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2月23日 17:59 节目文稿 我要评论
画外:说了那么半天,你倒是问问卖多少钱啊?
记者 李滟:“这还不好办,这个卖?”
北京某贝艺椰艺销售中心负责人 陈春丽:“22元”。
李滟:“这个呢”?
陈春丽:“这个卖10元” 。
李滟:“这么漂亮,到底是什么东西做的呢?”
陈春丽:“贝壳做的呀”。
李滟:“它们都是从哪加工的?”
陈春丽:“都是从我们海南的加工厂加工的”。
大海里贝壳很多,海边的沙滩上也是随处可见,到底是什么样的贝壳能做出这样精致的饰品呢?记者决定去海南走一趟。
李滟:“出海回来了?”
渔民 郑庆忠:“啊。”
李滟:“有什么收获?”
李滟:“有贝壳啊?啊,让我看看这是什么贝壳?”
渔民 郑庆忠:“这是凤尾螺,这个是六角螺,这个是黑蝶贝”。
在海南省的潭门镇,每到出海捕捞季节,总有一些渔船专门出海捞贝壳,还有专门的加工企业收购这些贝壳。
海南省琼海市某贝壳加工企业负责人 郑海叶:“这些是 0.70元/斤收购的原材料。
李滟:“这个是什么贝?”
技术人员 :“黑蝶贝”。
李滟:“它通常能做成什么工艺品呢”?
技术人员:“可以做耳环、手链、项链吊牌”。
表面粗糙内侧光洁的黑蝶贝究竟能做出什么样的东西呢?
李滟:从捕捞出海的原贝到生产企业加工出来的贝壳饰品都给了贝壳比较大的升值空间,可您想到没有,让贝壳实现最大升值的还远不是这些,是什么呢?我带您去看看。
李滟:“珍珠贝、文蛤、红口螺、这个叫黑蝶贝。这么多种漂亮的贝壳,那么这些贝壳都是怎么升值的呢?跟我来开开眼瞧瞧吧。今天我就试试,来个对号入座。这个文蛤是白色的,再看看这个耳环也是白色的,估计就是它做的。粉色的珍珠贝估计能做成这种粉色的项链,差不多了。”
李滟:“错了?它能做成什么呀?”
陈春丽:“这个可以做出这么多漂亮的耳环。”
李滟:“这个耳环是它做。”
陈春丽:“对呀。”
李滟:“可这些耳环还有白色的。”
陈春丽:“你看我手里这个白色的珍珠贝,它的材料就是它。还有紫色的。
李滟:这些粉色的项链呢?
李滟:这些呢?
陈春丽:这些就是我手里这个鲍贝,鲍贝顾名思义就是鲍鱼的贝壳,你看,它有多亮,可以做出这么多漂亮的毛衣链,大家对比一下。
李滟:真漂亮,这都是好多贝壳拼起来的吧?
李滟:“我来找找看,这么多耳环肯定能找到一款,这有一款这就是骨螺做的吧,大家看看是不是很相似呢?”
这里经营的不光是贝壳饰品,还有许多椰壳做出来的饰品,样式丰富,花样多,价格也从几元、十多元到上百元不等。那么像记者在加工厂里做的那款吊坠在这里又能卖上什么价呢?
聪明的经营者把各式各样做工精美的贝壳制品汇集起来,在人气很旺的小街上售卖,吸引不少的消费者。
经营者:“它的进货价才几元,可以卖到十几元到几十元,它的利润空间是挺大的”。
消费者:“贝壳那么粗糙它可以打磨得这么精细,呈半透明状,而且上面还有雕花还有颜色”。
消费者:“就二十多元一块表,我可以买好几块表换着和衣服搭配起来戴”。
经营者:“因为消费者的关注,所以带动了我的销售,年收入10多万元”。
贝壳的升值与工艺的精致让它很快成为市场的消费亮点,市场带动生产,生产带动农民增收,目前,这一加工已经在海南形成一大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村6000多名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年创产值8700多万元。
李滟:再来一幅耳环,好了,看我们用贝壳原材料拼成的卡通人物怎么样?虽然有点儿抽象,不过还是很漂亮吧。一个小小的创意,让原本不值钱的贝壳变得身价倍增,还能像珍珠饰品一样光彩夺目。
电话:010—88825658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