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今天我们继续系列节目捕鼠记,这次要捉的是一种高原地区特有的高原鼢鼠。这种鼠要让青海省民和土族自治县的杜存良说起来,恨得牙根都痒痒,退耕还林后,他就种十亩的经济林,可没多久,树苗就死了一半。
(采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新民乡薛沟村杜存良:沙棘、沙枣、榆树、山杏,这些树栽上后活的挺好的,雨水也广,树活得旺,活了一段时间后,树苗全变黄了,非常可惜。
这些苗木叶子都掉光了,地下的根也都没了根须,很容易就能把它们拔起来,而且,上面还有啃咬过的痕迹。
(采访)杜存良:地里面全是小土堆,就是老鼠给危害的,我们要想办法把老鼠消灭
看到地里大大小小的土丘和树苗根部的啃咬痕迹,杜存良马上就知道,祸害树苗的就是这里的高原鼢鼠。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高原鼢鼠生活在距离地表20厘米左右的地下,指甲长而锋利,通过打洞四处觅食,靠啃食植物的根系为生。平时很难一睹它们的真面目,只能通过地上的土丘看出它活动的痕迹。
(采访)青海省森防站站长赵丰钰:它一般打上四米,它就把那个土就用那个爪子或是用喙出来那个土,它就堆到地面上。就现在我们平常看到那个黑黑的土丘,就像圆锥形的小土丘。
别看它长着一副胖嘟嘟憨憨的样子,它可是现在退耕还林地里最大的破坏者。
(采访)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总工程师吴坚:真正这个鼢鼠不在森林里头危害,它主要是在离森林的边缘,就是农林,是吧,就是结合的地方,还有一些呢,就是刚才咱们提到的退耕还林,原来他是种粮食,或者是种草,它有大量的吃的,那么改成种树以后呢,它没吃的它就开始危害树。它把那个树在那个根部啃了一圈以后,这个树就死掉了,表面看得好好了,底下已经被啃掉了。所以他这个损失呢,从经济账来说呢,不是很大,但是呢,从整个意义来讲呢,如果它是把这个小苗都吃掉了,长不起树来了,我们的造林任务就完不成
退耕还林地里,地表裸露,苗木的根就成了高原鼢鼠的主要啃食对象。在青海省,鼠害泛滥时,第一年栽种的苗木,到第二年还存活就的仅有40%左右。
(采访)青海省森防站站长赵丰钰:在这个没防治之前,这方面的老鼠打洞它这个土丘,堆起来土丘是密密麻麻,它那个一亩地里面能达到500多个,500多个密密麻麻的都是土丘。人走在地里面脚没法踩,脚踩上去之后都是坑,走不成路。一脚一个洞一脚一个洞,我们要常常进行补植、补栽对这个造林成果影响非常大。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树苗死掉了,就要进行补栽,费时费力不说,鼢鼠不除,补栽上的树苗也不能幸免于难。要想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改变以往造林不成林的情况,当务之急就是控制住鼠害,降低鼢鼠的数量。最初,青海省森防站采用的办法是利用化学药物来灭鼠。
(采访)赵丰钰:我们到处都能看见老鼠死的同时,它这个天敌动物也有死伤,像这个我们发现有黄鼬、黄鼠狼,野猫,弄死的药物二次中毒死亡比较多
用化学药物来控制鼢鼠的数量,中毒死亡的鼢鼠被天敌吃掉以后,会导致天敌二次中毒。天敌数量减少了,抑制鼠害的能力就更差了,反而进入下一轮的恶性循环,引起鼢鼠数量的激增。而且,利用化学药物防治鼠害也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采访)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总工程师吴坚:对,青海是一个需要这个环境保护非常要求很严格的,是吧,但是知道它是大江的源头,三江源头,是吧,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环保,是吧。一定要少使用化学的药剂来保护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采访)赵丰钰:我们开始2007年我们开始就在沙棘林里面不用药进行防治,第一是避免土壤污染,再另外一个就是沙棘果实性污染。
不用药物防治的方法,对付生活在地下的鼢鼠,又该采取什么对策呢?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平时连影子都看不到的高原鼢鼠长期生活在地下,因此它们的视力严重退化,也被叫做瞎老鼠,可瞎老鼠的听觉和嗅觉却极其敏锐,即使是能确定它们的位置,人一靠近,它们就通过地下的洞道逃走了。对付这种来无影去无踪的地下活动者,又该怎么办呢?
(采访)
捕鼠队员李贵成:就是电池盒,这个就是接雷管的导线,这个就是老鼠碰到推板的话,就是主发线,这就是推板这就是固定钢锭在这个洞口上,它这个老鼠过来之后,推这个推板的话,就是正在接通电源。
记者:接通这个的电源?
捕鼠队员李贵成:就这个电源,…有电池,接通之后这个雷管就爆炸了。
林业部门的捕鼠队员正在布置的这种装置,叫做灭鼠雷。把雷管布置在挖开的洞口下面,鼢鼠经过的时候,触碰到洞口的推板,就会引爆雷管。(炸鼠的画面)
威力可真够大的,灭鼠雷是触碰式的,鼢鼠只有跑到设置机关的地方,碰到以后才能被消灭。鼢鼠在地下四处乱窜,要想用灭鼠雷炸到它,灭鼠雷设置的地点就非常关键。
(采访)赵丰钰:我们在地面上看的话,主要是看它土丘,有没有土丘。在这个特别春天地表植物非常稀少的地区,它能看见那个洞,它打洞到纵横交错的裂纹、裂痕这些都能看见。我们根据这个判断那个害鼠在哪个地方活动。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地面拱起的土丘就暴露了它的踪迹,土丘越新鲜,就说明鼢鼠就在旁边不远的位置。
(采访)赵丰钰:这是比较容易找的,这是刚新翻出来的土丘,它刚翻出来,正在往外顶的时候,看见我们刚才我们人上来以后,听见我们的脚步声,它马上就跑了,老鼠跑了。
找到新鲜的土丘,就能确定它们最近的活动大致区域,但要找到它的踪迹,还要继续缩小包围圈。
在这个土丘附近,我们挖开了鼢鼠的地下通道。
(采访)
记者:这有个洞,这两边都有洞好象。
赵丰钰:这两边都有洞。
记者:怎么判断这个老鼠是往这边去了还是往那边去了呢?
赵丰钰:我们看一下,挖开这个。
洞道挖开以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大多是对洞。一左一右两个方向,鼢鼠究竟在洞道的哪一侧活动呢?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采访)
赵丰钰:堵死了,这不是,堵死了。
记者:堵死了,那这边没有了?
赵丰钰:它是小洞,是小洞吃完草以后它把这个洞堵死了,没有洞。
赵丰钰:这个,这是这个印子
记者:是这边嘛,是这吗?
赵丰钰:是是,是这印子比较新鲜的。
记者:怎么能看出来新鲜呢?
赵丰钰:这是比较光滑,而且它是鼻子、嘴喙这个必须光滑的印子,它能看得出来。然后这个老鼠,这个老鼠鼻印在这个方向,往这个方向跑了进去的。
鼢鼠在打洞的时候,用前爪抓土,鼻子往前顶,这样就会在洞壁上留下清晰的鼻印和爪印,观察洞壁上鼢鼠留下的印记的方向,我们就能知道它的去向。不过,就算在鼢鼠所在的洞道口布置上了灭鼠雷,鼢鼠地下活动范围大,它就一定就会回到这里吗?
(采访)赵丰钰:鼢鼠最大的特性,它是一个怕光、怕风,它一年大部分时间就是90%的时间,就是在洞里面生活,眼睛是看不见的。只要这个洞口上,这个洞口打开之后,它马上去堵洞,马上去堵洞,把这个洞堵住以后,它觉得非常安全。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高原鼢鼠长期生活在地下,最怕的就是风和光,它们在地下的洞道都是封闭的,如果哪个通道被切断了,留下一个洞口,漏了光线,进了风,它们就一定会返回来把洞口堵上。
利用高原鼢鼠这样的特性,只要把灭鼠雷埋到相应的洞口下面,就能够成功捕杀到它们。不过,要想让灭鼠雷发挥最大的功效,雷管的位置就很重要。要把它设置在距离洞口10厘米左右的位置上。
(采访)捕鼠队员:然后老鼠碰到推板的话,那它正好在嘴巴子下,就是它引爆的话,杀伤力强一点。
雷管埋好了,放置推板也很关键,推板也就是灭鼠雷的触发装置,它通过电源跟雷管连接,一旦鼢鼠碰到推板,就会引爆埋在洞口下面的雷管。
在放推板的时候,灭鼠队员并没有急着把推板放到洞口,而是,用手捏了个土球把洞口堵住,再在土球外面放上推板。
(采访)捕鼠队员:这个就是,这个土球放这它保险一点,它这个土球面积大一点,随便冲到推板上的话,很容易爆发。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土球的面积大,更容易触发推板。高原鼢鼠对风和光极其敏感,即使是用土球把洞口堵住,只要土球和洞口之间有一些缝隙,敏感的鼢鼠就会感受到,丝毫不会妨碍它跑回来堵洞。
(采访)赵丰钰:有时候把雷管也推出来,它看见外面亮的很,它就从里面二十公分到三十公分这么个位置推土,推的话把雷管也全推出来了,推出来爆发了也没有作用,就炸不上它,放这个土球主要原因就是这个。
这样,把推板放置到距离土球两三毫米的位置上,灭鼠雷就布置好了。用灭鼠雷来捕杀鼢鼠,击中率都比较高,
(采访)赵丰钰:稍微偏一点也不要紧,就是炸上一层老鼠,就是炸不死,也把它震死了,震死了它就是基本上击中率,击中率是95%到百分之百达到这个效果。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灭鼠雷是利用高原鼢鼠怕光怕风的特点,在洞口设置机关,炸死鼢鼠。这种方式灭鼠准确性高,95%的情况下都可以捕杀到鼢鼠。灭鼠雷好用,可是成本却比较高,青海省当地的农民都是用自制的铁制弓箭来灭鼠,这种地箭经过青海省森防站的改进以后,灭鼠的效率也很高。
用地箭灭鼠的好处就是,这种铁质的工具可以反复使用。但在布置上,需要比灭鼠雷更精确。
(采访)赵丰钰:把这个弓箭设置好,老鼠来堵洞的时候,正好叉在咱们这个老鼠脊背,脊背的中心。假如说叉偏,或者叉偏有时候叉不上,就是射不准,老鼠跑掉。叉不到要害部位,老鼠射不死它就会跑掉的。所以它这个弓箭设置的时候,它的位置距离非常要求非常严格。
在布置地箭的时候,要把箭杆正对着洞道的正中央,距离洞口10厘米左右的位置上。而且,箭头不能露出洞壁。
(采访)赵丰钰:它感觉到以后它马上就跑了,退回去。在退回去以后它就埋上,一般我们这个老鼠就抓不住,它这个设置还是比较麻烦的就是。
所以捕鼠队员往往都要用铁棍去试一下,看看箭头有没有露出来。然后同样在洞口放上一个土球,把触发地箭的装置放在距离土球很近的位置上。这样,等鼢鼠过来堵洞的时候,铁箭就会直接穿过鼢鼠的身体,消灭鼢鼠。不论是灭鼠雷还是地箭,都要掌握好设置机关的时机。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采访)赵丰钰:早晨这个7、8、9点的时候,危害比较频繁,就是它危害比较多。中午它危害比较少,就是危害比较轻微,到下午四点、五点、六点的时候,它又活动比较频繁,这个时候我们害鼠捕捉队在这两段时间,一天的这两个时间里面,它捕捉的害鼠量也是非常多的。中午时候太阳高温,太阳中午的时候捕捉不到,它活动减少,活动量也比较少。
让灭鼠更有效率,还要把握好最佳的灭鼠季节。春季是鼢鼠的交配季节,这个时节捉到一只相当于灭掉了一窝。到了秋季,也非常关键。因为,这个时候的鼢鼠,对苗木的破坏最为严重。
(采访)赵丰钰:这是高原鼢鼠打的老巢,老巢里面有很多植物根系,像这个很多草根,植物的根咱们苗木的根,这个里面还有,我们把它掏出来,这个里面有很多,这么多。
每年入秋,也就是从9月份开始,鼢鼠就要开始为它们的越冬做准备了,它们把植物的根咬断以后,运回到自己的储藏室里。一直鼢鼠可以储存50公斤左右的食物。
(采访)赵丰钰:大量的苗子它就危害至死,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防治最关键的时候,最重要的时候。它要储存这么多食物,危害非常大。
所以,春秋两个季节防治鼠害,就能够对苗木进行保护,取得较好的效果。
(采访)赵丰钰:海东地区,我们经过海东地区我们人工捕捉,就是光我们林业部门我们今年2009年一到八月份我们初步统计达到了50多万只,50多万只害鼠。这些非常明显的,眼睛看着实实在在的这些效果。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主持人)高原鼢鼠的活动能力特别强,往往是这边的林地刚治理好,又有一批新鼢鼠来这里打洞做窝,为了巩固退耕还林地的治理效果,青海省的森防站又想到了一个新的办法。
青海省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挖的这种壕沟叫做阻隔沟。据他们说,退耕还林地里的鼢鼠被抓干净了以后,挖上这么一道壕沟,外面的鼢鼠就再也进不来了。这阻隔沟看上去就是普通的一道壕沟,它怎么就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
(采访)西宁市森防站站长宋绍云:阻隔沟就是一种物理的防治地下害鼠的一种方法和措施,它主要是通过挖深80宽60这个沟,就是阻挡林地以外的高原鼢鼠穿过这个到林地里危害。
原来,阻隔沟之所以管用,就在于它的深度。高原鼢鼠活动的范围就是距离地表20厘米左右的地下,它们怕风怕光,当它们的地下通道打到阻隔沟的时候,因为阻隔壕下挖的比较深,鼢鼠挖的通道露了光,它们就不敢再往前走了。
(采访)西宁市森防站站长宋绍云:你看这个就是高原鼢鼠打洞的时候,留下的痕迹它主要是在这个过的时候,打通以后一有光、有风,它立马就堵住以后再不过去,又往回走,返回去,所以阻隔沟的作用就是把它有效的不让它这个鼠道过去。
有了这么一道阻隔沟,退耕还林地里就不会有鼠害泛滥了。难防的高原鼢鼠就被直接挡到了壕沟外。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采访)
西宁市森防站站长宋绍云:阻隔沟以内的它土丘明显的就没有,阻隔沟以外就高原鼢鼠的打的土丘很多,啃蚀草也很明显,这就能看出来。
记者:这个外围像这一块都是土丘?
宋绍云:它在地表活动,啃蚀这边的草根,它过不去,然后你看对面的草比较旺盛,长得。包括里头种的一些苗木也长得很健康,它没有得到高原鼢鼠的啃蚀破坏。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法,也同样不需要再去人工捕捉,就能巩固以前的防治效果。这种方法就是招引天敌。
(采访)赵丰钰:像这个黄鼠狼控制害鼠的面积周围能达到400亩到500亩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的害鼠它能控制,控制害鼠不成灾。
这种用大石头搭建的就是黄鼬的窝,通过给黄鼬营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促进退耕还林地区黄鼬数量的增长。这种招引天敌的方式,就能够使鼢鼠的数量达到自然的平衡,避免鼠害的爆发。
(采访)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总工程师吴坚:我们最终目的是控制鼠口的密度,是吧,就让它不危害我们主要保护的这个树木,所以说呢,我们提倡是减少密度,而不是消灭鼠的种群,实际上我们就是说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我们提倡用人工的、生物的,以及其他的对环境友好的方法来控制鼠害密度。
>>进入 科技苑 空间
责编:刘岩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