放到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里,让它与养殖场里的母羊进行交配,然后从它们的后代里选择优秀的母羊送回到种羊场里,这样,种羊场就能够扩大血统,养殖户也能留下优秀的种公羊对自己场里的绒山羊进行改良,提高产绒量。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联合保种实际是扩大羊群规模这是一方面,再一个通过家禽数量增多以后防止近亲,避免近亲就提高了羊的生命力。
实行社会化联合保种,既把品种保住了,又把羊的质量提升了,原种场和联合保种户都得到了收益。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就是实现共赢、资源共享,然后那个共赢,达到共赢目的就行了。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现在,种羊场共有四个联合保种场,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对它们进行了全程的监控,对联合保种场的种公羊和母羊进行了逐个登记,并且建立了档案,所以它们的血缘关系非常清晰。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我们在制定选配计划的时候,尽量避开近亲,每年要传唤,轮流传唤使用种公羊。
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近亲繁殖,社会化联合保种,要求各个保种户之间的距离都非常的远,如果只有一个保种场的话,一旦出现流行病或者是疫病,整个保种场就会受到影响,实行社会化联合保种以后,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比如说五号病属于一类传染病,我要多数保种呢,在甲的出现疫病,那么乙的我还有羊群,种羊群存在,是吧,就能把这个种保存下来。因为这几个地方相遇比较远,就一百多公里,远远超出了普查半径。
如果一个保种户有损失,其它的保种户还有羊,仍然可以提供具有优良血统的种羊,仍然可以保证羊的血系不丢失。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不论是闭锁纯繁保种还是社会化联合保种,都是活体保种,活体保种的优点是可以继续保留甚至增强辽宁绒山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活体保种的效率受到种群大小、年龄结构、交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长此以往,它的一些特性会逐渐的消失。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研究员宋先忱:从战略角度、长远的角度看,需要把它保存起来。现在没用将来它会有用,保种就要把它,现在认为是没用的,价值低的,将来可能要有很大用处的,这样的一个基因把它保存起来,留着将来用。
另外,一只优秀的种公羊,它的生命是有限的,有效利用年限只有8年左右的时间,超过这个年限,种公羊也就失去了利用的价值,用什么办法才能够把它的种质(还是遗传,核实)资源长久的保留下来呢?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高级兽医师杨文凯:为了长期保存它的遗传资源,所以咱们采取了冻精保种这个方法,生物保种的一种。
(字幕)保种措施三:生物保种
生物保种包括冻精保种和冷冻胚胎保种,也就是把优秀种公羊的精液做成冻精,把胚胎做成冷冻胚胎,长期的保存下来,但是,在采集精液和胚胎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青壮年的种羊。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高级兽医师杨文凯:它这个咱们公羊在3到5周岁这一个阶段的冻精,它活力最好、质量最好、密度也最大。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用壮年种公羊的精液做冻精,若干年以后,把冻精取出来,精子的成活率仍然会很高,为了达到保种的目的,对每一个家系的种公羊都要采集精液,在采集精液的时候,对羊的体重也有一定的要求。
(采访)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畜牧师李丰田:如果体重下降速度比较快,这个就是我们要找的原因,是不是采精过频,或者是饲养管理上特别是草料供应是有问题,能反应出这些问题。
种公羊如果太瘦了,采集的精液数量比较少,过胖了就会影响到公羊的性欲,也会影响到精液的质量。
(采访)辽宁省辽宁绒山羊育种中心畜牧师李丰田:由于过胖或者过瘦无法提供合格的精液,那么它就失去了种羊的价值,这样对我们育种也是一种影响,这只公羊它年龄是3岁,那么体重是78公斤,基本上符合我们体重这个标准,指标。
只有符合标准的种公羊,才能采集精液,为了保证冷冻精液的质量,在采集完精液后要经过显微镜检查,精子的活力在0、8以上的才能进行冷冻。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高级兽医师杨文凯:这样的羊进行冷冻,冷冻以后。咱们再进行观察设案,它的活力冷冻后解冻的活力要求在0.3以上。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这些冷冻精液解冻后,依然充满活力,在给母羊进行人工受精后,它们很快就会与卵子结合。
(采访)辽宁省畜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高级兽医师杨文凯:另外一方面这个优秀种羊的公羊、母羊咱们把它优秀的基因,保存另一种方法就是胚胎,冷冻胚胎。咱们把这个做成胚胎,胚胎经过检验以后,符合要求能够达到数配冷冻标准。咱们也进行长期的保存和利用。这样就是咱们优秀的一个基因,就不容易丢失了。
冷冻胚胎技术使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变得相对简单与方便,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节省活体保存中的大量财力。
(主持人)随着保种技术和方法的逐渐完善,辽宁绒山羊各个品系基因库将更加丰富,品种的安全性将更加提高,优秀种羊的培育和推广将更加快速,对我国绒山羊产业发展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